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高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湛江鎮初級中學,廣西貴港 537133)
經典美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深入挖掘與經典美文相關的教育資源,不斷推行讀寫結合的教育模式,利用經典美文強化學生寫作能力。目前,許多教師開始對經典美文的教學作出嘗試與創新,但是由于教育方式單一和教育內容存在局限性等多種問題,導致經典美文的教育價值無法得到有效凸顯。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必須圍繞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這一目標對經典美文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和優化。
初中階段是學生語文知識體系構建的關鍵時期,在運用經典美文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能夠在強化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文學知識,從而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提供保障。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只注重對學生寫作能力的鍛煉,以大量的練習對學生寫作能力進行培養,這就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新鮮感,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寫作,導致學生的作文質量不高。在運用經典美文開展寫作教學活動時,教師能夠推動讀與寫的緊密融合,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寫作素材,以提高作品的優美性。此外,立體化的教學素材能夠帶給學生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相較于枯燥乏味的文本內容,經典美文、更具拓展性,無論是圖片類型的輔助材料還是相關的視頻資源,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素材,這樣學生能夠有效激發寫作興趣,提高寫作的熱情。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育工作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是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利用經典美文開展寫作教學活動時,教師能夠通過對經典美文的分析,讓學生感悟美、發現美,強化學生審美能力。經典美文本身具有較強的閱讀價值,優秀文學作品在語言表現力、情感穿透力方面有著典范作用,在學習經典美文的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得到有效鍛煉和提升,并且積極理解和感悟生命中的美,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于學習與生活。在具備較強審美能力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經典美文的鑒賞能力,根據經典美文中的優美語句,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刻剖析,從而獲得更加深入的學習體驗。
目前許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開展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活動時,采用的方式過于死板,教師雖然能夠意識到經典美文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但是卻忽略了對教學活動的優化和創新。許多教師只是將經典美文作為寫作教學的一項工具,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寫作教學活動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優化,教師仍然習慣采用題海戰術,為學生布置大量的寫作練習。在組織和實施經典美文方面的教學活動時,教師也只是基于寫作教學的要求,對內容進行分析和講解教學重點通常局限于知識技能層面,很少深入挖掘經典美文中蘊含的情感內涵,這樣,經典美文在寫作教學中的價值無法得到充分凸顯,學生雖然能夠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但是在情感表現方面仍然存在欠缺。從經典美文教學素材開發的角度來看,現有的經典美文教學內容主要源自教材,針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講解,教學素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直接影響了學生知識體系的有效建構。
對經典美文進行賞析和借鑒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在開展經典美文的相關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始終遵循讀寫結合的導向原則,對經典美文的內容進行深入剖析和講解,確保學生能夠獲得更加真實且全面的學習體驗。
1.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經典美文內容的理解
情境教學法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增強學生對經典美文內容的理解,通過立體化的教學材料對學生的學習體驗進行不斷豐富和完善,讓學生能夠在視覺和聽覺的感官沖擊下更好地理解經典美文的內涵。以部編版初中語文《紫藤蘿瀑布》一課的教學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首先需要與學生共同閱讀課文內容,學習文章中的描寫手法,讓學生感受到紫藤蘿的形象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展示紫藤蘿的圖片和視頻素材,讓學生能夠在視覺的感官沖擊下深刻地感受紫藤蘿旺盛的生命力和氣勢宏大的生長場景,并且深刻地體會到將紫藤蘿稱作瀑布,這一描寫的生動性,從而為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美文內容和寫作奠定基礎。
2.圍繞經典美文欣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但是在學習經典美文的過程中,仍然容易遇到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面對這樣的情況應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協商并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經典美文內容的理解,為寫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這就要求教師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兩個角度著手,對學生進行大致的評估,在劃分小組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生的個人分組意愿,也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合理區分,將小組人數控制在3~5人。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閱讀要求,將經典美文閱讀活動作出具體調整,以任務驅動的形式對學生閱讀活動進行引導。舉個例子,在講解部編版初中語文《秋天的懷念》一課過后,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圍繞課文中出現的“好好兒活”這句話進行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讓學生能夠對生命進行審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了解作家史鐵生的成長經歷,從作家身上感受堅韌不拔的意志,并且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受作者與母親之間的深厚情感,秋天的懷念是指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同時也是對過往時光的懷念。在緊張激烈的小組討論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經典美文,并且體會課文情感,將這種情感轉化為學生寫作方面的認知。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寫作訓練的價值,基于經典美文對學生提出不同層面的寫作要求,確保學生能夠在不斷訓練的同時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這是應當充分學習和了解讀寫結合的教育理念,在閱讀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不同層面的寫作任務,既要尊重學生的認知特點,也要確保寫作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1.對經典美文內容進行改寫
