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紅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常州鐵道分院 江蘇常州 213011)
2019 年,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并啟動了“1+X”證書制度試點。“1+X”證書中,“1”指學歷證書,“X”是指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旨在通過育訓結合,真正培養出產業亟須的復合型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這正是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的長效機制,是多主體參與職業教育治理的有效載體。“1+X”證書制度精髓是書證融通,即將“X”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統籌教學組織與實施,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養的靈活性、適應性、針對性,因而要實現“書證融通”,必須把“課證融通”貫穿到整個人才培養過程,才真正實現“書證融通”。
課證融通就是依據考證要求,將證書的培訓內容融入現有課程教學,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即可掌握相對應的考證技能要求,實現課與證的融通,提升學生專業綜合能力。
中國中車以國家職業教育現代化為使命,聚焦以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完成了《軌道交通電氣設備裝調》“1+X”證書制度試點職業教育培訓評價。
軌道交通電氣設備裝調“X”證書突出核心能力培養,以“裝”和“調”為主線;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對接軌道交通電氣裝調職業崗位群;該證書要求從業人員應具備職業安全、職業道德、崗位基本技能等職業素養。該文選取證書中初級和中級“電子電路裝調”工作領域部分如表1所示,根據表中初級、中級的工作領域和工作任務要求,可對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是《電子技術基礎》理實課程和《電子裝接工藝與技術訓練》實踐課程。

表1 軌道交通電氣設備裝調職業技能等級要求(舉例)
“課證融通”實施框架是“2 融合4 對接”。課程標準與“X”證書等級所需的知識技能標準相融合;教學標準與“X”證書等級標準相融合;學習任務和學習過程與“X”證書對應的職業崗位任務和工作過程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等級考試內容對接;課程考核評價標準與“X”證書標準要求對接;課程的實踐環節與“X”證書對應的職業崗位實習實訓對接。
該工作領域融通路徑是將專業教學標準中的課程與該工作領域中工作任務、職業技能要求進行對接,將“證”的素養、知識、技能要求與現有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內容、課程目標進行逐項對比分析,將“證”的工作任務和職業技能要求有機地融合到相應的課程學習項目中,兩者存在的差異性,采取補充、強化等措施與相關課程的學習任務進行有機融通[1-2]。以電子元器件識別與檢測工作任務為例,涉及不同電子元器件,分別融合到不同的項目任務。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該工作任務補充、強化的是元件封裝,元件封裝是讀印制板電路圖及焊接元件不可或缺的崗位技能,體現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理論知識多,學起來不僅枯燥乏味,還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興趣。《電子裝接工藝與技術訓練》課程雖然是實踐課程,但在實施過程中很難有效對接到《電子技術基礎》理論課程中,很容易出現“兩張皮”的現象。為了解決這種困境,上述課程融入《軌道交通電氣設備裝調》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會更好把握理論課程、實踐課程、考證課程所需的知識技能素質的崗位要求。依據“1+X”軌道交通電氣設備裝調職業技能認證內容、軌道交通電氣設備裝調崗位群中設備裝調設置各個知識點,課程的具體內容就是企業的真實項目。以生產一線典型的電子電路項目為載體,重構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內容。
重構教學內容的原則是學生學起來有趣有用,老師上起來有勁。重構后的教學內容以實用電子產品為載體,通過典型、可操作的項目以及大量電路實驗形式,將理論知識、項目制作與調試檢測有機結合起來[3],使知識內容更貼近崗位技能的需要,重構后的教學內容如表2 所示。LED 方向指示燈的制作項目為例,融通后用3 個子任務來支撐如表3 所示。作為《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第一個項目的選擇,尤其慎重精進,有“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挑戰感,實際授課過程中學生對課程學習充滿期待、在做中學、學中做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訓練,對后面內容的學習熱情不降,教師上課還有幸福感。三葉指尖陀螺的組裝與調試項目中的貼片元件焊既是電子技術技能大賽主要考核器件類型,也是當前電路板焊接考核的新技術新工藝。融通后的教學內容既可以縮短培訓學時,節省證書考核前培訓投入,又能提高“1+X”證書認證通過率。

表2 課程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

表3 LED方向指示燈的制作項目
深入理解“1+X”軌道交通電氣設備裝調職業技能認證內容、電氣設備裝調崗位技能知識需求內容,結合課程教學內容修訂《電子技術基礎》和《電子裝接工藝與技術訓練》課程教學標準,努力做到既是課程標準又能兼顧行業標準、崗位標準。
根據區域企業行業崗位實際需求,結合重構后的教學內容,強化立德樹人、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面向職業崗位群所需的素養、知識、能力,強化學生職業核心能力養成。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結合“X”證書的技術技能要求進行教學目標設計、結合工作過程進行教學環節設計、結合工作任務進行教學內容設計等,形成基于工作過程的活頁式工作手冊。以“教、學、訓、考、用”五位貫通為目的,將教師所教知識、學生所學知識、實習技能培訓、考核內容以及用人單位對學生能力的需求五部分內容融為一體[4]。
上好一門課,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項目教學、理實一體教學,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基于工作過程、理實一體”項目化的授課方法,構建從知識結構認知到綜合運用的“遞進式、三融通”教學模式,實行教師、學生、企業多元評價,解決學生規范性不足等問題,打造了“理、虛、實、考”四位一體的學習環境。利用超星等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5],不僅發揮了線下傳統課堂面對面情感交流優勢,還能通過線上網絡平臺實現個人學習時間、空間的延展性。
知識經濟時代,高素質技能人才備受社會青睞。老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專業技能知識,還要不斷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把職業習慣的養成、核心素養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使學生懂專業、愛專業,通過課程思政、匠心傳承,使學生敬專業。
通過“課證融通,任務驅動”的課程設計開展教學實施,采用案例式與項目式結合的教學內容設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充分融入信息化技術和創新教學方法,內容中有效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強化課堂設計,增強課堂互動,提升課程內容的學習趣味性與挑戰性,有效培養學生的電路分析與實踐操作能力。
實施“1+X”證書制度是強化職業院校的培訓職能,是技能培訓與學歷教育的有機銜接,旨在提高教學質量和就業質量,對原有課程內容的教學質量保證。這樣就對師資隊伍有了新的要求,教師很難做到具備培訓、考核、認證和技術服務的全能型人才。協作型教師“新”團隊產生是必然的。尤其是實踐課程涉及了知識技術技能、拓展的領域不同,更需要團隊有培訓、企業鍛煉和職業等級認證等過硬能力。協作型教師“新”團隊,課程采用模塊來進行教學,由多個教師共同承擔[6],課證融通才能真正實施,逐步推行“1+X”證書制度,讓“X”證書落地生根,滿足學生崗位和就業需求,確保“1+X”證書實施質量、達到預期成效。
“1+X”證書制度是國家針對職業教育提出的一項重要的改革創新舉措,貫徹落實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就業核心競爭力。“1+X”考證制度生逢其時,正是國家培養職業人才的有力抓手,需要我們每一位參與者身體力行推進實施,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專業、更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者。軌道交通電氣設備裝調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積極推動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發展與改革,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在實施“課證融通”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X”證書,課堂氛圍“活起來”;融入“X”證書,課程內容“優起來”;融入“X”證書,教師專業素養“強起來”。總之“1+X”證書制度背景下,以“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抓手,實現課證互嵌共生、互動共長,推動“三教”改革,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