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院線到流媒體:后疫情時代下電影的媒介轉向與未來

2022-02-03 22:28:29王廷軒
編輯之友 2022年1期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電影產業遭受重創,后疫情時代下,正上演著一場從院線到流媒體的電影媒介轉向。這場由資本市場推動的產業轉向,以數字科學與網絡通信作用下的技術轉向為核心,究其本質是一次從公共媒介到“私媒介”的媒介屬性的轉向。通過對這些轉向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認識電影媒介的產業、技術與媒介屬性由“轉”到“合”的未來。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 媒介轉向 電影 流媒體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687(2022)1-073-07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1.012

2020年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被公認為深刻改變國際格局與歷史進程的全球重大突發公共事件。2020年世界經濟出現歷史性衰退,是“二戰”結束以來世界經濟的最大萎縮期。在疫情管控與經濟衰退的雙重制約下,全球電影產業遭受重創,2020年全球電影票房總額為120億美元,同比下降近70%。北美票房為22億美元,同比下跌80%。[1]我國疫情雖暴發較早但因得到有效控制,首次躍居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卻仍不及2019年票房的三分之一。全球電影產業仍將在未來較長時間內受到來自疫情的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流媒體電影產業卻在2020年再創新高,與傳統院線電影產業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除流媒體平臺自制片持續發力外,部分電影出品公司也主動撤離院線轉為線上播出作品:2020年1月24日,在國內疫情暴發之初,國產電影《囧媽》制片方以買斷形式將影片于字節跳動旗下的流媒體平臺免費公映;2020年4月10日,環球影業將電影《魔發精靈2》同步登陸北美院線和線上渠道,一舉刷新多項流媒體電影播放量紀錄;2020年9月4日,迪士尼也選擇將數次跳檔的電影《花木蘭》在自家流媒體平臺Disney+上映;2020年12月4日,華納兄弟宣布將2021年在北美上映的17部電影于旗下的流媒體平臺HBO MAX同步公映……這些現象之下,2020年全球家庭與移動娛樂市場的全球收入同比增長23%,達到688億美元。后疫情時代,正上演著一場從院線到流媒體的電影媒介轉向。

一、從傳統媒介到新媒介的產業轉向

1. 流媒體的崛起

長期以來,傳統電影產業對日益成熟的互聯網流媒體技術普遍持有審慎甚至是冷淡的態度,[2]相較于院線,流媒體一直處于弱勢地位。這與行業利益分配、主導行業發展的話語權分配有關。換言之,經過長期發展的傳統電影產業,已形成一套包含制片、發行、放映在內的運作模式。作為新媒介的流媒體技術及其背后的平臺與資本的加入,將對已趨于穩定的產業結構帶來影響。

以Netflix為例,這家成立于1997年的公司,起初只是一家利用互聯網進行O2O模式經營的DVD租賃商,2007年轉型為流媒體視頻點播平臺,仍只是靠購買電影版權且缺乏議價能力的產業鏈下游公司。受制于院線放映窗口期及網絡帶寬的限制,此時的Netflix并未對傳統院線形成太大威脅,與電影出品公司亦處于蜜月期。2012年,不甘始終居于下游渠道的Netflix開始嘗試涉入上游內容生產環節,2013年推出系列劇《紙牌屋》而聲名大噪。[3]2015年,Netflix開始嘗試自制電影,因采用無視窗口期規則的網院同步發行模式,觸犯了院線與電影出品公司的利益。

2017年,由Netlfix出品的電影《玉子》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卻在放映時遭到同行的集體抵制。但在資本市場上,這種破壞規則的行為卻讓Netflix收獲頗豐。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Netflix付費訂閱用戶總量突破2億,年收入達250億美元,比當年全球電影票房的2倍還多。隨著《羅馬》《愛爾蘭人》等一系列優秀自制電影的推出,2019年1月,Netflix公司加入美國電影協會,成為歷史上第一家加入該組織的流媒體服務公司,并接替同年被迪士尼收購的21世紀福克斯公司,成為好萊塢“新六大”電影公司之一,這也標志著流媒體產業終于獲得了電影產業的認同與接納。

2. 傳統院線的衰落

面對迅猛發展的流媒體平臺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傳統院線的弊端逐漸凸顯。其一,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從圖1數據來看,即便拋開受疫情影響較大的2020年,自2016年起,流媒體收入的增長速度已明顯高于院線票房收入的增長速度,且院線票房的增幅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在觀眾消費需求出現變化的同時,全球電影銀幕數量屢創新高,雖增幅略有下降,但其增長速度均超過當年院線票房增速。這種相對滯后的產業發展結果是每塊銀幕收益率的下降。

