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細蘭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必須世代傳承的文化根脈、文化基因。在學校通過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學生從中汲取精神營養,活動的目標設置必須要分層有序,確保活動的時效性;活動的形式要豐富多彩,激發學生的興趣;活動的氛圍要濃厚,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分層有序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民族的血脈。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華民族兒女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必須世代傳承的文化根脈、文化基因。校園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課堂,承擔著立德樹人的職責和功能,要通過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學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營養,弘揚傳統美德,發揚民族精神。
一、活動目標分層有序
對小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教育,首先要讓他們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包括語言、文字、思想及六藝,如今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再根據各學段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特長等制訂活動方案、活動的目標。在活動的目標設置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目標的定位應與學校活動的總目標、不同年齡階段要求的目標緊密結合起來,構建各年級相互銜接的階梯性活動鏈,使教育過程和手段更具有層次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如,小學低年級可以開展“小小書畫展”“古詩誦讀”“漢字王國”等的主題活動和弘揚優秀傳統美德的“講故事比賽”等;小學中年級可以開展“中華經典誦讀”、剪紙、傳統手工制作、書法比賽等;小學高年級可以開展戲曲活動、各類棋藝比賽,舉行“你好,中華文化”“話中華傳統文化,傳中華文明”等一系列主題班會,查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料,在班會課上交流學習,通過畫展、演講、辦手抄報、看視頻、微電影等形式,讓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二、活動形式豐富多彩
興趣是學生高尚的道德觀、價值觀形成的力量之源。在實踐中,我們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感悟,在活動中思考,在實踐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策劃、組織、創作新穎有趣的活動形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各類活動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把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并發揚下去。
(一)開展形式多樣的傳統節日文化活動
結合中華傳統節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系列活動,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引導作用。如,春節、元宵節期間,以“喜慶、團圓、祥和”為主題開展活動,召開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春節和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開展“迎新春”系列活動,如,手工燈籠、中國結制作、寫對聯等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并發展下去;清明節期間,以“緬懷先烈”為主題開展活動,進行網上祭英烈活動,到烈士陵園進行祭祀活動等;端午節期間,以“過端午、愛家鄉、促和諧”為主題開展活動,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中秋節期間,以“團結、團圓”為主題開展活動;重陽節期間,以“敬老孝親”為主題開展活動,通過活動教育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讓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享受節日的快樂。
(二)開展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
結合鄉村學校少年宮,在各類學生社團活動中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在舞蹈社團活動中,排練舞蹈《瑤山彩云飛》,讓學生了解瑤繡是中華民族傳統手工刺繡的一種,是我國刺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刺繡反面是極為珍貴的、獨特的過山瑤文化,瑤繡被列入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手工活動社團中,讓學生學習京劇臉譜的制作,了解京劇文化,傳授京劇臉譜的基本知識及傳統繪畫技法和傳統繪畫工具使用方法,使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我國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提升其綜合素養。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不僅學習了繪制臉譜的知識,還提高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對非遺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并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中來。在書法活動社團中,感受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激發和培育學生學習和欣賞書法的熱情,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粹,增強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感。
(三)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1.傳統文化進各學科課堂活動
組織學生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各年級各學科課程內容,推廣經典讀物的閱讀;通過課堂學習和晨會、班會、隊會、綜合實踐等活動,廣泛組織開展誦讀,每學期組織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比賽”。要充分挖掘各學科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認真組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例如,教學《清明節的由來》《年的傳說》等傳統節日故事時,要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堂中得以傳承,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2.戲曲、書法、傳統體育進校園活動
學校要開展傳統藝術、傳統體育社團活動,普及中華傳統體育藝術知識,使學生了解中華傳統體育藝術精髓;每年邀請戲曲劇團進校園表演,利用音樂課、社團活動等時間進行學練,讓學生感受戲曲的魅力;聘請書法名家進校園,有計劃地開展書法教學活動;制訂計劃開展傳統體育進校園活動,如,跳繩、乒乓球、毽球等;結合學校大課間、每天下午四點半“陽光體育”活動和體育社團開展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這都有利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四)開展“走出去”活動
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紅色旅游等活動,讓學生多閱讀革命傳統故事;組織學生到革命歷史博物館、革命歷史遺址、革命先輩紀念館等場所參觀,引導學生學習了解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產黨歷史;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革命精神的感悟。
三、活動環境氛圍濃厚
校園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課堂,更是立德樹人的殿堂。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為主線,營造良好的校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制作電子屏、宣傳欄、大廳走廊牌匾,力爭“讓每一面墻都說話”。 將學校主干道設置為“仁義禮信”傳統文化教育走廊,每棟樓的墻面和樓梯兩側都掛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資料和圖片。在學校的圖書館、音樂室、美術教室、書法室、朗讀活動室等功能場室,布置相對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內容。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國學”為兩條主線打造學校的教室文化,課室內的布置應將統一規劃與個性化設計相結合。每學期評比一次,更新一次。讓學生走在校園中時刻都能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在“潤物細無聲”中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濃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氣息。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71322.htm,2017-01-25.
[2]朱康有,王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J].前進,2017(8):5.
責任編輯? 趙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