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瓊 陳雅妮 蔣澤元 閆松顯
(茅臺學院 貴州仁懷 564507)
培養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能夠適應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滿足行業需求的創新性應用型本科人才,已成為普通本科高校重要的人才培養目標[1]。實驗課程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是高等院校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2-3]。隨著教學改革和實驗課程的不斷深入,實驗教學在輔助理論教學的同時,為學生提供了重要的實踐應用平臺[4]。微生物學實驗與微生物學理論教學緊密結合,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5-7]。
微生物學實驗是茅臺學院釀酒工程系白酒釀造、釀酒工程、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的主干基礎課和實驗必修課程,是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綜合應用與研究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本課程采取的是項目式教學法(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即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系統的實驗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8-9]。教師基于項目式教學方法制定課程的教學大綱,本門課程有32學時,安排了8個項目,每個實驗項目既能相對獨立地進行,又能系統、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組成一個完整、連續的項目探究實驗,建立了一套將微生物基本技能訓練與科研項目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本文以釀酒工程系2019級和2020級的三個專業的學生為對象,結合課程實際設計了18個問卷題目,對調查結果深入分析,提出了教學改革措施,為不斷提升微生物學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提供了參考依據。
本次調查問卷為教師根據微生物學實驗課程的教學特點自行設計,在課程學習后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了解調查對象對課程的評價。利用問卷星在線問卷平臺針對釀酒工程系2019級、2020級發放調查問卷,收到527份有效調查結果。該調查研究為不記名形式,不影響學生成績,排除了受調查學生自我意識影響,保證結果可靠。
問卷調查的內容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課程的滿意度”“學生課前準備情況”“實驗實施情況”“課后實驗總結”“學生學習效果自評”及“教師教學效果評價”等。以選擇性問題的方式開展,一般設三四個級別選項,以期為今后相應課程的教學研究工作提供依據。
針對學生整體滿意度,共設計3個問題。結果顯示,90.9%的學生認為項目式實驗內容是安排教學內容的合理,92.8%的學生認為實驗課程的實驗學時安排合理,對于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環節做得好的比較突出的地方,學校對實驗教學重視、教學體系管理制度、教學師資隊伍、教學形式、考核機制、教學方式等方面學生滿意度均大于68.0%,表明學生對微生物學實驗課程的實施中,學校、課程組、教師所起到的作用是較為認可的。
在開課前,任課教師要求學生2-3人自由組合為一組開展實驗,將教學目標和實驗內容、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視頻以及收集、整理的教學資料,發布到“學習通”的教學平臺上,以使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對相關知識點及實驗操作流程,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習通”后臺查看學生的預習情況,以此來調整教學內容。結果表明,有64.5%的學生是“預習-上課-復習”流程,有26.9%的學生是“預習-上課”的流程,說明有91.4%的學生均有預習的習慣,這與肯定引入實驗視頻的有必要性的學生比例幾乎一樣,說明學生根據課前的預習意識到了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視頻的重要性。有87.3%的學生認為,2-3人為一組完成實驗的分組方式對完成課程起到積極的作用,但也有12.0%的學生認為效果一般。根據上課情況分析,有可能是這部分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的參與度不足的原因引起的。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采用多媒體啟發式講授、操作示范、教師隨時關注并糾正不規范的操作的方式進行,給學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間和余地的同時,也規范了關鍵性操作。在具體操作環節中,自己獨立操作和與組員合作總共占98.3%的比例,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自身素質也得到了很好鍛煉;做實驗中,學生更重視操作過程占比為75.1%,表明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學生認識到了實驗動手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當實驗不成功或有異常現象時,有92.5%的學生會自己嘗試或請教老師積極解決問題,僅有7.5%的學生不予理會,體現了學生面對問題積極解決的態度;87.5%的學生認為微生物學實驗中采用上一個班級為下一個班級準備培養基的方式合理,說明絕大部分學生對課程的流程設計持肯定的態度??傊?,通過對課程的精心設計,保證每一位同學都掌握正確、規范的操作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對于學生鍛煉動手操作、協調、解決問題等能力和思維方式都有極大益處,而且培養了學生嚴謹治學的精神和勇于創新的意識,有利于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10]。
基于微生物的培養的特征,教研室開放實驗室,便于學生對其實驗過程復盤,通過對結果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實驗成敗的關鍵,以實驗報告的形式呈現。結果表明,97.9%的學生在處理數據并完成實驗報告時與組員討論后完成或獨立完成,體現了學生對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比較重視,有自己的思考;在處理異常實驗結果時,90.1%的學生會實事求是地記錄,分析有異常原因,表明九成以上的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只有少部分學生會出現實驗數據修飾的現象。
針對學生自身學習效果評估,共設計4個問題。對微生物學實驗對學生進一步掌握和理解微生物學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的促進作用的程度,有90.9%的學生認為有很大或比較大的作用;針對提高思維能力、組織能力、動手能力的程度評價方面,有92.1%的學生認為很大或比較大的幫助作用;91.1%的學生認為對培養良好科研習慣很大或比較大的幫助作用;通過微生物學實驗課程的學習,90.2%的學生認為對其畢業論文的實施的幫助程度很大或比較大的幫助。綜合調查結果,對微生物學實驗課程的學習效果的評價,90.0%以上的學生對自身的微生物學實驗課程的學習效果給了肯定性的評價,剩下不到10.0%的學生自我感覺學習效果一般或不佳,結合到前面課前預習和課中表現,導致學習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對于教師教學效果評價,結果顯示,學生對于本門課程對于“平時表現(10%)、實驗操作(40%)和實驗報告(50%)”考核體系的合理性評價,有90.9%的學生持肯定態度;對于在實驗教學中是否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的問題,有89.4%的學生評價是比較注重,10.6%的學生評價是一般或不注重。這兩項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對教師設計的考核方式、教學內容均比較滿意,學生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本課程通過完成“醬香酒的酒醅中微生物分離、純化與鑒定”為主線的應用研究型綜合實驗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貫通知識系統、強化思考動能、提升動手操作能力訓練的教學目的。本次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學習情況及教學效果得到了大多數調查對象的肯定。當然,作為任課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意識到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教學方法有待完善、課程思政融入有待提升等?,F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本課程雖然利用“學習通”平臺發布教學目標、實驗內容、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視頻等,在學生課前預習階段起到一定的作用,學生評價也不錯。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推廣應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已成為當下教學工作的常態[11-12]?!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明確了“信息技術對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13]。建議本課程的實施,將線上線下的結合貫穿到課程實施的始終,如實驗過程中發布實驗關鍵操作技術的提醒,課后發布相關與理論知識點緊密結合的相關練習題,課程結束后組織實驗操作技能的線上考試等。
2020年教育部出臺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要把思政教育全面推進高校課堂[14-15]。將思政教育融入“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需要發掘課程中蘊含的德育元素,融入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