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盼盼 張天然 馮 楠 楊 濤 許國賀
河北農業大學理工系,河北 滄州 061000
自《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2015〕3號)發布以來[1],在線課程建設成為各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開始更注重學生日常的課堂表現與學業任務完成情況,逐步增大其在學業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即過程性考核。在專業基礎課的行課過程中融合過程性考核,旨在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教學體驗,提升教學質量。
《房地產經濟學》是工程管理專業的基礎科目,通過學習有利于本專業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房地產經濟運行體制,為今后的專業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現有的課程教學考核卻始終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成效,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考核評價標準成為眾多高校所關注的主要問題。
《房地產經濟學》是工程管理、土地資源管理等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它是隨著我國經濟尤其是房地產業的復蘇與發展逐步建設起來的,屬于應用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是通過闡述房地產經濟運行的規律來介紹其基礎理論[2],利用經濟學原理與分析方法從微觀與宏觀的角度對我國房地產行業進行研究。
河北農業大學理工系于2014年設立工程管理專業,《房地產經濟學》作為該專業課程在大二第一學期開設,采用的是板書與多媒體教學結合的方法,在行課課程中輔以專業案例和思政案例,課程內容分為三部分:房地產經濟基礎理論、房地產經濟微觀分析、房地產經濟宏觀分析。該課程本學期進行了過程考核,課程考核采用的是期末考核和過程考核相結合的方法,期末考核采用的是閉卷考核,過程考核由平時成績組成,包含考勤、隨堂測試、報告等成績。
1.過程性考核客觀性較低
在《房地產經濟學》教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大班教學的線下教學,學生人數普遍較多,授課老師無法做到準確了解每位同學的課堂出勤情況,同時在教學效果上來講,授課老師也無法合理直觀地了解每位同學在每節堂課上的聽課狀態好壞程度。因此,在以往的過程性考核中,學生們的平時成績的評定標準相對模糊,缺乏公正與客觀性。
2.教學成果反饋時效性低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老師無法及時了解到學生對于課上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有的話也僅僅是一小部分,對于同學們的教學反饋掌握得不全面、不系統。因此很難針對學生在該課程某些知識上的薄弱部分做出有效補救措施,與此同時更無法通過了解每一位同學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從而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學生無法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及時調整學習方法。
3.考核形式過于單一
以往的考核形式過于單一且趨向于程序化,平時成績在考核內容中占比較低,且考核標準不明確,期末成績占比較重,且存在片面性。通過一紙試卷來反映學生在該學科的學習成果,無法做到公平公正同時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只能熟記理論知識,無法真正掌握和運用房地產經濟運行規律及相關專業知識,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
目前來看,大學專業基礎課程中大多仍采用傳統考核方式,期末成績作為最終成績的重要指標,忽視了課堂上的過程式學習和平時成績。平時成績在最終成績中所占比例極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了一種“重結果,輕過程”的思想。針對傳統的大學基礎課程的傳統的考核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實施過程性考核有一定的必要性。
過程性考核與傳統考核模式的側重點不同,傳統考核(終結性考核)模式以期末考試為主要的考核目標,平時成績為輔助參考。而過程性考核側重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重視非預期的成果,也就是說只要學生進行了有價值的學習,都應計入考核中去,此外過程性考核不僅是針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成果的評價,還包括對學生的思維、應用及創新能力的評價。因此,過程性考核是一種多層面、多角度、多階段的考核模式。通過過程性考核可以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并應用,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既然是過程性考核,那就應該重過程,因此平時成績占的比例應增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增加學生對平時學習的重視,提高日常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配合老師的教學任務的完成。例如,對于學生的最終成績,可根據此公式計算:學期總成績=平時成績(100分制)×50%+期末成績(100分制)×50%
線上:教師利用藍墨云班課開展混合式教學,在完善教學方法的同時也實現了較好的過程性考核,教師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核: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定量指標有習題作業30%,考試測試40%,觀看課程視頻的時長10%,訪問學習平臺次數5%,發帖討論15%;定性指標有:在教學過程中與教師的互動程度30%,完成作業質量30%,在討論區交流中對其他同學有較大幫助10%,有效使用網絡資源自覺地進行自主學習并取得一定成效10%,教師給予學生的總體評價5%。這些指標都可以通過經驗值得出,在每個指標中,每位學生都有相應的經驗值,在成績匯總時,要將對應經驗值以100分進行換算,然后按照不同的百分比將所有項目成績以總分100分匯總成最終課程考核成績。為保證每位學生的學習經驗值不一樣,教師就要在此基礎上設置相應的時間界限,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上課的專注力,也可以保證學生學習的質量,針對一些任務完成快且正確率高的同學要在其平時成績中進行額外的加分。
線下:利用多媒體和雨課堂相結合的方式完成線下授課,雨課堂的后臺會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全程記錄。老師可通過在雨課堂下發教學任務,還可加上截止日期,每個教學活動都會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老師可在手機端或電腦端進行學生完成情況的查看。
