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和
(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泉上初級中學 福建三明 365402)
減負是初中教育改革的重點工作,同時也意味著要重新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要將各項先進理念或技術融入教育過程中,帶給學生啟示的同時,促進其深度學習,并最終增強初中生的信息素養能力。當前,我國中學生群體中,仍然存在部分需要他人監督才能夠自主學習的情況。筆者認為這不是一個良好學習習慣,更不利于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要幫助更多的學生找到恰當的學習方式,并切實增強中學生的各項關鍵能力與綜合素質。隨著“雙減”政策的持續性推進,初中數學教師要充分考量以上幾個問題,從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致力于帶給中學生更好的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體驗。
“雙減”政策針對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等進行了說明和指導,同時希望能夠從國家政策方面打擊社會亂象,還廣大學生一個純凈、和諧的學習環境,以構建出全新的教育生態,充分提高基礎教育質量。“雙減”政策的實施將能夠增強學生家庭幸福感、充實感,讓減負的馨香播散千萬家庭,釋放初生的雙翼。“雙減”政策傳遞的是黨中央對社會之基的維護,是斬釘截鐵地提出害群之馬亂象,是從長遠的發展來規劃的。因而,實施者當從學校、家庭、社區三個方面切實考量,按照政策指導堅決執行,致力于為廣大學生構建出一個可供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環境,在基礎教育矛盾突出的關鍵時期給出決策性方案,真正解決新時期基礎教育中普遍存在和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1]。
“雙減”政策在初中教育中的落實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從根本上增強基礎教育之力,助力新時代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雙減”政策中,明確指出了要打擊破壞教育生態和破壞教育公平的亂象,以期通過整改還給廣大學生一個純凈、和諧的學習環境。同時,“雙減”政策對教學資源、師資水平等方面的尖銳問題進行了指導和回答,希望學校、家庭與社區三個方面能夠形成一個整體,共同為學生減負,并在減負的同時不減質,充分提高初中教育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通過“雙減”政策,更多一線教育者和學生家長能夠有所反思,從而能夠在今后的教育過程中做出更多正確的決策[2]。
“雙減”政策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及校外培訓負擔為重要發展目標,要充分發揮出現有資源的育人價值,切實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進一步促進廣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因此,能夠突出學校教育與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構建出全新的教育生態,支持廣大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實踐。“雙減”政策落實到初中教育中,通過戰略性決策指導和細節性策略調整,能夠形成規范化的教育體系,從校內外兩個層面共同推進減負和提質,以新生態模式促進基于教育現代化發展。在未來,初中教育中仍然可能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但有了“雙減”政策的助力,相信我們定能夠構建出一個個全新的教育生態,盡可能讓廣大學生時刻處于良好的學習環境中。
德育是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重點內容,初中教育中,同樣要融入德育,才能夠啟發學生健康成長。通過“雙減”政策在初中教育的落實,能夠切實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育,從而能夠樹立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使其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良好的優秀人才。筆者認為,“雙減”政策的實施還將一部分時間還給了學生,讓他們有機會、有條件去探索其他方面的知識,如為人處世、放松心靈等,從而能夠為德育和美育、體育等留下空間,助力學生在全新的領域探索和發展自我。可見,“雙減”政策的實施能夠讓立德樹人落地,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培育其個性化、全面化發展,今后的初中教育也要以學校教育、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推進初中教育的現代化、全面化發展。
實施“雙減”政策為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提供了新契機,從根本上拓寬了基礎教育的發展之路,也打擊了社會教育亂象,維護了教育公平。初中數學深度學習轉型過程中,應當融入更多的新理念與新方法。一方面,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桎梏,另一方面,發展現代化教育,致力于為中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對此,初中學校既要發展師資力量、教學資源,也要提升硬件水平,優化和完善相關設施,以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引領廣大學生朝著深度學習、高效學習方面進步發展。因此,筆者十分認同“雙減”政策是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新契機,推進數學教學改革應當從“減負提質”出發,在實踐中摸索出路和積累經驗[3]。
“雙減”政策的實施邁進了新階段,也將初中數學教學帶到了新的發展階段,即將突破傳統教育模式桎梏,融合各類先進教育理念和方法,帶給廣大學生全新的數學學習感受。“雙減”也不僅僅意味著為學生減負,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初中數學深度學習轉型,同樣利于廣大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全面發展。由此,數學課堂能夠充分發揮出主陣地作用,在今后持續性推進教學改革過程中一步步實現現代化與信息化。初中生在新的學習階段也能夠自主探索數學學習方法、技巧等,將理解數學現象和解決數學問題當作興趣使然,從而能夠有效落實減負與提質。可見,“雙減”政策的提出和實施使得初中數學教學順利過渡到新階段,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學生更加自主了,學校、教師、家長等成為了引導性質的教育角色。
