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超 王永梅


摘? 要:目的? 探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無創正壓通氣及高壓氧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臨沂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收治的9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7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無創正壓通氣及高壓氧治療。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遲發性腦病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遲發性腦病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聯合應用無創正壓通氣及高壓氧治療,治療效果較好,遲發性腦病發生率低,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常規治療;無創正壓通氣;高壓氧;治療有效率;遲發性腦病發生率
中圖分類號:R5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2)-2-0028-0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常見急診科疾病,屬于急危重癥,冬季發生率最高[1]?;颊呶氪罅亢嘉镔|燃燒不充分形成的一氧化碳,是導致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2-3]。發病后主要有眩暈、無力、頭痛以及胸悶等多種不適癥狀,同時多伴有肺水腫、心肌損傷以及腦水腫等嚴重并發癥,病情嚴重者甚至會陷入深度昏迷狀態,合并陣發性痙攣或是強直性痙攣等不適癥狀,危及生命。臨床多在確診疾病后,第一時間糾正患者的缺氧現象,控制高熱癥狀,預防并發癥,防止腦水腫。但有研究指出,常規治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依然有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佳,最終死亡[4]。為了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探究更理想的治療方案對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預后至關重要。本研究探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應用無創正壓通氣及高壓氧治療的效果及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臨沂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收治的9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20例;年齡18~74歲,平均年齡(46.38±11.39)歲;中毒嚴重程度:輕度12例、中度22例、重度13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評分4~8分,平均GCS評分(6.32±1.10)分;致病原因:天然氣熱水洗澡致中毒11例,煤氣泄漏致中毒3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9例,女18例,年齡19~74歲,平均年齡(46.60±11.45)歲;中毒嚴重程度:輕度14例、中度21例、重度12例;GCS評分4~8分,平均GCS評分(6.20±1.08)分;致病原因:天然氣熱水洗澡致中毒14例,煤氣泄漏致中毒33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滿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診斷標準[5],均有高濃度一氧化碳接觸史,存在頭痛、眩暈以及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血液碳氧血紅蛋白含量超過20%者;②GCS評分≤8分者;③可配合臨床完成治療,提供研究所需資料者。
排除標準:①存在凝血機制障礙或是嚴重貧血患者;
②存在嚴重高血壓、高血糖患者;③存在肝腎功能障礙患者;④存在顱腦損傷或腦梗死等神經系統疾患患者;⑤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高度懷疑患者中毒后,第一時間將患者轉移至空曠通風區域,讓患者迅速呼吸新鮮空氣;若患者病情相對危急,需第一時間檢查其心跳,對心跳驟?;颊邔嵤┬呐K按壓,恢復正常心跳;若患者存在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則需及時清潔口腔,恢復呼吸道通暢。同時,第一時間為患者提供吸氧,給氧速度控制在9 mL/min。給氧期間,需密切監測患者癥狀表現,若有舌后墜或咬舌現象發生,需及時放置口咽通氣管或牙墜,預防窒息或舌頭咬傷;若患者有全身抽搐癥狀,第一時間給予鎮靜劑鎮靜。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無創正壓通氣及高壓氧治療:①無創正壓通氣:確診疾病后,迅速實施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連接呼吸機進行通氣治療,選用雙水平正壓通氣模式。呼吸機參數設計如下,低壓相5~10 cm H2O,高壓相12~18 cm H2O,壓力支持14~25 cm H2O,呼吸頻率14~20次/min,潮氣量6~8 mL/kg,限制氣道平臺壓≤40 cm H2O。搶救開始時,患者的吸氧濃度控制在100%,缺氧癥狀有效緩解后濃度下降至50%,保證脈搏血氧飽和度在97%以上,并為患者提供充足氧氣。在其生命體征平穩后,無癲癇發生后,盡早撤離呼吸機。②高壓氧:確定無禁忌證,指導患者進行高壓氧治療。患者進入高壓氧艙后,給予1.5 h吸氧治療,15 min后升壓,然后進行1 h穩壓,在15 min后降壓。若患者的中毒程度是輕度及中度,1次/d,持續治療1~2周;若患者的中毒程度是重度,2次/d,在患者意識恢復清醒后調整為1次/d,10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3療程。
