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根據20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明顯覺察到高中學生在英語成績方面出現了分化的現象。為此,筆者對其進行探究,并提出一些相應的措施。
【關健詞】英語成績;分化;原因;對策
【作者簡介】陳淑良,福建省羅源第一中學。
新課標強調,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對于在英語學習上學困生的扶差是一個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手段,更是一個值得討究的重要課題。本文筆者淺談高中生英語成績分化的原因及扶差的一些措施。
一、英語教學的現狀
英語這門學科在初中和高中都是一門非常讓學生重視的學科,學生們大部分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是成功者。有一些在初中英語學習上是非常優秀的學生,但進入高中后,英語成績卻有所下降,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所任教的高一兩個班共104人,有21%的學生認為英語成績不如初中的成績。在高一年段的幾次考試中,英語不及格的人數竟占總人數的25%,初中英語學習的成功者卻成為高中學習的落后者,筆者對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行心理原因和學習原因的探究。
二、英語學習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1.學習動機不明確,缺乏自覺性。大部分的英語學困生在學習上學習動機不明確,學習沒有目標,隨意性大,他們上課是被動的,只是為了避免家長、教師的責備,他們對英語學習毫無參與意識。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聽課,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一點點外界的干擾馬上就會轉移他們的目標,造成學習上速度減慢,錯誤增加。遇到困難時,由于缺乏自覺性,也就不會采取任何的措施去克服它,因此英語學習成績出現滑坡。
2.學習方法不恰當,缺乏毅力,信心不足。筆者對自己任教的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可以看出,在英語學習上成為學困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為學不得法。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做到預習,鞏固復習這三個重要的學習環節,但是一些學生常常只是應付老師的筆頭作業,對于所學的知識沒有進行及時的歸納和總結,對于重難點沒有去好好地掌握。因此,就造成學習知識的無系統無規律可言,再加上本身基礎不好,不能持之以恒地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時間久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逐漸下滑,敏銳接收新知識的能力也逐漸喪失。
3.英語學習學困生的學習障礙和不良心理。學習障礙可分為心理障礙和知識障礙。心理障礙可產生于“語言焦慮感”。學生在進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由于自己的英語水平弱,無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就會緊張、害怕、顧慮,心理壓力大,喪失了突破障礙的毅力與勇氣,以至于無法掌握所授的知識,知識障礙就是知識的不足,基礎知識對于學生成績有著顯著的影響。在高中英語學習中,由于教材的邏輯性和系統性較強,前面所學的知識往往是后面所學知識的基礎,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知識沒有透徹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就會造成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無法掌握所授的知識如單詞、詞組、課文、語法,無法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對于英語課產生厭惡。
4.教師的情況和教學的目標。在高中階段,英語的學習目標是為學生進入高校而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高中英語的教學內容容量大,教學進度快,不進行反復的鞏固練習;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的是50多個性格各異,知識程度不同的學生,教師所教的知識和講授方式都是一樣,很少考慮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學生,這種的教學模式對英語學困生而言不堪重負。再加上有些教師的教學進度過快,對于高一學生的要求不恰當,這樣就給基礎不好的學生又增加了困難,從而在英語學習上出現了滑坡。
根據上面的高中學生英語成績分化的原因,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一些教學的對策,來防止這種現象的大面積分化,要達到這種的目的,就要做好英語學習后進生的扶差工作。
三、防止英語成績分化的教學對策
1.倡導“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素質教育的目標定位是:為了全體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在外語教學中倡導“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根據“以人為本”的觀念,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基本的英語素質,構建學生健康完整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根據學生的需要安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下面筆者來談談在詞匯教學中的一點體會:詞匯學習是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如果沒有足夠的詞匯那么學習英語只是一句空話。但是很多的學生普遍反映記詞匯難,記了容易忘,今天剛剛記的,明天就忘了。學生非常苦惱,對英語的學習沒了興趣和信心。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詞匯,以及詞的搭配和詞的用法,培養他們自如地運用詞匯的能力,筆者在教學中采用了這樣的一種教法。
(1)展現一詞多義。英語的詞匯很多都是一詞多義,幫助學生展現、歸納詞的多義性有助于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這些詞,達到學習的目的。例如,grow這個詞有3個意思:v、變成,vt.種植,vi.生長。筆者給學生介紹了3個句子。
① He grew old.