“雙減”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改革工作應當圍繞減負增效繼續推進,真正在精簡化、層次化作業優化中保持質量,力求做到減負不減質。目前,“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層出不窮,多少學生及其家長在重壓下感到心力交瘁和難以承擔。可見,為學生減負已經迫在眉睫了。而實施“雙減”政策也應當從轉變觀念開始,以發展學生能力和素質為主要目的,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分數上的變化,還要看到學生真正的能力和素質成長情況,以擺脫“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枷鎖,帶給學生更多探索自我、發展自我的時間。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更要看到部分學生為了高效學習和深度學習做出的努力,不僅要鼓勵學生、激勵學生,還要反映在具體的獎勵方面,帶給學生信心,助力其在數學領域深入探究[4]。
例如,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針對課業減量,同時注重講授方法論、趣味故事等,以培養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學生在熟練方法后自然能夠提升學習能力和數學水平。針對校外作業輔導機構的打擊和規范化,能夠還給部分初中生自由選擇、自主決策的權利,同時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能夠自然發揮積極引導作用,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索。對于學生家長來說,要從根本上革新教育觀念,從新時期教育特點、動態中感受新的教育思路。對于社區來說,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杜絕作業輔導班、收費亂象等,嚴查嚴整,擊破“校外增負”。以此,中學生能夠在家長的引導下完成各類數學作業,或者自主參與到數學預習、復習過程中。總之,初中教育中實施減負提質,還要從校內外兩個維度具體考量,以合理、科學的手段解放家長教育觀念,同時打擊社會上的教育亂象,讓初中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索,以此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綜合水平必然能夠大幅提升。
當前,初中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針對書面化試題進行一再變化,實際上已經讓廣大初中生深陷題海戰術之中了。初中數學教學深度學習轉型的關鍵還在于引導學生實踐,因此,光有理論系統支持是遠遠不夠的,下一步計劃還應當拓展至學生的日常交流、實踐活動中,通過豐富課外拓展活動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具有趣味性、生動性。基于這一點,作為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師應當從“成績”這一評價標準中脫離出來,要以發展和動態的眼光看待學生數學水平成長情況,多關注中學生在能力和素質方面的發展情況。筆者認為,初中數學深度學習轉型可以嘗試向此方向發展和延伸,尤其要布置多樣化、實踐性作業培養學生興趣,逐漸形成完整的、全新的初中數學教學體系[5]。
例如,在教學“正方形的性質與判定”相關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完全可以通過組織開展課外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具體內容,不論是引導學生立足生活經驗思考,還是組織學生或學習小組實踐探索,都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由于正方形的性質與判定內容較為簡單,那么教師便可以布置任務讓大家搜集身邊的矩形,通過活動讓學生懂得自主學習,同時啟發學生為課堂學習做好充足準備。為了帶給初中生更大的自由度和選擇權,數學教師可以完善不限搜集方式和展示結果方式,給予初中生想象和完成作品的空間,培養學生各項關鍵能力和綜合素質。不論是搜集實物,還是網絡上的圖片,都能夠帶給初中生啟發,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和自主實踐掌握正方形的性質和判定方法。可見,拓展實踐活動是減負增效的關鍵,數學教師應當基于實際情況進一步挖掘其應用方式。動靜結合,以實踐促發展;減負增效,釋放中學內在潛能。
“雙減”是一項需要調動各方面力量執行的關鍵性決策,不僅僅是學校及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減負,家長與社會力量也要參與其中,通過實施“雙減”政策優化教育教學過程,力求構建出利于中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良好環境。筆者認為,家校共育至關重要,輕松、愉悅的環境更是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了家長的共同監督,更是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落實初中生數學深度學習和高效學習。因此,今后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恰當融入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關鍵性內容。一方面,力求構建出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環境。另一方面,督促學生深度學習和高效學習,以密切家庭和社會教育工作為初中生數學學習減負[6]。
例如,初中數學教師也要密切與家長的關系,讓家長承擔起陪伴孩子、教導孩子的責任,以提高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雙減”政策引導下,家校共育可以是家長陪伴和指導孩子作業,也可以是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作業,并帶給孩子輕松、愉悅的數學學習感受。還是以“正方形的性質與判定”一課為例,數學教師可以在線上布置實踐性作業,組織大家在家庭、社區中搜集正方形相關實物或圖片。那么,家長就可以參與到孩子的作業中來,培養初中生勇于承擔責任、勇于創新的美好品質,一方面能夠減少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憂慮,另一方面能夠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和進步。可見,家園共育的開展對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落實“雙減”政策具有積極意義,以上是關于家庭環境下的減負實施內容,而社區在落實“雙減”時也可以著眼于教育機構整改等方面,讓社區教育環境沐浴在春風里,讓學生的作業練習走在陽光下。
(1)從學生思想出發