其二,產業利潤相對薄弱。長期以來,電影院線票房是電影產業最主要的盈利來源,其中超過一半的收益歸院線所有,這部分資金主要用于院線的場地租賃、設備維保及人工支出等。長期以來,院線票房分賬趨于穩定,但面對流媒體的沖擊,院線窗口期被進一步縮短,上映周期的減少直接導致院線收益的下降。與此同時,隨著在改善觀影體驗上投資金額的增加,院線的收益率也在下降。此外,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原先支撐院線收入半壁江山的輕餐飲與飲料零售或將不復存在。

其三,產業刺激不可持續。無論是2014年至2018年國內實施的“票補”計劃,還是以Movie Pass公司為代表的票務包月方案,其本質是以降低利潤率的方式拉動內需。但“票補”政策的消失及Movie Pass公司的停運,再次證明這種依靠資本短期刺激的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無法改變院線票房增速放緩、人均觀影次數持續下降的尷尬局面。在正常營業情況下,很多院線已出現無法盈利的狀況。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北美近七成的中小型影院面臨破產或永久性停業困境,我國2020年上半年共注吊銷影院類企業321家。

3. 電影產業的轉向

各大電影出品公司在指責流媒體平臺違背規則、沖擊院線市場的同時,也開始布局各自的流媒體平臺。2019年3月,迪士尼在以713億美元收購21世紀福克斯之后,于同年11月推出流媒體平臺Disney+;2020年5月,被AT&T收購的時代華納公司上線流媒體平臺HBO-MAX;此外,索尼、派拉蒙與環球影業等均開始各自的流媒體布局。這些市場布局行為帶來的最顯著的變化便是院線放映窗口期縮短,平均窗口期已從2016年的106天降到2019年的92天。[4]

作為新媒介的流媒體,脫離了傳統院線產業長周期、高成本的掣肘,依賴網絡通信與服務器的產業布局相對靈活,盈利模式也更加多樣,如隨著用戶付費訂閱習慣逐漸養成,也開始增加了類似傳統院線的付費點播或限期租賃服務,不同之處在于通過流媒體渠道發行的電影往往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分賬。以疫情期間上映的《魔發精靈2》為例,該片以每48小時19.99美元的租賃費用在三周內出租近500萬次,獲得約9 500萬美元的數字租賃費。由于《魔發精靈2》的租賃收益分賬高達80%,出品方環球影業通過該片獲取的租賃收益已超過該系列前部作品1.53億院線票房帶來的整體收益。

從指責流媒體的犯規到對流媒體巨頭的接納,再到疫情之下的集體轉向,這一過程正是傳統影業在資本市場的逐步妥協,也是電影產業的轉向路徑,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某種程度上加速了這一轉向進程。

2019年,全球電影市場中流媒體數字發行首次超過院線市場,市場年度收益占比達47.2%;2020年,受疫情影響,這一比例再次提升,占比達61.8%,是傳統院線市場的5倍(見圖2)。這表明流媒體已成為當下觀眾觀影的主要方式。

二、從本地媒介到網絡媒介的技術轉向

1. 電影媒介的數字化

電影與互聯網結緣誕生流媒體之前,更早進行的是一場數字化的革命。數字科技對電影的貢獻早期主要源于計算機圖形技術(Computer Graphics,簡稱CG),CG技術的運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73年《西部世界》中的二維動畫與1976年《未來世界》中三維動畫的運用,至1989年《深淵》的成熟運用,CG技術開始成為電影制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998年,第一臺數碼攝像機誕生,數字技術開始參與電影拍攝;2002年,第一臺1.3K數字放映機雛形小范圍使用。電影完成了從制作工藝、制作方式到發行及播映方式的全面數字化,即完整意義上數字電影的形成。

在電影技術發展過程中,雖然也有對數字放映質量的質疑和對膠片放映質量的留戀,但隨著數字放映技術的改進提高,膠片的優勢已不復存在,[5]院線也開始逐步進行由膠片介質向數字介質的改變。2007年,數字放映系統開始部署,全球數字銀幕數量為6 454塊;2012年,全球數字銀幕達62 684塊,超過全球銀幕總數的50%;2020年,全球數字銀幕數量已達203 600塊,占全球銀幕總量的98%。膠片媒介以令人驚訝的速度走到了盡頭,院線也完成了由膠片介質到數字介質的技術轉向。

