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鋒 張 冰 張 蓓
(新疆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7)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務是,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等醫學院校是我國培養醫務工作者的搖籃,在培養過程中,要重視培養醫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職業道德。長期以來,醫學生的德育和職業素質培養,主要是依靠思政課程[1]。近年來,國家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中覆蓋思想政治工作,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將專業知識的傳授和價值引領協調統一。教育部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強調:“著力推動高校全面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做好整體設計,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專業能力素質要求,科學合理設計課程思政教育內容[2]。”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專業課程的全程教學中,從而助力醫學生的全面發展[3]。近幾年,在高校推進構建“大思政”的背景下,我們在病原生物學的教學中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本文就醫學基礎課程“病原生物學”授課中的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思考闡述如下。
病原生物學包括醫學微生物學和人體寄生蟲學,主要研究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病原微生物和人體寄生蟲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方法,以及相關的感染性疾病防治措施等,其目的是控制和消滅感染性疾病,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病原生物學既是基礎醫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也是一門橋梁課程,與臨床聯系緊密,更為醫學生將來學習臨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超敏反應性疾病和腫瘤等奠定重要的基礎。
本課程主要面對我校護理學、中醫學等專業本科學生,并在二年級上學期開設。處于這個時期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尚不成熟,社會經驗不足,容易受各種思潮的影響,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引導,因此,實施課程思政教學很有必要。另外,病原生物學知識點繁雜,學生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學起來也比較枯燥乏味。而將課程思政貫穿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再者,在專業課中,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比單純開展思政課程更有吸引力,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熱愛醫學事業,培養其形成良好的職業操守。
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專業課教師結合專業知識內容,對學生也進行了愛國奉獻、求真務實和遵守職業操守等方面的教育,因此是有教師擔心在專業課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會占用專業課的課時,影響正常教學進度[4]。另外,還有大多數的專業課教師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專業教師和班主任、輔導員的職責。因此,要將課程思政課上好,專業課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要認識到課程思政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并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有機融合,使專業課充分地發揮其教育作用[5]。
教育者先受教育。高校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實施者,首先應該始終保持學習的熱情,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通過廣泛閱讀,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要挖掘出專業課程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巧妙地將育人、樹人與專業教育融為一體,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統一,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專業課程的重要意義,熱愛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同時樹立自己的職業使命感和榮譽感。
在病原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深層次的思政教育,將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進行結合?這需要專業課教師進行深度思考,如在課前應認真進行教學設計、組織安排,并將思政之“鹽”融入課程之“湯”[6]。
在與感染性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涌現出了諸多偉大的醫學家和醫務工作者,教師可將他們追求真理、改革創新、迎難而上的感人事跡都可以有機地融入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以浸潤生心,從而培養學生的求真、探索和創新精神。筆者所在教研室結合病原生物學的課程特點,深入挖掘了本課程中的相關思政元素,制定了課程思政目標,建立了課程思政案例庫,供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從而將課程思政規范化、可操作化,以有效地開展課程思政和立德樹人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微生物學和寄生蟲學的發展過程中,中國人也做出了杰出貢獻。在微生物學緒論教學中,教師可引入這些典型事跡。例如,明隆慶年間,中國人就首創用人痘來預防烈性傳染病天花,遠早于英國琴納的牛痘法,被世界公認為免疫學發展的里程碑;上個世紀40年代,我國醫學病毒學奠基人黃禎祥教授在世界上首創了病毒體外培養新技術,這一技術使病毒培養擺脫了動物接種的原始方法,為病毒學的研究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湯飛凡教授采用雞胚卵黃囊接種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分離出沙眼衣原體,享有“衣原體之父”的美譽。在教學寄生蟲緒論時,教師可介紹我國醫學家在人體寄生蟲學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例如,我國的《黃帝內經》《難經》和《諸病源候論》中就記載了一些寄生蟲的形態、診斷和治療方面的知識;屠呦呦教授研制出青蒿素,對瘧疾的治療做出了巨大貢獻。解放前,我國的五大寄生蟲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解放后在黨的領導下,在寄生蟲學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絲蟲病和黑熱病已經基本消滅,瘧疾和血吸蟲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緒論教學中,教師通過介紹這些醫學家在病原學研究中的貢獻,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加強對我國中醫藥文化的自信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也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同時還有助于激發醫學生對病原生物學的學習興趣。
