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口號的提出和新課改的逐步深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在掌握初中歷史知識的基礎上發展歷史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文章從制訂教學計劃、創新課堂導入、加強師生互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作業配置五個方面來探究如何進行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歷史高效課堂建設。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作者簡介:王麗莉(1972—),女,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第二初級中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構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需要初中歷史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反饋和學習優劣點,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和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服務,這樣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知識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制訂科學計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要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師要做好課前備課工作,深入了解教材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活動,規劃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在正確方向的引導下,高效率地投入初中歷史課堂學習中。
比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原始農耕生活”之前,要先做好科學的教學計劃。
首先,教師要能夠概括總結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如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兩個原始農耕文化的共同特征,兩個原始農耕典型反映出的不同地域條件等,以及教學難點—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現社會轉型。
教師要對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合理規劃,并在教學過程中著重講解,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的著重點;合理規劃教學時長,加快教學進程,確保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效率。
其次,本節課主要由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農業的發展三部分內容構成。其中,前兩個板塊的內容為并列關系,而前兩個板塊和第三個板塊之間是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概括關系,教師要根據這一邏輯關系來進行教學順序的安排,開展更加具有個性化和針對性的教學。
最后,教師要為學生設定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價值目標,并在結束授課后檢驗學生是否達到了這三個教學目標。這三大目標的設置是為了保證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還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發自主地進行學習,讓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培養相關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與情感目標。
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能夠確保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幫助學生高效學習重難點內容,降低學習難度,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高效學習。
因此,為了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教師要在課前制訂好科學完善的教學計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總體把握課堂教學進度,保證學生能夠學有所得。
二、創新課堂導入,引導學生積極學習
為構建高效初中歷史教學課堂,滿足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要求,教師可以以創新課堂導入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從課堂導入環節開始,就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整體學習效率。
比如,“經濟重心的南移”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在于了解唐朝晚期至兩宋時期南方經濟的發展及其對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從南方的農業發展、手工業的興旺和商業的繁榮三方面來了解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這一節內容較為豐富和復雜,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更加直觀的教具和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時,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如果你能夠穿越時空回到過去,你最想回到哪個朝代?如果讓你回到宋朝,你愿意嗎?為什么?”教師通過這一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歷史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接著,教師繼續引導學生:“當代學者余秋雨曾說過,他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那么,為什么他會如此地推崇宋朝呢?宋朝吸引他的究竟是什么?讓我們一同走進宋朝,了解宋朝時期經濟重心的南移。”
教師在導入環節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確保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以專注的狀態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同時,問題導學確保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緊跟教師的步伐,隨著教師的引導一步步探究本節課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展開探究性的學習,培養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和意識。
教師要在課堂導入環節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時關注知識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及與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聯系,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學習能力。
三、加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為學生營造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比如,在進行“洋務運動”復習課的教學時,教師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對洋務運動這一節內容進行知識梳理,如明確洋務運動的時間、背景、目的、代表人物,分辨頑固派和洋務派的區別,掌握洋務派的主要活動,以及洋務運動失敗標志、失敗原因、意義或評價等,可以創新教學方法,與學生進行互動,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為了取得更為高效的復習效果,教師不能只單一地講解或是讓學生背誦知識點,而要展開課堂互動活動。比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你知道洋務運動的背景是什么嗎?”與學生通過一問一答來實現課堂互動。
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各小組共同探究和梳理頑固派和洋務派的區別,并派代表進行總結和回答。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激發思維碰撞,鞏固所學知識。
教師還可以采取與學生進行知識接力的方式復習所學知識。比如,復習洋務派的主要活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展示洋務派前期的主要活動為以自強為口號,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接著,讓學生回答洋務派后期的主要活動內容,即以求富為口號,創辦一些民用工業、輔助軍事工業,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新辦新式課堂,培養外交、軍事和科技人才,以此幫助學生復習。
教師通過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互動,一方面,加強了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幫助學生提高復習效率;另一方面,增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讓學生能夠查漏補缺,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進而使學生保持學習歷史知識的動力和信心。
四、運用信息技術,拓展課堂教學內容
隨著先進教學設備逐漸走進校園,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創新教學方式,拓展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能夠有機整合所學知識,豐富學習經驗,培養歷史核心素養。
比如,教師在教授“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掌握京張鐵路、侯氏制堿法、《海國圖志》、《天演論》中譯本等知識點;分析比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嚴復在各自領域里能夠做出突出貢獻的主要原因,找出其中的共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就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抽象、復雜的內容。
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本節課的相關知識點,使學生了解當時的愛國知識分子不甘失敗,積極開展挽救民族危機的活動,他們在思想和科技上學習西方先進文化,不斷努力趕超和創新,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接著,教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京張鐵路修筑過程的演說視頻,通過播放視頻增長學生的見識,同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詹天佑崇高的愛國精神、強烈的創新意識、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構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拓展教學內容,彌補教材的不足,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歷史意識和價值觀。
五、優化作業設計,完善課堂教學結構
為了完善課堂教學結構,教師可以優化作業設計,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教學內容合理設計課堂作業,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掌握課堂教學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和作業設計策略。
比如,教師在教授“科學和思想的力量”這一節內容之后,可在課后留出10到15分鐘的時間,組織一個小型的課堂作業練習。
為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以伏爾泰為代表的法國啟蒙思想和主張,英國科學家牛頓和達爾文的成就以及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偉大貢獻,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課堂作業,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針對有關問題展開探究和討論。
教師設置的小組合作討論主題為:“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嚴復在英國留學期間開始研究西方政治學說,考察資本主義社會的實際情況,他認為,要救國,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維新改革。請你綜合這一則材料,歸納啟蒙思想的影響。”
這一合作討論問題一方面既能夠讓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學生的討論結果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教學內容安排進行調整與完善;另一方面,又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過程當中進行學習互動,幫助學生找到學習中的薄弱點,完善自身的不足。同時,小組合作討論也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在實踐當中檢驗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因此,為了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在課堂上優化作業設計策略,讓學生實現歷史學習能力的提升。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師需要具有先進教學理念,運用先進教學設備,為學生帶來更具新鮮感的教學,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為學生提供更加系統而高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黃爭.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149.
[2]韓雪濤.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高效課堂建設的實踐和思考[J].學周刊,2016(2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