電影媒介的技術轉向始于數字化革命,電影流媒體平臺的出現更是得益于這場革命下誕生的線下實體光盤的發展。長期以來,電影院一直是觀影的唯一途徑,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家庭錄像帶出現,電影不再成為院線銀幕的專屬,線下實體租售市場也成為院線之外的一項重要收入。1993年,數字影音光盤面世,因具備更好的影像品質,其很快取代了模擬信號的錄像帶。隨著數字硬件技術與軟件編碼技術的提升,電影的線下實體光盤經歷了VCD、DVD、BD模式,發展至今,影像品質已具備可媲美院線品質的4K分辨率畫面及全景聲聲道。1997年,Netflix靠DVD租售服務起家而進入電影產業,線下實體租售產業的繁榮讓觀眾逐漸培養起院線以外的觀影習慣。

2. 電影媒介的互聯網化

除了數字科技外,流媒體的技術轉向還依賴于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美國公司Progressive Networks首次提出了流媒體的概念。2000年7月,隨著研究的深入及網絡帶寬的解決,微軟、蘋果及RealNetworks公司幾乎同一時間提出了自己的流媒體解決方案,為電影由本地媒體轉向互聯網媒體提供了可能,流媒體產品也由此誕生。但最先讓電影踏上互聯網大潮的卻是盜版技術。這項自線下實體產業時期開始興起的產業,將翻錄的電影壓制成數字影音文件并上傳至網絡,以網站收費或廣告植入方式獲取利益。但觀眾仍需下載文件觀看電影,仍屬于本地媒介的觀看方式,并未真正改變媒介的技術屬性。

2005年,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流媒體服務開始興起并呈現出高熱度的發展趨勢,各大傳統門戶類巨頭紛紛進入流媒體市場,電影開始真正轉向互聯網媒介。這場影音媒介的互聯網革命由最初只是用戶自制的UGC內容博弈,逐漸演變為購買電影內容的版權爭奪,再到如今流媒體平臺參與出品、出品方自制流媒體平臺的混戰。隨著網絡傳輸技術的不斷完善,如今的流媒體已可媲美實體光盤的影像品質,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也讓觀看的場所可以是任何一個角落,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選擇放棄購買光盤、盜版下載,甚至放棄院線公映,由本地媒介轉向互聯網媒介的流媒體進行觀看。

三、從公共媒介到“私媒介”的媒介屬性的轉向

1. 電影本體的嬗變

21世紀伊始,電影研究中同時出現兩條相向而行的研究路徑:其一是從新媒介到電影,其二是從電影到新媒介。前者主要研究數字技術的發展對電影的影響,涉及對再現事物原貌的經典電影本體理論的質疑;后者主要探討以電影為代表的視聽媒體在數字技術作用下的新媒介的誕生,模糊了作為“第七藝術”的電影與其他媒介間的界域邊界。兩者共同指向了安德烈·戈德羅和菲利普·馬里恩提出的“電影之死”這一命題,對于這類問題,羅伯特·斯塔姆將其歸納為“后電影”概念。

遵循早期的經典本體理論,無論是巴贊提出的攝影影像本體論,還是克拉考爾提出的物質現實的復原,受時代的局限,其本質仍是建立在以照相為基礎的現實主義真實性基礎上。后電影時代,數字科技創造出的“視覺謊言”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真實概念,其利用更加多元、仿真的表現手法虛擬現實,而不僅僅是記錄現實。不但影像的生成有了人的參與,還可以根據人的意志隨心所欲地生成影像。

當電影作為內容的本體變化的同時,電影作為媒介的媒介屬性也發生根本性改變。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法國巴黎卡布辛奴路大街的大咖啡廳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售票公映,這一天被定義為世界電影誕生日,也定性了電影作為媒介的四個面向:固定場所、公開放映、多人觀看、付費購票。院線作為涵蓋電影這四個面向的放映場所,成為“電影之為電影”的電影史學和電影理論的重要依據。[6]流媒體平臺的出現,則將這四個面向一一打破,成為“電影不為電影”、產生媒介屬性轉向的重要因素。