創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介紹結核桿菌毒力變異時,教師可引入卡介苗的制備歷程。法國細菌學家卡默德(leon calmette)和介蘭(camile guerin)從偶然觀察到的玉米退化事件受到啟發,歷時13年、傳代230次,最終成功研制出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到現在這個疫苗仍被世界各國廣泛使用。
在學習脊髓灰質炎的防治時,教師可介紹“糖丸爺爺”顧方舟同志對我國預防脊髓灰質炎做出的杰出貢獻。上個世紀50年代,年輕的病毒學家顧方舟同志臨危受命,帶領團隊在云南昆明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成功地研制出了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為我國全面消滅脊髓灰質炎,并長期保持無脊灰的狀態做出了巨大貢獻,被稱為“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
在介紹瘧原蟲感染的防治時,教師可介紹我國藥學家屠呦呦教授的事跡。屠呦呦教授從中醫藥古籍中獲得靈感,帶領團隊經過多年潛心研究,歷經380多次失敗,成功研發了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兩種新型抗瘧原蟲藥物,使瘧疾患者的死亡率明顯降低,挽救了世界上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在瘧疾的治療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并因此貢獻在2015年屠呦呦教授獲得諾貝爾獎。屠呦呦也是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7]。
教師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引入這些事例,引導學生向這些醫學家們學習,在未來的醫學科學研究道路上,要秉持潛心鉆研、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風,勇于創新,創造出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科學成果。
奉獻是一種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體現。在講授衣原體時,教師可以介紹湯飛凡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分離出沙眼衣原體的事跡。1955年,湯飛凡教授采用雞胚卵黃囊接種方法,成功分離出沙眼衣原體。為了確認從雞胚卵黃囊分離出的沙眼衣原體能引起人類沙眼,他將分離出的病原體給自己的左眼接種,細致記錄了40天的病理變化,才開始用藥接受治療[7]。湯飛凡教授對沙眼衣原體的研究歷程,反映了老一輩科學家嚴謹的科學作風和不唯書、不唯上的求真務實精神。基于湯飛凡教授在沙眼衣原體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貢獻,1981年,國際眼科防治組織授予他“沙眼金質獎章”。1992年,我國郵電部為紀念他的突出貢獻發行了湯飛凡紀念郵票。湯飛凡教授這種為了科學研究“以身試病”的精神,對于醫學生的專業學習無疑有著巨大的激勵、鼓舞作用。
在介紹真菌的微生物學檢查時,教師可以介紹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的王澎醫生的事跡。王澎醫生被稱為微生物領域的“李昌鈺”,從事臨床細菌及真菌檢驗工作。她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面對臨床需要總能在第一時間出現,并一直致力于推動現場取樣。她協助臨床醫生診斷了許多疑難感染病例,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專業課教師將這些事跡與專業知識有機融合,能夠使醫學生產生心靈的感悟和情感的共鳴,使醫學生內心獲得升華,加強醫學生的職業使命感和榮辱感,激發醫學生的奉獻精神。
職業道德既是醫生的工作準則,也是醫學生應該學習和具備的一種職業素養。醫學生在進行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也要將職業道德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樹立牢固的法治觀念,形成正確的科學倫理道德觀念,為自己將來成為一名愛崗敬業、遵紀守法、敬畏生命的醫學工作者打下基礎。例如,講授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防治時,教師可以介紹2018年11月發生的“世界首例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事件。南方科技大學教師賀建奎作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置學術道德和科研倫理于不顧,明知國家明令禁止人類胚胎基因的編輯,仍通過他人偽造倫理審查書,在人類胚胎上非法進行了基因編輯,在國內外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講授狂犬病的防治時,教師則可以介紹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問題疫苗的事件。2018年,該公司在疫苗生產過程中,偽造生產記錄和產品檢驗記錄。教師可通過這些案例引導醫學生要敬畏生命,要尊重每一個生命,不論科技如何發展,任何人都沒有改變人類基因的權利;在將來的醫療工作中一定要恪守職業道德,嚴格遵守道德倫理底線,敬畏生命、敬畏規則。
課程思政教學不是簡單的“課程+思政”,不是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順便教育人,而是在專業知識傳授中,要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因此,專業課教師不僅要有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而且還要不斷地提高駕馭課程思政的課堂教學能力,不要一成不變,要對教學方式、方法勇于創新,要勇于嘗試不同的教學手段,并合理運用于教學中,切忌對所挖掘的思政元素進行簡單的說教[8]。
教師僅僅依靠課堂教學進行思政教育還不夠,還需要從課內延伸到業余時間。我們除了在課堂教學引入了思政案例,在PPT中展示外,還在網絡上搜集了相關的電影、書籍、公眾號等資源,并推薦給學生課后觀看、閱讀。例如,介紹噬菌體的應用時,教師除了在課堂介紹了上海瑞金醫院采用噬菌體成功救治鋼鐵英雄邱財康的事跡外,還給學生推薦了以此事件為藍本拍攝的電影《春滿人間》。
總之,在病原生物學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首先要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重視思政課程建設,深入挖掘本課程中的思政元素,豐富病原生物學的教學內容,同時也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思考、改革,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熱愛自己的祖國,要有求真務實、創新發展的精神,要恪守職業道德和倫理道德,從而做到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