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樹鋒
《變量與函數》是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第19章《一次函數》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習者理解函數的概念,正確判斷某些關系是否為函數,準確列出簡單的函數關系式。然而,如何使學生理解函數的概念,從實際問題中列出函數關系式,這不僅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函數的概念,從實際問題中提煉函數關系,教師可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積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一、科學合理分組并分層制訂小組學習目標
在《變量與函數》教學中,為有效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這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應根據平日對學生學習的觀察和分析,掌握班級所有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然后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保證學習小組的科學合理劃分,從而實現每個學習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保證小組成員之間的充分合作。其次,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和目標,使每個學習小組都能明確成員之間的分工,有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從而更好地完成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和目標。教師在設定團隊成員的學習任務和目標時,應根據自己對學生學習的理解,結合學生的興趣、學習需要和實踐能力,進行合理的分層設計。
例如,基礎差的學生需要掌握函數的概念,能夠列出簡單的函數關系,并初步理解對應的數學思想;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要求他們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對比,歸納函數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扎實理解并掌握函數的概念。
二、創設有效的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實際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函數的概念,教師需創設有效的、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對新知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函數知識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變量”和“常量”的概念,然后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本地近日整點的天氣實況,或者是本地未來幾天的天氣情況,讓學生從氣溫、風向風力等方面了解相應的變化關系。這個生活化的情境,能幫助學生理解函數的概念。在創設教學情境、講解概念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和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實例反映了這兩個變量之間的對應關系?通過交流討論,促使學生充分了解并認知相應的數量關系,理解兩個變量數值上的對應關系。
三、設置有效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為了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教師還應設置有效的問題,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促使他們更深入地與教材中具體的內容進行相關的連接,使他們在小組成員的交流探討中分享自己的方法,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增進彼此的友誼。
例如,在完成函數概念的講解后,教師就可以提問:在理解函數的概念時,應注意哪幾個方面?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列出一些變化關系式,讓學生進行概念的辨析。這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函數不是一個數,而是反映兩個變量之間的對應關系;當一個變量發生變化時,另一個變量也會隨著前一個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當自變量的值確定時,函數的值是唯一確定的。此外,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得,教師還應設計一些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從而幫助學生牢固掌握函數的概念,從實際問題中逐步提煉函數的關系式。
綜上,在《變量與函數》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應該通過創設情境、設置問題等進行積極引導,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真實發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其核心素養的有效達成。
注:本文系廣東省重點科研平臺和項目立項“教師教育‘U-G-S模式理論研究與實踐突破”(課題號:2019WTSCX110)、2017年廣東高校省級重點平臺和重大科研項目—特色創新類項目(教育科研)“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培養的策略研究-以肇慶學院數學師范生為例”(項目號:2017GXJK188)、2018年度肇慶學院質量工程及教學改革項目“地方本科院校數學師范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基于教師資格面試視角”(項目號:zlgc201861)、2020年肇慶市基礎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項目“小組合作學習下農村初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養成研究”(項目號:2020ZQJYKYKT23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