2.“私媒介”的回溯

隨著流媒體平臺商業屬性的增強,其消費模式與院線趨于統一乃至更加多元,但相較于固定場所、公開放映、多人觀看的公共媒介,流媒體的線上放映為電影觀看實現從“公”到“私”的私媒介轉向提供了可能。

媒介理論中,電影被定義為“由職業傳播者面向大眾并運用機械媒介而展開的有組織、有目的、迅速而廣泛的信息交流活動”,[7]屬于公共媒介的一種。但若將時間軸線向前推移,電影也曾作為個體行為的“私媒介”真實存在過。

在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電影正式公映之前,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威廉·迪克森于1894年發明名為電影視鏡的電影放映機(見圖3)。放映機上面裝有放大鏡,里面可容納50英尺長的影片。放映時,每次只能一個人湊到目鏡上觀看。當時,愛迪生認為電影院式的集體觀看是沒有發展前景的,因此拒絕制造影院放映機,在他看來電影本應是個體行為的“私媒介”。

但在當時的環境下,愛迪生將新生的電影定義為個體行為,既不利于電影推廣,也難以維持當時高昂的放映成本。因此,當盧米埃爾兄弟將電影作為公共媒介售票放映時,電影因迅速廣泛的傳播很快流行起來。當然,他們的成功還在于他們看到了電影基于公共媒介功能的社交功能。當他們嘗試戶外拍攝時,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電影院只為自己的身影能夠出現在銀幕上,成為同行者羨慕的對象。

3.“私媒介”的轉向

作為承載電影集體行為的媒介與公共場所,院線存在的意義似乎已經超越了觀影本身。在電影早期興盛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如同身著華服去欣賞歌劇表演一般,去影院看電影成為一種時尚行為。而電影在全球普及之后,這一光影變幻的幽閉空間更是變成了青年男女的戀愛圣地,抑或闔家歡樂的聚會之所。尤其是在流媒體平臺迅猛發展的今天,院線存在的更大意義在于其文化氛圍與社交屬性。

貓眼數據顯示,中國院線市場2018年上半年購票中單獨購買一張票的占比為21.4%,2019年上半年為23%,換言之,獨自觀影的比例在增加,即電影消費的社交屬性在下降。這種現象側面反映了當前社會的個體獨立性在增強。可以預見,隨著受眾觀念的更新,強調社交屬性的公共媒介向個體行為的“私媒介”的媒介屬性轉向將會一直持續。

相較于院線個體行為的增加,流媒體則是徹頭徹尾的“私媒介”。觀影過程中,流媒體觀影是可選擇片段、播放速度甚至開啟彈幕進行新的文化空間交流的私行為;觀影場所方面,流媒體所在終端是個人獨享屏幕或者小范圍聚會的私密場域;觀影內容上,流媒體平臺通過算法根據觀眾觀看喜好形成私人片單。

院線獨自觀影比例的增加、流媒體用戶數量的遞增,都表明這種“私媒介”的媒介屬性轉向正在進行。

四、由“轉”到“合”的電影媒介未來

電影媒介發生轉向的同時,傳統院線與流媒體平臺間的博弈也日益加劇。疫情背景下,《囧媽》的線上播映贏得了廣大電影觀眾的齊聲叫好,卻遭遇了大部分傳統院線公司的聯合抵制;《魔發精靈2》線上同步發行也直接導致Regal和AMC海外兩大傳統影院不再放映環球影業的電影。因此,院線與流媒體的關系走向也影響著電影未來的發展。

1. 產業未來:協同合作而非競爭

在快速發展時期,部分流媒體平臺也出現以“賠本賺吆喝”搶占市場的發展戰略,這對于已經處于困境中的傳統院線都是沉重打擊。在字節跳動以6.3億人民幣一次性買斷《囧媽》并免費放映的背后,是其旗下APP的下載量飆升以及短期內快速形成的話題熱度。不過,當熱度褪去,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性也飽受質疑。

電影產業轉向的背后,是流媒體藍海內部競爭的加劇。隨著傳統影業加入戰局,流媒體市場格局也發生了巨變。2020年,手握豐富電影IP資源的迪士尼公司的流媒體平臺Disney+上線5個月就獲得了5 000萬的付費用戶;深耕流媒體多年、迄今已超過2億用戶的Netflix,在經歷了疫情之初單季新增1 600萬用戶的暴發之后,面對“疫情紅利”結束及Disney+、HBO Max和其他對手的競爭,2020年后三季度用戶增長數量較2018年與2019年同期均產生回落。國內方面,除芒果TV外,各大流媒體平臺仍處于虧損狀態。根據愛奇藝2020全年財報,其2020年運營虧損人民幣60億元,虧損率為20%,雖較2019年同比收窄,但何時能夠扭虧為盈仍不得而知。因此,在與院線競爭中已取得優勢地位的流媒體平臺能否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仍需經過時間檢驗。

