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康寧
摘 要: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對職業教育產生革命性影響,職業院校教師需要具備比以往更先進、更全面的信息素養。而信息素養是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和時代性標志,也是中職學校深化信息化教學改革和切實提升其質量的迫切需求,但教師信息素養水平的培育和提升面臨巨大挑戰。
關鍵詞:中職學校? ? 教師? ? 信息素養
一、中職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
(一)信息素養的內涵
信息素養的提法起源于美國圖書檢索技能,最先在1974年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提出。
鐘志賢教授在其著作里談及信息素養的內涵和本質問題,并提出了信息素養應囊括的基本能力。
信息素養又一次被鄭重提出,是在美國教育與技術CEO第三年度論壇上,該論壇將信息素養列為適應21世紀需求的能力之一。
信息素養的研究被很多國家和專家所關注,在人工智能和教育逐漸融合發展的新時代,社會對教師信息素養的要求大大提高。
人工智能視域下,知識體系和學習內涵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要求教學環境和教師的能力均要適時轉型。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也面臨革命性變化。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屬于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職業性和技術性是其最顯著和最本質的屬性。就職業性和技術性的關系而言,職業性是目標和宗旨,技術性則是從事職業的基礎和條件。
(二)中職教師信息素養的構成要素
教育變革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適應并引領數字化和信息化新常態,關鍵在于教師。中職教師作為職業教育的領軍人和開拓者更應積極增強自身本領和提升自己全方面的素養,而信息素養是新時代中職教師必須具備的重要職業素養。
教師信息素養一方面體現了對所培育的人才規格高級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教師自身將信息技術、思維與教育教學理念和手段相互融合的能力表現。
教師信息素養是指教師在實際教學和科學研究過程中能夠有效地獲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評價信息的一種能力。
于曉雅副教授在其《人工智能視域下教師信息素養內涵解析及提升策略研究》中指出,信息素養是一個有層次、多元化的概念范疇,是集信息意識、信息知識與技能、信息道德于一體的教師基本素質,同時也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綜合素養,其內涵具有動態性和發展性。
綜上所述,教師信息素養可概括為:一是能充分利用教師獲得信息資源的潛在意識即信息意識;二是對信息的識別、獲取、組織、表達、處理的信息處理能力;最后則是信息加工、傳遞和使用需要遵守的道德和原則。
二、中職教師信息素養培養的現實困境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教師準入條件不斷提高。
目前,各大中職院校教師信息素養培育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信息素養的培育過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
(一)教師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信息意識淡薄
首先,之所以把教師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和信息意識淡薄視為教師信息素養的首要影響因素,是因為教師若沒有主動更新自己知識和能力儲備的意愿和意識,則無法及時發現并有效地解決問題。
部分中職教師存在“將就和等靠”的問題,尤其是那些教齡較長、年紀偏大的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改革更是存在抵觸和畏難情緒。
當然,這其中既有教師的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筆者經過仔細觀察現在的職教課堂,發現案例單一、話術老套、內容枯燥是其最為明顯的特征。
教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而學生卻昏昏欲睡。這種教學若持續下去,教師上課的激情將逐漸被消磨。長此以往,對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極其不利,也會嚴重影響中職院校教育質量的提高。
(二)教師信息應用能力不強
相關調查數據表明,絕大多數教師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水平和狀況并不陌生,而且也認為現代信息技術已滲透到教育教學之中,并對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是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力量并對職業教育產生革命性影響這一說法表示贊同。
以上調查結果表明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接受和認同程度較高,而且教師愿意將當下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到自身的實際教學中。
但問題在于教師對信息的獲取、分析、綜合、評價還有應用能力,如信息實操能力、信息化組織管理能力普遍較弱。
(三)學校軟硬件設施落后和培訓體系不完整
信息意識的增強與應用能力的提高與教師個人是否主動學習提高緊密相關,但除此之外,學校也無法置身事外。
因為學校既要為教師提供教學活動的主要場地,也要為教師繼續學習、培訓進修提供必要支持和協助。
常見教師信息素養培養的方案堆積如山,粗略一看很全面與完備,但經不住細致推敲,因為其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間斷性、形式化等弱點暴露無遺。
這種一把尺子想丈量所有教師教學水平的培訓是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的壁壘,致使最后培訓所取得的成效不盡如人意。
年紀較大、教齡偏長的教師群體,已經明顯存在落伍掉隊的趨勢,但有些學校對開展教師信息化培訓態度不積極,培訓力度不夠大。有的學校竟出現讓部分不善于信息化教學的教師退居二線,殊不知這樣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一方面會使得這部分教師產生了懶惰情緒,而其他青年教師授課強度與工作壓力倍增。
雖然有的學校利用教師閑暇時間進行信息培訓,但在時間緊、任務重、軟硬件水平低的情況下,培訓所取得的成效事倍功半,且浪費了資源和教師的精力。
