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海霞,蔡永茂,沈潔
(常州大學教務處,江蘇常州 213164)
高校的課程表是高等學校依據人才培養方案組織教學和進行教學管理的主要載體,是教學工作正常運行的指揮棒。合理編排課表是一項基本又重要的管理工作,是一個高等學校日常教學工作和其他有關活動的“指揮調度表”[1]。高校課程不僅是大學生和高校教師上課的依據,而且還對學校其他工作的統一安排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它對落實教學計劃、實施高校培養方案中的教學環節、穩定正常教學秩序和提高本科教學質量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階段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高校大學生的數量劇增,為適應市場需求和時代發展,學科專業也相對增多,各高校都面臨著教學資源相對緊張的問題,且目前高校校區適時擴建,存在多校區辦學模式,導致高校課表編排工作越來越趨紛繁復雜。在這種新形勢下,如何才能編制出令師生滿意的課表,以達到建立優良的教學秩序和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這是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者當下急需認真研究并落實解決的問題。因此,在課表編排工作過程中,課表編排人員需根據新形勢新需求,結合現有校情,統籌協調好班級、教師、上課時間、課程、教學場所(教室、實驗室、體育場等)五個制約因素,把握住高校排課的原則,科學、合理、高效地編制新形勢狀態下的高校課表,提高高校現代教育管理實踐過程中的藝術性,編制出合理合規的課表。
高校要根據教學規律、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需求,制定出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而依據人才培養方案來組織教學和進行教學管理。高校在校生主要通過教師的教學來獲得知識,所獲得知識再轉變為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因此,高校課表的編排要嚴格執行人才培養方案,高校課表是以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而進行的具體工作規劃。高校相關學院根據制定好的培養方案,當學期維護下一學期各相關專業的教學計劃,添加修改下學期授課課程,包括課程類別、周學時、學分數、考核方式等具體信息;在教學計劃完善的基礎上,教務處根據維護好的教學計劃參照生成下一學期的教學任務;學院在教學任務下達的基礎上,具體安排課程教學任務,包括課程班級合并、課程教師輸入、課程周次計算等工作;在諸上工作完成的基礎上,方可進行課表的統籌編排。
教師和學生是高校辦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科研以及社會服務的主體,學生是參與學習過程的主體。課表編排作為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其核心和動力就是教師和學生,承載著教師和學生間的教與學,體現了師生教與學的創造性、能動性。管理者需從學習認知規律、激發師生積極性的角度科學地編排課表,從而適應師生的多方面需求。
首先,課表編排要有利于教師授課。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其授課時間要均衡,不能集中排課,以免超負荷工作,進而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和教學效果。課表編排要在教室資源充分的情況下盡量使教師不同時段的同一門理論課在相同的教室,避免出現教師課間疲于找下一堂課的教室的情況。若任課教師有跨校區課程,要將同一校區不同課程相對集中安排,減少跨校區上課的地理路程。為滿足新時期對教學理念的升華和教學能力的提高,各學科或者教研室全體成員在課表編排過程中要盡量保留部分統一不排課時間,以便集中開展教學研討活動。
其次,課表的編排要有利于學生學習。學生課業分布需均衡、文理搭配、動靜合理及課程間隔合理。不同學科、不同教學特點的課程要錯落有致,不要將同個課程屬性的課程連排在一起授課,以免學生聽課疲勞,學習效率低下,產生厭學心理。但是,藝術類專業班級課程恰恰相反,其課程特色便是集中時段授課。美術類課程要求連續幾周連上同一門課;音樂類課程要求在同一時間段以小課形式,一對一授課。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需求及授課特色,制訂各有特色的排課方式,讓學生能夠上好課,并能高效地消化吸收課程體系內容。
高校教學資源主要包括場地資源、班級資源、師資資源、課程資源等。核準、規范這些基礎信息資源是課表編排工作的基石,是巧婦下鍋的“米”。場地資源包括場地位置分布、大小、性質(多媒體教室、活動桌椅教室、機房、語音教室、智慧教室等)等信息;班級資源信息包括專業班級信息、總數、人數等;師資資源信息包括教師所屬院部、職稱、年齡結構、所學專業等;課程資源信息主要包括課程名稱、性質、類別、學時、學分、考核方式等。只有全面掌握所有排課相關的教學資源信息,才能在排課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統籌全局、合理安排,及時發現并有效解決問題。教學管理者需要充分熟悉教學資源內容,分門別類、合理利用;特別是在教學資源尚不寬裕的情況下,要從排課角度減少教學資源的閑置和浪費,降低高校辦學成本,提高高校辦學效益,為新時期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盡一份責任,并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
排課的先后順序也是影響課表編排的重要方面,設置排課的優先級別是科學合理編排課表的關鍵所在。高效通識必修課程是在校學生必修課,多校區分布,涉及面廣,學生人數多,師資相對緊缺,因此在安排教學任務的過程中,要優先考慮涉及班級多的課程,抓大頭,選擇合適的時間段進行統一編排。排課的時間分布可根據課程性質考慮,上午時段安排的課程多為理論性課程,比如一些公共基礎課程、基礎必修課程、專業必修課程等,下午安排實踐類課程,比如實驗課、體育課、選修課等。由于大部分班級教學任務重,上課時間安排緊張,高校通識選修課程可選擇在晚上固定時間段集中授課。
高校課表編排是一項復雜而巨大的工程,課表編排的過程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稍有不慎就會產生沖突。目前,大部分高校課表編排是利用教務系統實現的智能排課,但由于高校自身資源、多校區分布、招生生源多而廣等客觀原因,教務系統難以實現“千頭萬緒”的優化自動排課;或者由于排課系統設置本身的局限性,往往會出現有些課程編排有誤或者安排很不合理的情況[2]。因此,若要編排出令人滿意的課表,不僅要依靠教務系統,還需要人工編排、實時跟進,且在課表初排后進行多方位全覆蓋檢查,保障課表的合理編排。課表初排后可能會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系統出現漏排,上課周次、學時有誤,教室、教師、各班級課表沖突,教室座位容量不夠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一經發現,教學管理工作人員應對其盡早處理,直至檢查無沖突情況。