教師在每周安排一次或兩次的平時考核,即可選擇在課上考核,也可選擇在課下考核,增加平時考核會使學生更加注重平時課上的學習內容,對學生學習的內容進一步的強化,也會使得學生意識到自己不會的問題,對自己的學習方向或方式做一定的調整。
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教師在傳統考核方式的基礎上再增加幾種考核方式。傳統考核方式一般采用簽到、課堂表現、章節測試、期末考試。教師可將小組討論、專題討論、知識比賽等新穎的考核方式加入其中,這既會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會活躍課堂氛圍,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過程性考核的環境是多樣的,大多數是比較輕松的。有很多學生被期末考試過關即可的傳統觀念誤導,或者部分學生以蒙混過關的心態,迷失了過程性考核的目標。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對考核要求不給予重視,沒有按時完成任務的,教師沒有追究,從而導致“冷場”的現象。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并不客觀,評信度存在打折扣現象,學生或教師對過程性考核的認知并不統一,從而導致過程性考核的盲目性,不統一化、規范化和系統化。
大學里部分教師的日常考核流于表面,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管理,甚至其結果完全由考勤和作業完成。以考勤為例,學生只要在點名時簽到便可拿到平時分,但事實上學生的出勤率并不能保證其課堂的聽課效率,教師應當多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也同樣如此,不僅應當注意作業的上交情況,教師更應以作業的質量為重點,并注意作業的抄襲情況,及時反饋,便于學生自審。
通常情況下,過程性考核涉及的對象較多,考評的內容多樣化,同時還要同步進行考核記錄和整理,由此工作量增大,經常會出現組織者不足的現象,降低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教師需要備課、教學、線上與線下輔導、作業批改、出題及評卷等多項任務。會導致老師進行刪繁就簡,從而弱化了很多過程。過程性考核相較于終結性考核流程更加復雜,也更加耗時。在過程性考核中,教師更應當成為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重視學生在教學和考核中的參與度,促進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從而做到真正的教學相長。
過程性考核要觀察成效以調整方案,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時任務的周期設置要符合學生的特點,既要體現開放式教育的過程性,又要體現大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滿足學生需求,借此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大多數學校的課程一般8周就結束了,很難跟上調整的節拍。又因在整個過程性考核中,由于環節較多,缺乏有效的質量檢測,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存在很多死角,過程性考核只能顧及絕大多數,是一種引導性考核,會出現“空檔”的現象。
為了保證過程性考核的順利實施,針對其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單一的筆試能力一般不能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過程性考核加入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和內容,進而可以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可以結合作業、課堂互動、小組討論、線上測試、結課論文答辯等多種方式,構建更加完善的考核體系。在課堂互動時間,可以通過線上彈幕的形式,每位同學表達看法,這樣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解決了量化的問題。在內容上,除了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考查外,還可以考核學生對專業知識,如對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的理解和探究能力,如采用結課PPT匯報等,提升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
過程性考核的實施不僅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考核任務較多也會使學生的負擔加重,降低二者的積極性。因此,制定合理的考核計劃和任務量是過程性考核順利實施的前提。首先,任何改革都要遵守循序漸次的原則,逐步提高過程性考核分值的占比,以便學生和老師可以適應觀念和習慣的轉變過程。然后,綜合考量自身與各專業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的難易性和學生的水平制定計劃。最后,根據自身情況適量地增加助教來減輕教師的負擔。在統一規范的考核下,助教可以輔助教師進行作業批改、監督等工作。
過程性考核是一個具有周期性且復雜的過程,不能統籌兼顧,應用過程中要注意其應用化、信息化、公平性要素。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課程建立了網絡資源,豐富了考核的渠道,其形式豐富且實用,為過程性考核的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過程性考核中,可以通過線下授課,線上聽講座拓展學生的視野。
若不建立有效的監管和反饋機制,過程性考核最終會變成最終性考核。在監管方面,首先實施小班式教學模式,便于管理能夠保證課堂秩序。其次,定期對學生的筆記進行抽查,以減少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機的現象。最后,各校可根據需要定期開展自習活動,幫助學生完成作業,并由教師和助教一同輔導。
在反饋方面,首先可以使用雨課堂等線上APP課堂反饋系統,為教師提供準確的評分依據。然后根據作業完成情況和測試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幫助他們查漏補缺。最后,建立雙向的反饋系統,將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給教師,從而使師生共進步。
通過本學期的課程改革,《房地產經濟學》在考核改革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授課老師也及時地得到同學們的反饋,并對自己的教育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做出及時合理的調整。本文提出創新過程考核機制,并與《房地產經濟學》教學相結合,營造了師生共進的良好氛圍,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升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