面對流媒體的內部角逐及院線的負隅頑抗,一份來自美國全國影院業主協會(NATO)的調查報告《電影院上座率與流媒體行為之間的關系》重新定義了兩種媒介間的關系。報告顯示,在2 500名受訪者中,超過80%的人過去一年至少看過一部電影,這部分人群中又有1 732人每周至少瀏覽一小時流媒體平臺。過去一年沒有看過一部電影的人,49%沒有瀏覽過任何流媒體平臺,而每年觀看9部以上電影的人,61%花費8小時以上用于流媒體觀看。[8]換言之,院線與流媒體面對的是一群雙重消費者,二者并不構成絕對的競爭關系。

因此,當下院線與流媒體之爭,實為資本影響下越軌行為的迷思。電影產業的最大挑戰不應存在于院線與流媒體之間,而是在面對更具沉浸性的VR產業、更具互動性的游戲產業、更符合當下碎片化時空的短視頻產業時,電影如何彰顯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未來的發展中占據先機。無論媒介如何轉向,內容才是決定流媒體和影院觀眾數量和黏性的核心要素。[9]在此基礎上,傳統院線與流媒體間應優勢互補、形成合力,才能進一步拓寬電影市場,實現產業良性化、多元化發展。

2. 技術未來:合二為一而非取代

當流媒體已成為當下觀眾觀影的主要方式時,另一個問題也擺在面前:傳統院線是否會被流媒體平臺所取代而走向盡頭?從產業角度而言,院線與流媒體并不存在絕對競爭關系;從技術角度而言,二者之間的關系更加微妙。

其一,各大流媒體平臺的電影內容的保密性仍有待完善。2021年3月9日,華納兄弟旗下流媒體平臺HBO MAX推出的《扎克·施奈德版正義聯盟》慘遭流出,這比影片公映時間還早了9天。根據網絡盜版數據監測公司MUSO的數據,在《權力的游戲》第八季首集播出后24小時內,網絡盜播次數已將近5 500萬。[10]流媒體平臺與盜版行為的斗爭仍然任重道遠。

其二,現階段的流媒體觀影體驗參差不齊,尤其是以手機為載體的移動觀影較院線觀影仍存在較大差距,一些商業大片仍只是屬于大銀幕的電影奇觀。隨著家庭影院的消費下沉、手機屏幕的升級換代以及VR顯示設備的日益完善,這種差距也有望被彌合。

但隨著網絡傳輸技術與數字技術的發展,流媒體放映與數字放映的標準將趨向統一。試想,當某一天我們坐在影院中所觀看的銀幕正是通過流媒體平臺傳輸而來,院線還能否稱為院線?僅此而言,院線將徹底被流媒體平臺所取代。當你坐在家里的沙發上,戴上VR顯示設備在流媒體平臺上點播一場電影,環繞四周卻發現自己置身于某家電影院內,周圍坐的都是居于世界各地的親朋好友時,更像是流媒體平臺成為院線了。

電影媒介的轉向是一次新舊技術的更迭,除基本的視聽體驗趨于統一外,二者間的差異無論是空間屬性、社交屬性還是互動行為都將被技術彌合,當更迭完成時,無法簡單定義院線與流媒體平臺是誰取代了誰,更像是二者合二為一,演化為一個新的媒介而繼續存在。

3. 媒介屬性未來:公私并存的媒介屬性

瓦爾特·本雅明在《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中認為機械復制時代造成“光韻”的消失,所謂“光韻”指的是觀看的即時即地帶來的原真性、觀看過程的儀式感、觀看場所的神圣性。[11]

電影作為當時最突出的機械復制技術,因其不受地域的束縛,使藝術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間,使“夢想照進現實”,發揮了觀眾的主觀能動性,產生了思想上的互動。同時,電影觀看過程的強制性與觀看場所的固定性,保留了觀影的儀式感與神圣性,造就了電影藝術的獨特“光韻”。