1.4?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評價標準[6]包括痊愈、好轉及無效。痊愈:經治療后,患者的眩暈、無力與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全部消失,且并發癥得到對癥處理,治療期間未發生其他并發癥。好轉:經治療后,患者的眩暈、無力與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明顯改善,合并并發癥經對癥處理后轉歸,無其他并發癥發生。無效:患者經治療后癥狀無明顯變化,合并并發癥急速發展或有新的嚴重并發癥發生,導致搶救無效,最終死亡。治療有效率=(痊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②觀察遲發性腦病發生情況。在治療1、2、3個月分別統計患者的遲發性腦病發生率,并計算患者的總發生率,總發生率=(治療1個月發病+治療2個月發病+治療3個月發?。├龜?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遲發性腦病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遲發性腦病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臨床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認識的加深,有關研究日益增多。研究結果顯示,吸入過量一氧化碳會對人體形成急性毒性傷害,導致人體發生嚴重缺氧,繼而形成損傷[7];形成穩定碳氧血紅蛋白,導致血液逐步失去供氧能力[8];誘發細胞缺氧與能量代謝障礙,導致內皮細胞腫脹、血液粘稠度升高及微血管痙攣等癥狀[9]。
目前,我國多數醫療機構均會在救護車配備供氧設備,且醫護人員專業水平在不斷提升,高度懷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時,會主動為患者提供吸氧干預。在院外救治期間,會第一時間創造空曠、空氣質量高的環境,讓患者呼吸新鮮氧氣。進入醫院后,提供呼吸機正壓通氣、高壓氧治療補充人體所需氧氣,緩解水腫癥狀,增加肺泡復張的彌散面積,促使肺內氣體有效交換,增加肺內氣體交換量,滿足器官組織的供氧需求,緩解機體組織缺氧現象[10]。無創正壓通氣還可控制人體吸入的氧濃度及氧分壓,可保證氣體充分改善不良肺泡的氣體分布情況,有效擴張痙攣狀態的支氣管,促使通氣與血流間比值逐步恢復,增加患者的呼吸道內壓與肺泡內壓,促進肺泡吸收;院內積極實施高壓氧治療,可滿足機體缺氧組織的氧供需求,提升動脈血氧分壓,增加血液中的溶解氧,促使相關組織恢復正常功能,損傷組織逐步修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遲發性腦病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為,觀察組患者不僅進行院外提供通暢呼吸道、氧療、鎮靜等常規治療干預,還進行無創正壓通氣及高壓氧治療?;颊呓浿委熀?,癥狀迅速緩解,病情有效穩定,通氣狀態被有效改善,避免了機體進一步損傷。
綜上所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發生后及時進行無創正壓通氣及高壓氧治療,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及預后。
參考文獻
[1]李華,徐鵬,趙艷,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血清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心肌肌鈣蛋白Ⅰ水平與預后的關系[J].安徽醫藥,2021,25(9): 1866-1870.
[2]馬國營,韓永燕,楊俊禮,等.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和降鈣素原與重度急性 一氧化碳中毒合并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20):2426-2430.
[3]丁曉瑜,王利,畢偉康,等.萊菔硫烷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腦組織神經細胞線粒體損傷的治療作用[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8,25(4):213-219.
[4]周紅娟,方玉明,夏正新.鹽酸納洛酮注射液聯合舒血寧注射液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療效及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結合蛋白、β-內啡肽水平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8,40(4):562-565.
[5]高春錦,葛環,趙立明,等.一氧化碳中毒臨床治療指南(一)[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2,19(2):127-128,封3.
[6]徐文嬪,肖青勉,李佳,等.依達拉奉對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的影響及對腦心的保護作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9,35(19):3086-3089.
[7]李愛中,安小峰,閆鵬飛,等.醒腦靜聯合高壓氧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腦功能、肝腎功能及血清氧自由基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1,21(7):1360-1364.
[8]張延平,李愛紅,徐偉,等.高壓氧治療一氧化碳中毒繼發急性腦病及心肌損害105例療效觀察[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21,28(1):5-7,19.
[9]李甜甜,陳潁潁.大劑量甲潑尼龍沖擊聯合高壓氧治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遲發性腦病的臨床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36):6798-6800.
[10]劉夢茹,燕憲亮,許鐵.高壓氧聯合納洛酮治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8,13(8):742-748.
作者簡介:孟凡超(1979.7-),男,漢族,籍貫:山東省臨沂市,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