華祥州
(鄭州師范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包括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三個環節,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質量直接影響高校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在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下,高校教育質量標準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多維度的特點,也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加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打破了高校的圍墻,讓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更多的新問題,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需主動承擔起管理重任,積極順應新媒體時代的變化,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能效。
新媒體能夠擴展學生管理平臺。新媒體最大的特征就是其開放性與共享性,打破了時空與地域界限,將整個世界連接成一個整體,人們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搜尋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資源。在互聯網共享經濟的推動下,大學生的生活圈子顯著擴大,能夠獲取的資源也更為豐富[1]。對于學生管理工作而言,利用手機終端與網絡虛擬空間,能夠實現學生管理工作的網絡化、數字化,這是新媒體為學校管理工作帶來的全新平臺。
新媒體可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與傳統的單向信息傳播相比,在新媒體中,信息是交互式傳播的,人們可隨時、隨地點擊、留言、瀏覽、點贊、轉發、評論,也可通過在線直播、在線提問、在線視頻來進行互動。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將新媒體應用在班級事務管理、宿舍安全管理、資助貸款、勤工助學、評優評先、教學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可明顯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效率。
新媒體可增強學生管理的人性化。新媒體目前已經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使用,并催生出獨有的網紅文化,賦予了每個人表達自我、社會參與的權利。當前,網絡游戲、在線教育、網上購物、網絡支付、網絡預約等均已滲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新媒體也成為了大學生生活、學習、交流不可或缺的重點工具。高校大學生對于互聯網、手機、新媒體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將新媒體用于學生管理工作中,可減小一部分內向學生面對面交談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們有更多的渠道表達真實想法,輔導員則可根據學生訴求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服務。
在新媒體時代下,“互聯網+”模式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多個行業取得了顯著成果,作為高校輔導員,要主動順應新媒體時代的沖擊,把握好機遇,借此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能效:
工作理念決定工作高度,高校輔導員要堅守安全、穩定的底線,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探索出符合當代學生成長規律的管理理念:
堅持全面發展理論。學生管理工作的本質是做人的工作,“以學生為中心”既是一個教育理念,也是新的管理思想,在日常工作中,要將學生教育、服務、管理之間結合,充分的尊重、關心、理解學生,從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著手,挖掘其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其參與自主教育和自我管理。
形成全員育人新局面。新媒體時代下,零零后學生的主體意識已經充分表現出來,班主任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需要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融入“治理理論”,打造“多方合作-互動”的治理模式,打造全員育人的新局面[2]。輔導員要將重點放置在教育與服務上,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從學生的生活、學習、心理、思想上予以正確引導,切實維護好學生的權益,營造出民主、平等的學生管理環境,利用新媒體構建出多元參與、共同合作的全員育人新局面。
應用輔導員“團隊式”工作模式。輔導員“團隊式”工作模式與以往的管理方式不同,要求建立“名輔導員工作室”,打造專業化的輔導員團隊,利用新媒體來組織專項工作研究。目前,輔導員負責的工作內容包括思政教育、就業創業、獎勤助貸、心理健康教育、宿舍管理、團學工作、網絡思政幾個板塊,將團隊中的輔導員劃分為不同等級,其中,高級輔導員由學工主任或者黨總支書記擔任,負責整體工作的統籌、課程研發、團隊培訓指導、理論與實踐研究;中級輔導員由具備一定經驗的輔導員負責,承擔學生管理、教育和服務工作,參與專項理論和實踐研究;初級輔導員負責專項工作的落實,配合中級輔導員工作。