當電影以流媒體作為播出媒介呈現時,相較于傳統院線,其觀看過程的自由性與觀看場所的隨意性更具有自由的“私”可能,即過程的私自性、場所的私密性與內容的私人性,這打破了電影作為媒介本體的公共媒介屬性。

當觀眾可以自由控制觀影過程時,誠如勞拉·穆爾維所言,流媒體“讓電影可以慢放或者暫停,將會創造出一種新的觀看方式,引人思考影像本身的新含義”,[12]但“一群人走進一個封閉固定的黑暗空間,主動奔赴心中的期許,在確定的影院內,固定的時間點,專屬的座位上感受立體環繞聲和周圍靜默人群的陪伴,完成一場集體觀影”的儀式感也會因此消失。[13]同樣,對于觀看場地而言,自電影誕生便一直作為觀看場地的電影院,對于電影的意義不亞于祭祀品于寺廟、藝術品于展覽館,甚至是“電影之為電影”的電影史學和電影理論的重要依據,通過網絡傳輸的流媒體可以實現隨時隨地觀看,讓這種神圣性幾乎蕩然無存。伴隨著儀式感與神圣性的消失,電影藝術的獨特“光韻”也可能因此不復存在,這將是對電影藝術本體的巨大沖擊。

此外,流媒體平臺以觀眾趣味為核心,通過推薦算法將觀眾喜愛的內容以私人化的片單進行長期推送,觀眾便陷入一種審美同質化的“信息孤島”境遇中。同時,以Netflix為代表的流媒體平臺已將這種基于推薦算法形成的觀眾審美大數據作為重要指導意見參與到影視作品內容制作的決策中。短期內,這種受眾決定論的行為會在商業領域獲得成功,但長此以往,對于電影創作的獨立性和藝術性將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因此,當未來電影的空間屬性、社交屬性甚至互動行為都被技術彌合之后,電影不僅僅只是一種“私媒介”,其公共屬性仍在。電影應作為公共媒介屬性與“私媒介”屬性并存的媒介繼續存在,這種由“轉”到“合”的屬性延伸,并非對現有電影公共媒介屬性的否定,而是在作為公共媒介基礎之上對“私媒介”的新詮釋。

這種公私并存的媒介屬性包括觀影空間的并存化、觀影形式的并存化與觀影內容的并存化。觀影空間的并存化,即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實現固定實體的院線、任意空間的流媒體平臺的相互轉化。同樣,觀影人群也可以自主選擇,既有周圍觀眾隨機分配的公共影院,也有與家人朋友一起或是獨自觀看的私人影院,甚至存在AI人物伴你左右的虛擬影院(見圖4)。按照麥克盧漢“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觀點,[14]觀影過程中作為媒介的電影也將成為身體主體的一部分,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建立的虛擬身體及虛擬化場景,與電影的虛擬世界更加緊密地連接。但也必須警惕,人的意識一旦在虛擬世界中不受現實控制,那么真實的身體將永遠處于離線狀態,這也是固定的實體空間將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存在的重要原因。

觀影形式的并存化,涵蓋開始便無法停止的被動式觀影過程與隨時暫停、退出、慢放甚至快放的主動交互式觀影過程兩種觀看形式。被動式觀影中,強制性觀影帶來的被動式審美,在保留電影儀式感的同時,也能將審美細節放大,帶來豐富的審美心理變化,但受制于電影畫面的活動性,觀賞者很難對電影畫面進行思索,因而消遣性接受在被動式觀影中占據主導地位。主動式觀影中,操作方式的便捷性雖然會帶來電影儀式感的消解,但可間斷的操作性讓電影畫面的深入閱讀與平等溝通成為可能。

觀影內容的并存化則包含了優化算法推薦的海量電影內容聚合,兼顧價值導向、藝術性與觀眾喜好的優化算法能避免當前流媒體存在的“觀眾決定”的弊端,也能在分眾策略下給予商業屬性較低的藝術片、實驗片更多的生存空間。

結語

后疫情時代下,電影從院線到流媒體的媒介轉向研究,是一種基于現實基礎、由表及里的趨勢判斷。通過對這些轉向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未來電影媒介的發展方向,無論是商業上的由競爭走向合作、技術上的合二為一或是媒介屬性上的公私并存,二者間的關系都將由“轉”到“合”。因此,院線與流媒體都應保持信心與耐心,充分把握自身優勢,積極應對時代變革,推動電影的良性發展。

同時,在全球電影媒介轉向的大勢之中,也應注重疫情之下不同政治基礎、市場基礎與文化基礎帶來的本土化特點。2021年,我國春節檔電影取得78.22億票房,繼2019年的59.05億元后,再次刷新春節檔全國電影票房紀錄,增長32.47%,同時創造了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全球單一市場周末票房等多項世界紀錄。這既將作為我國電影的輝煌成就載入史冊,也必將為中國電影本土化研究提供豐富材料。

參考文獻:

[1] MPAA.2020 Theme Report[R].Encino,California:MPAA,2021.