首先,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出引導作用,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和布置任務,考量任務是否契合學生實際水平,考量學生是否能夠吸收完整的知識內容等。以上對于有著大量教學實踐經驗的教師來說熟能生巧,但對于部分青年教師來說就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可以結合學生思想布置作業或實踐性任務,以培養廣大初中生的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還能夠極大程度地避免學生厭學、焦慮等情緒出現,讓初中生在符合自身實際能力和水平的作業中自由發揮、自我發展,進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例如,在教學“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這一部分內容時,數學教師首先可以帶領大家回顧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充分認識一元二次方程,并為學習配方法做好充足準備。接著,數學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讓大家跟著課本例題學習和探索新知識,通過講解配方法原理和簡單例題,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掌握這樣的知識內容。最后,數學教師還可以組織隨堂測驗并展示成果,一方面監督學生不良數學解題習慣,另一方面通過小測驗、小練習等方式牢固學生新知識記憶。以此能夠為初中生數學學習減負,讓他們真正掌握更多數學學習的好方法,并在今后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
(2)從作業精簡出發
精簡作業是“雙減”政策下必須執行的任務,數學教師也不例外,更應當圍繞精簡化作業創新設計,讓更加巧妙、精簡的作業內容啟發學生,助力初中生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同步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培養廣大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進而督促學生掌握變通、舉一反三的數學學習方法。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師還需要注意觀察學生和及時幫助學生,依據學生思想、從作業精簡出發,真正讓精簡化作業發揮作用影響學生數學水平,最終讓初中生的數學學習減負提質。
例如,在教學“投影”這一部分內容時,本課時的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投影的思想原理,并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解題能力,因而可以從講解相關理論入手,再布置小任務指導學生實踐探索。從簡單的中心投影逐漸過渡到相關應用題,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線段、圖形等的投影,能夠切實強化初中生數學思維和空間想象力,從而能夠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助力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綜合水平全面提升。由于相關題目練習足夠精簡,還能夠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深層次探究的學習機會,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3)作業設計趣味化
趣味化的課堂或作業能夠激發學生熱情,而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方法等增強作業趣味性,指導學生帶著良好情緒完成任務,并自主、自覺地完成數學作業。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更要為學生量身打造數學作業,以適合學生年齡特征、文化水平的知識點融入到拓展訓練中,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調動手、眼、腦等感官發散數學思維,同時直接解決數學問題。可見,“雙減”政策背景下數學作業的趣味化設計至關重要,結合重難點知識考核與作業趣味化進行重新設計,更是一線數學教師下一步工作計劃的重點。
例如,在教學“反比例函數”這一部分內容時,由于函數是探索具體問題中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的基礎上抽象出來的數學概念,要想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必要設計趣味化作業或任務。一方面,降低學生理解反比例函數相關知識的難度;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將抽象轉化為具象的能力,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發展和進步。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反比例函數實例,數學教師還可以當作小組合作探究任務發布,在趣味化作業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探究精神,以此培養初中生數學水平和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4)作業設計層次化
布置層次化作業的關鍵在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恰當任務中鍛煉和有所進步,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在設計趣味化作業的同時,增添作業設計的差異性與開放性,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實際需求,進一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數學綜合水平提升。實際上,中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很大一部分存在一題多解的情況,因而教師可以通過一題多講來培養學生探究意識,讓其在獨立解決問題的同時,以開放性思維深度學習和實踐探索,充分培養中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發展[7]。
例如,在教學“解直角三角形”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布置小任務考核大家對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認識。數學教師首先要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組,不論是先分層再分組,還是引導學生自由結組,都能夠以小組形式培養學生深度學習,促進學生深層次、多角度地探索數學知識。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銳角三角函數和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及其實際應用,因此,教師可以引入數形結合的概念,培養學生形成正確解決此類問題的思路,而小組合作探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數形結合思維,促進學生在數學知識探究過程中深度學習和高效學習。
總而言之,“雙減”政策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初中數學教學中,也要落實“雙減”政策倡導的各項新舉措,以推進初中數學教學改革與創新。基于新時期初中生及教育特點提出重要決策,更能夠針對性、徹底性地解決問題,從根本上牢固和維護教育之基,進而堅實國家發展之基。與此同時,學生家長、社會力量也應當參與到育人過程中,首要的任務就是整改校外培訓機構,而后針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進行減負,讓廣大初中生去自主、自由地探索,以激發其內在活力和潛能,培育其綜合能力與素質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