在建立了“名輔導員工作室”之后,學生管理的各項工作都有專人負責,除了常規工作方式外,還借助新媒體平臺將學生管理工作相關的內容、流程、具體要求制作成影音視頻、動畫、PPT等,學生可隨時通過新媒體終端查看,在學生不清楚的情況下,可隨時咨詢,讓辦事流程更加便捷。“團隊式”工作模式并不是對傳統輔導員行政機構的顛覆,而是平行于輔導員的專業團隊,能夠更好的統籌、部署專項工作,提高輔導員的職業能力。
推行“參議制”的學生自我管理。“參議制”的學生自我管理充分關注到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賦予了參與權限,這種參與涵蓋幾個層面:
制度層面的參與:高校要在新媒體與學生自我管理提供制度保障,讓輔導員、學生可統一思想,設定文件規定、制度程序,切實保證學生合法權益,使學生可通過新媒體針對獎助學金評定、管理制度制定等提出看法與意見。
組織層面的參與:學生并非以個人身份參與,而是通過群體、組織機構來參與,如班級、學生會、志愿者協會、黨團總支、管理委員會等,組織層面的參與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意愿,更好的反饋其利益訴求。
新媒體時代讓學生的參與管理的形式更加多樣,海量信息、溝通的便捷讓學生參與質量更高,同時,開設“微信接待日”“網絡接待日”等,設置一個時間開設網絡直播,讓學生、領導針對某個話題討論,使學生可表達自己的真實心聲。
提供“一站式”的學生事務服務。“一站式”學生事務服務在多個高校已有所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本文提出的“一站式”學生事務服務是由輔導員團隊帶領學生干部或者勤工助學大學生來提供服務,利用新媒體提供線上、線下于一體的辦事服務。“一站式”的學生事務管理涵蓋學生管理工作的各項事務,包括獎助貸申請、學生證辦理、后勤報修、團活動申請、成績查詢、寬帶辦理等,上述內容均可通過線上來解決[3]。線下服務參考政府辦事大廳工作模式,采用專項工作專門窗口來為學生提供服務,在規定工作日為學生提供反饋結果。在“一站式”的學生事務服務工作中,充分彰顯出學生的自我服務意識,也讓輔導員有更多精力為學生提供其他幫扶。
零零后大學生,其心理上既有相對傳統的理性和忍讓,也有我行我素的自我意識,其內心復雜、脆弱,他們渴望得到外界的關注,希望得到展示自我的舞臺與空間,另一方面,在高校擴招、企業用人標準提升等因素的影響下,他們面臨的競爭變得更為激烈,這進一步加劇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需要明確其困難,用溫暖和關心為學生帶來人文關懷,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與自信心。在柔性管理模式下,可激發學生潛能,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人尊嚴和獨立人格,提高學生對高校的歸屬感。
提供柔性文化氛圍。柔性管理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新媒體時代下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需要充分尊重、理解學生,因此,輔導員要為學生打造有助于展示自我的環境,設置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學生能夠主動、自發的為班級做貢獻,使班級成員之間互相帶動,形成良性循環。班主任還要利用各類渠道為學生提供參加講座、競賽的機會,讓學生自由選擇。在整個管理活動中,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這也是取信于學生的前提條件。
營造和諧的新媒體校園文化氛圍。和諧的新媒體校園文化氛圍可顯著提升學生管理水平,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精神為主的群體文化,在新媒體進入校園后,校園文化的建設渠道發生了變化,吸引著學生以新的方式參與校園文化建設。輔導員要主動順應時代發展,將新媒體融入到校園文化的建設中,通過多種渠道為學生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創設和諧校園,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4]。目前,隨著大學生長時間、高頻率的使用新媒體,學生的交流機會變少,在組織校園文化活動時,要在其中加入更多的時尚元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從內容、形式上創新校園文化活動,使校園文化具有時代特色,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口味。
在網絡科技、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下,新媒體對于大學生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學習、生活、思考方式、行為方式等,都發生了明顯變化。新媒體一方面為學生帶來了廣闊的新世界,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認識這個世界,另一方面,也給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新媒體也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作為輔導員,要認識到新媒體時代學生群體的變化,利用多渠道創新學生管理理念和方法,利用新媒體切實為廣大學生服務。
本文針對本校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根據學生訴求探討新媒體時代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方式,作為高校輔導員,要做到及時的信息更迭,未來,針對學生管理工作,也還需開展更多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