[2] 常江. 流媒體與未來的電影業:美學、產業、文化[J]. 當代電影,2020(7):4-10.

[3] 趙曦,王廷軒. 網絡自制紀錄片的產制與運營研究:基于Netflix的經驗[J]. 現代傳播,2018(8):115-119.

[4] NATO.Theatrical Release Window[EB/OL].[2021-05-02].https://www.natoonline.org/data/windows/.

[5] 陳凡,朱國華,籍雪煒,等. 從數字放映系統的演變看數字影院技術的發展趨勢(一)[J]. 現代電影技術,2017(5):5.

[6] 王偉,檀秋文. 流媒體與線上放映:“電影的終結”與新生[J]. 粵海風,2021(1):48-51.

[7] 李顯杰,修倜. 電影媒介與藝術論[M].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58.

[8] EY QU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vie theater Attendance and Streaming Behavior[EB/OL].[2021-05-02]. https://www.natoonline.org/wp-content/uploads/2019/01/Theatrical-and-StreamingStudy-12.10.2018.pdf.

[9] 饒曙光,蘭健華. 后疫情時代:中國電影的高峰之路與世界電影新格局[J]. 世界電影,2020(6):4-15.

[10] Game of Thrones' season 8 premiere was pirated almost 55 million times in the first 24 hours[EB/OL].[2019-04-17]. https://www.theverge.com/2019/4/17/18412159/game-of-thrones-got-season-8-premiere-pirated-55-million-times-first-24-hours-hbo.

[11] 瓦爾特·本雅明. 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M]. 王才勇,譯. 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15.

[12] 常江,李思雪. 勞拉·穆爾維:流媒體技術使文化民主成為可能——女性主義電影理論的當代面向[J]. 新聞界,2018(8):6.

[13] 潘可武,余俊雯. 電影媒介性的新特征[J]. 當代電影,2020(12):58-64.

[14] 麥克盧漢.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 何道寬,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33.

The Media Shift and the Future of ?Film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WANG Ting-xuan(College of Arts and Media,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 AffAffected by COVID-19, the global film industry suffered heavy loss in 2020, and a film media shit transforming from theatrical to streaming media is being staged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This industrial shift driven by capital market focuses on the technology shift driven by digital science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while the essence is another media attribute shift—from public media to private media. By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se changes, we can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future of film-media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media attributes which is gradually integrating by the way of transforming.

Key words: post-pandemic era; media shift; movie; streaming media

猜你喜歡
后疫情時代
論后疫情時代電視劇的創作生產
決策與信息(2020年6期)2020-06-05 02:44:29
文藝界委員建言“后疫情時代”創作(關注兩會)
環球時報(2020-05-29)2020-05-29 06:17:33
下好“后疫情時代”的“先手棋”(觀察家)
環球時報(2020-05-14)2020-05-14 16:11:58
“后疫情時代”湖南鄉村旅游發展創新及金融支持
后疫情時代高職學子服務于精準扶貧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時代”會計教學模式及教學平臺融合研究
“后疫情時代”的管理新焦點:辦公環境
中外管理(2020年4期)2020-04-28 06:23:46
掌控“后疫情時代”的五大商業趨勢
中外管理(2020年4期)2020-04-28 06:23:46
進擊“后疫情時代”
支點(2020年4期)2020-04-21 13:40:50
后疫情時代,教育應如何轉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资源在线|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91色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黄色网|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黄色网|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www| 国产微拍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aaa国产一级毛片| 青青网在线国产|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久久黄色毛片|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999福利激情视频|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无码在线激情片| a亚洲天堂| 欧美区一区|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不卡精品| 日韩美毛片| 91九色国产porny|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护士| 久久黄色影院|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色悠久久综合|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免费在线成人网| 成人日韩精品|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色本在线www|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18禁| 欧美日韩专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色亚洲成人|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91麻豆国产视频| 国产jizz|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青青操视频在线|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