(四)信息道德水平偏低
信息素養中三個構成要素看似彼此獨立,實則互相聯系,缺一不可。
前兩者是基礎,而信息道德是教師獲取、利用、處理信息需要嚴守的底線和準則。
由于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進步,數據和信息來源廣泛,渠道多樣,信息透明度高,使獲得數據的困難程度和成本大大降低。
《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年)》提出,要制定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應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的道德準則 。
在日常教學與科研中,一些學校受校園內外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教育科研形式主義泛濫,學術腐敗、科研造假屢見不鮮。
信息道德的缺失是教師群體在教育教研過程中存在的不容忽視的問題。
三、中職教師信息素養培育的有效策略
(一)教師自覺增強信息意識
1.及時轉變教學觀念
中職教師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中培育信息素養,首先要轉變觀念。
要充分理解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認識到其對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益處和意義,否則就失去發展的契機。如慎重篩選有效信息數據,同時讓信息傳遞更具科學性、安全性。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時刻保持終身學習的意識,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手段要適應國家的最新要求,及時調整和更新自己的認知結構。
2.積極探索未知領域
教師除了在學校各項教學活動中攝取資訊和資源外,亦可借助互聯網資源和線上學習平臺對自身的知識儲備進行及時補充和擴展。
例如可以在工作之余線上研讀其他學科刊物和著作,從相關學科中發現其和本學科的聯系和相關性,以利于從其他學科背景重新審視自己任教的學科以求突破和發展;或者去線上參加具有前瞻性、參考價值較大的學術講座,了解最前沿的信息。
也可以將課題研討和課程開發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從而提升課程內容信息化水平。
(二) 建立健全教師信息知識與能力培養體系
1.加強職前職后培訓
信息知識和能力看似簡單,實則內涵豐富,是整個信息素養培養的關鍵和核心,是使教師將信息意識和理論知識轉化為實操的有效工具和途徑。
改革并加大培訓的投入力度是構建教師信息素養培養體系的題中之義。但在具體開展教師信息素養培養過程中,要做到科學化、合理化與人性化。
科學化即教師培訓的力度、內容、考核方式等均要遵循科學的規律和特點。
合理化就是要將教師的實際教學科目與能力特點納入方案設計,做到因人而異,并做到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統一。
人性化是指培訓的力度和時間安排需結合教師的實際情況,因為部分教師的教學和科研任務較重,因此需給予他們充足的休息時間,時間的安排應集中,在進行培訓方案設計之前,應充分聽取教師們的合理訴求,學校應根據校情校況進行合理的切合實際的調整和規劃。
2.完善獎勵監管制度
教師信息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工作既需要改革,也需要管理與監督,更需要各方努力與協作。
制定信息化教學激勵措施,是有效增強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產生外部動機和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可以驅動教師主動參與信息化教學改革。
要建立信息知識與能力培訓監管的長效機制,為積極深入開展培訓提供獎勵和經費保障。
(三) 加強信息道德的引導和規范
1.加強學術道德管理
信息的生產即信息的創作過程要嚴格遵守知識產權法的細則。
國家和學校應共同出臺應對措施,如在教師入職選聘環節對應聘者的學術成果進行多方校閱和考察,此外,在進行職前培訓時應注重加強對教師信息道德的培養。
可將學術道德列為專題,以學術講座的方式對教師進行專題培訓,也可將信息道德培養與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相滲透、融合。
2.自覺提升信息道德水平
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信息獲取的合法性、使用的正確性、運用的有效性,最后決定信息的價值含量。
無人否認信息技術給教師工作帶來的根本性變革。但信息被泄露、信息知識產權被侵犯、信息被篡改和惡意傳播等一系列問題也接踵而來,因此信息和數據的所有權歸屬、隱私問題無疑是教師們需要正視和重視的。
教師個人層面要重視信息道德的培養和提升,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規范和培養信息道德的研討活動。
學校層面也需加強對教師信息道德的常態化管理,如在日常的各類例會、校規校紀中要對信息道德的重要性加以明確,保證信息這把“雙刃劍”朝有利于社會進步和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發力。
三、小結
中職教師信息素養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并以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終極目標。
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能力較弱、網絡依賴性強、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因此,對中職教師能力的要求不能僅限于書本知識的講授,更應該不斷提升其信息素養,以期實現教學手段先進化、教學內容多樣化、教學過程最優化。
因此,中職學校需高度重視教師的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工作,從信息素養內涵的三個維度提升教師信息素養,進一步為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更加鮮明、辦學格局更加優化助力,為培養高質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建設制造強國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鐘志賢.面向終身學習:信息素養的內涵、演進與標準[J].中國遠程教育,2013(8).
[2]于曉雅.人工智能視域下教師信息素養內涵解析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8).
(作者單位: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