對經典美文內容進行改寫是一次大膽的嘗試,通常來說,經典美文內容本身已經十分完善,情感真摯、語言流暢,改寫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教師仍然可以對經典美文的改寫活動進行策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確保學生能夠在改寫的過程中感受原文的魅力,并且融入自身的觀點和看法,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合理地選擇改寫內容,并且幫助學生明確改寫方向,以隨堂訓練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探究與討論,帶給學生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散步》一課為例,課文中描寫了作者一次散步的經歷,在走大路和走小路的選擇上,家人之間產生了分歧,最終由長輩做出妥協選擇了走小路,而在散步的過程中,作者也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一家老小便是生活的全部。在講解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改寫,思考假設最終的抉擇是走大路,作者會獲得怎樣的體驗,并且進行改寫。課文中已經提到大路的特點是平坦寬敞,此時學生可以結合生活經驗思考自身逛公園的經歷,在我國經濟建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優化,在散步中甚至找不到崎嶇的小路,這代表國家和家庭都在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在不斷嘗試改寫課文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情感能夠得到升華并且強化寫作能力。
2.對經典美文內容進行仿寫
經典美文本身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在借助經典美文開展寫作教學活動時,這是應當積極組織仿寫課文的活動,讓學生參照課文中的經典寫作手法進行大膽的藝術創作,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對經典美文進行仿寫的基礎在于充分學習和掌握經典美文的寫作手法,為此教師必須在課堂上起到指引作用,與學生共同分析經典美文的優勢和特點,并開展相應的仿寫活動。以部編版初中語文《背影》一課為例,課文語言精練情感豐富,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情感方面的引導,讓學生能夠進入作者的角色,思考父子之間的親情。課文開篇點題,寫出了自己與父親許久不見,卻無法忘卻他的背影,并且在后文中具體描寫了父親背影的特點,以及看到背影時的具體場景。基于課文的寫作特點,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反寫,鼓勵學生回憶現實生活中與家人在接觸時經歷的一些特殊事情,比如出門上學前父母看著自己的殷切眼神,在自己犯錯后父母的教育行為,以及在父母下班后,他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里時的表現。這些現實生活中的場景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在基于課文進行仿寫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父母親情的偉大,并且學習課文中動作和神態的描寫手法。在仿寫結束后,教師可以挑選不同寫作實力學生的仿寫作文進行點評,對于寫作實力優秀的學生,這部分學生遣詞造句能力較強,能夠準確選擇語言文字仿寫具體的生活情境,教師可以贊賞學生的仿寫優點,并為學生提供其他仿寫技巧,促使學生在后期進行仿寫訓練時,能夠靈活選擇不同方法進行仿寫訓練,不斷激發這部分學生寫作潛能;對于寫作實力一般的學生,學生容易出現邏輯不嚴謹、語句不通順等問題,教師在點評中應全面指出學生在仿寫中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學生寫作能力傳授合適的仿寫技巧,逐漸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3.對經典美文內容進行續寫
續寫就是學生在閱讀完文章之后,結合自身對故事情節的理解情況,繼續拓展文中某個故事主線,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身對相關故事情節的看法。縱觀初中語文教材可以發現,大多數經典美文內容優美,情節跌宕起伏,具有較高的續寫價值。對初中生而言,雖然學生已經具備良好的語言文字組織能力,然而在描寫故事情節方面仍存在缺陷。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經典美文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時,可以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設計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對經典美文內容進行續寫,要求學生在閱讀完經典文章之后,自主選擇一個故事脈絡進行續寫,促使學生在續寫故事中反復鉆研原文的故事情節,深入領悟作者對相關故事的思想感情,逐步提升學生寫作水平。例如,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這篇講述了盲孩子在影子出現之前很孤獨,自從影子出現之后,盲孩子感受了陪伴的快樂和溫暖,隨著時間推移盲孩子可以看到光明,影子也重獲生命,通篇文字雖然平淡無奇,但是其中的故事情節卻給人帶來泰山般的影響。教師可以在文章講解結束后,在課堂上為學生開辟部分自由續寫時間,要求學生從盲孩子或者影子出發,挑選一條故事主線續寫一篇600字的作文,讓學生充分發揮個人想象力通過描述具體的故事情節,展示自身對相關故事的看法。在學生續寫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換修改,這樣學生可以在檢查其他同學的續寫作文時,分析其他同學的續寫思路,學習其他同學的寫作優點,從而在今后進行寫作訓練中能夠有針對性地改進個人缺陷,不斷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4.結合閱讀體驗創作讀后感
讀后感是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形式,在寫讀后感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閱讀體驗進行寫作,將課文中所講述的知識與自身的閱讀體驗相融合,通過這樣的形式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并且強化寫作能力。在應用經典美文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讀后感這一特殊的寫作形式,對學生學習活動提出具體要求,在講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讀后感的相關創作。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故鄉》一課為例,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學習和了解過作者與少年閏土的故事,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著重分析作者再次返回故鄉發現的現象,通過前后對比,學生意識到封建社會對人的影響。基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體驗進行讀后感的寫作,此時教師應當充分凸顯學生在寫作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通過同學之間的作文評改提高寫作能力,鼓勵學生相互評改彼此的作文,并且學習他人的優點和特長,從而提高寫作能力。此外教師自身同樣需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改,除了語言表達書寫方面的評改外,教師還應格外關注學生的情感表達,將課文情感與學生的學習體驗緊密融合[5-8]。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利用經典美文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這是對傳統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一次大膽突破,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技巧,強化學生情感體驗的重要途徑。在組織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充分發揮經典美文的教育價值,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以經典美文為載體,幫助學生掌握語言表達技巧,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