高校課表編排需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具體地說,就是教學管理工作者需要了解師生的各種需求,分別從師生的角度和立場來考慮問題,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雖然排課系統可以實現電腦系統智能排課,但是智能排課不能全方位設身處地地為師生考慮,因此,課表編排仍舊需要教學管理工作者了解師生的各種需求,主動關心幫助他們,使師生對學校有歸屬感,并積極主動配合管理者的相關工作,創造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例如有些教師因為身體欠佳、懷孕或者年老體弱,排課時要將其安排在較低樓層授課,避免頻繁跨校區上課。有些教師因科研、掛職或者個人進修學習等原因需要集中授課的,在不違背排課基本原則和不影響教學效果的情況下,教學管理工作者要酌情安排教學任務,編排課表。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排課盡量安排在學期的前半段,而教學經驗欠缺的新教師由于對授課內容把握度有待提高,盡量安排在學期的后半段,便于新老教師進行經驗交流。當然,以人為本的課表編排,必須以遵守排課基本原則為前提。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順利開展教學活動,需要依靠穩定的教學秩序。只有穩定的教學秩序才能保證教學各環節不出差錯,進而順利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需要創新,根據不同的生源條件因材施教。目前由于高校擴招,導致學生生源分布廣,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高校原本的自然分班授課模式導致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消化不良”,生源水平的變化對教學課堂變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分級教學、教改班可以使基礎差的學生打好基礎,滿足培養方案提出的目標要求,使基礎扎實的學生有機會獲取更多、更新、更深的知識,為更高層次的學習與研究創造條件。但這也給正常的排課工作帶來了困難和挑戰。正常的課表都是以自然班的形式進行排課,實行分級教學和成立教改班打亂了自然班,課表必然存在班級沖突的情況,課表排課人員需要實行課表編排模塊化,解決好課表編排中看似矛盾,但教學任務實際實行又不沖突的問題。
高校的公共基礎課,比如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課程,涉及授課班級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可采取因材施教、分級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管理工作者根據教學任務進行班級聯合教學,分配合理的教室,安排固定的上課時間。在固定的上課班級、上課時間、地點、已有師資條件下,進行ABC分班教學,進行大模塊下再次分班排課。
根據課表編排的進度表,課表編排初期需征求各學院任課教師的課表編排需求;教學管理工作者在排課過程中,要備注好各學院相關老師的排課要求,盡量滿足任課教師提出的合理需求,但凡事總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也會產生多個老師要求沖突、或者課程排課沖突、不能同時滿足排課要求的情況。因此,課表初稿編排完成后,課表編排人員要發布課表初稿,征求各學院課表初稿意見表,統一匯總意見。在班級課表允許調整范圍內及時進行班級課表調整,與部分需求未能滿足的教師進行溝通協商,編制“有溫度”的課表,以期達到最佳效果。任課教師的課程編排具有整體性、規律性,動一次課表則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當部分任課教師因主觀需求想調整到期許的時間段,但是時間沖突時,教學管理人員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出合理的課表變更方案,供任課教師參考,在既能滿足任課教師需求的同時保障班級課表的合理性。
課表合理編排、定稿發布后,應具有“法律”效力[3],任何人不可隨意變動。但在教學實踐中難免會出現臨時狀況,比如任課教師因傷病、婚假、公差或者突發事件無法按課表要求上課;學校或教學單位重大活動需占用上課時間,法定節假日調、停課時,課表需要及時調整;個別專業班級因培養方案變更,需要添加新的教學任務。對于以上出現的課表異動情況,教學管理工作者在前期課表編排過程中,要使上課時間整體安排錯落有致、松弛有度,教學場所(主要是上課教室利用)系統排布,對上課時間和教學場所進行合理預留,亦即“留白”藝術。為后期課表調整留有發揮余地,老師進行課表變更及調課時才有可以調度的教學資源,保障課表編排管理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表變動之后,教學管理工作者要及時通知相關人員,包括教師、班級學生及物業管理相關人員,以免出現課表信息的不對稱性,造成教學事故。因此,在課表編排過程中,教學管理工作者能夠在有限的教學資源前提下,均衡排課、疏密兼顧、合理調度教學資源是很有必要的。
課表編排是一項繁重復雜的調度工作,是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管理工作者唯有堅持課表編排的基本原則,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排課經驗,以人為本,體現管理工作的藝術性,充分調動所服務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使課表編排更合理、科學、高效。高校管理工作者尤其是課表編排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需認真、細心、負責,善于總結經驗,遵循高校課表排課原則,熟練操作排課系統,從師生角度考慮,才能編排出新時代令師生滿意的高校課程表。在課表編排的過程中,課表編排人員要積極探索有利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最優化排課方式,充分保證教學的穩定和諧性,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從而實現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原則性和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