② They grew rice in the south.
③ These flowers grew in the forest.
以上的3個句子概括了grow一詞的重要用法,讓學生掌握好它。
(2)歸納詞的用法
學習詞匯目的是為了運用,而教會學生正確地使用詞匯是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例如:advise vt.要介紹 advice, 然后再講它的用法:advise sth, advise doing sth,advise sb to do sth, advise that should do;最后把它的相同意思的動詞介紹給學生,如:suggest 等,通過這樣的歸納、總結,能夠使每位學生學有收獲。
2.開發非智力因素,尊重、善待差生,讓學困生熱愛學習。興趣是人們力求認知事物和從事活動的意識傾向,表現為人們對某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挫折的情緒反應。培養興趣一方面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一個好的教師對學生會抱有良好的期望,會在不自覺的狀態中給予學生肯定、贊揚和鼓勵;當學生得到鼓勵后,會對老師充滿信任、親近和尊敬之情,產生上進的信心和決心。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缺點多的學生,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應特別加以關心,要多用鼓勵的語言,切忌對他們歧視或嘲諷。在教學中,教師的情感應時時刻刻進入教學的每個環節,善于利用眼神,自始至終對學生保持一種真誠、和藹、溫和的目光,把關愛的信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尤其是對學困生的任何一點點的進步都要不失時機地加以表揚和鼓勵,培養他們長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
3.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困生嘗得成功的喜悅。筆者認為,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能制訂長短期的學習計劃,做到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認真聽講,課后及時地復習鞏固,并獨立完成作業,并能進行系統地總結和課外學習這幾個方面。
制訂學習計劃是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有了長短期的學習計劃,學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奮斗目標,成為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在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時要嚴格要求自己,磨煉自己的意志,特別是那些學習英語有困難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計劃不可過高,必須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能達到,并且要使他們認識到他們的奮斗目標必須通過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為基礎才能達到,比如每天背誦幾個英語單詞,上課盡量發言,這些具體的短期目標能夠幫助他們克服學習沒有毅力、恒力,這也是達到他們遠期目標的前提。
課前預習是學生上好課的前提,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學生在課前把本課的內容先預習一遍,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就可以當堂解決問題,抓住這節課的重難點,事半功倍。
上課專心聽講是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上課要專心聽講,才能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且上課要做筆記,以便課后復習。
課后及時復習鞏固也是學習中的一個不可缺的環節,只有這樣才能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可以通過做練習,及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強化基礎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歸納,這樣就可以掌握所學的知識。
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夠強化學生課內學習的知識,而且也能拓展他們的視野,激發他們學習熱情,滿足和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對于學習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效果。
4.教學有針對性和層次性,使學困生學有所得。一個班級有幾十個的學生,不可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必須根據學生不同的智力水平,原有的認知結構以及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來進行教學,既能讓學習有興趣,能力強的學生學有所獲,也要讓學習較差的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提問可以提供難度不同的問題給層次不同的學生回答,不可以盲目提問,無的放矢,對于任何學生提出的任何問題,不管多難多簡單都要耐心地給予回答,給予鼓勵,這樣有助于幫助后進生克服自卑的心理和失落感,讓后進生學有所得。
防止英語成績分化是一項長期的,涉及因素多,工作難度大的教學舉措,許多的教學實踐活動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英語學科的特點,把對策的力度集中在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習慣,能力的提高和心理的輔導上,繼續進行教學探索,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嚴小玲.高中學生英語成績分化的原因與教學對策[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0(1):3-6.
[3]肖瑋.新課程標準下轉化學習困難生的嘗試[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