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濤
摘 要:職業院校作為為社會輸送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場所之一,其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發展。因此,在職業院校機械專業中開展課程改革對于機械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舉措。通過改革摒棄傳統教學體系中不適合現在教育發展的內容,及時納入新的適合現在教育事業發展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職業院校機械專業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通過研究職業院校機械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從而可以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職業院校 機械專業 課程改革
1 引言
在職業院校中機械專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專業,與其他文科類專業不同,該專業的實踐性非常強,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積極動手,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機械專業老師進行教學時應該結合課程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目前,職業院校的老師積極進行改革,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 職業院校機械專業課程的特點
機械專業具有很強的實操性,各種課程學習都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比較嚴重,從而導致老師只關注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實踐要求比較低,這種教學模式直接導致機械專業教學效果比較低[1]。職業院校的學生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其動手能力也存在比較大的問題,這也要求教師應該加強對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這與機械專業課程教學目標相一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結合這種教學目標高校需要進行教學改革。
3 職業院校機械專業教學現狀分析
在職業院校中學習的學生通常為中考或者高考成績不理想的人,這些長期學習能力不高的學生在學習經歷中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導致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缺乏學習興趣,同時也沒有培養好學習習慣。這導致學生在課堂中并不認真聽講,有的學生想要聽講也難以聽懂,最終學生只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在某些人的認知中職業院校只是為了混學歷,并沒有對自己的學習進行長遠規劃。從老師角度進行分析可知,部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按照教材內容開展教學內容,不同的課程之間缺乏聯系,對于理論知識的重視程度,明顯高于實踐課程,從而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些老師的課堂會因為過于沉悶而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少,從而導致老師不了解學生的想法,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好,教學質量不高。
4 職業院校畢業生的社會需求分析
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各大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為了為社會的發展輸送高素質人才,也為了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率,學校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結合企業實際要求,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院校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專業涉及面比較窄,管理方式也不靈活,從而導致教育難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對人才的缺口逐漸增大,招聘工作難以開展,學生在畢業之后難以找到一個心滿意足的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學生與家長失去了對職業院校教育的信心,最終導致職業院校招生困難。
5 職業院校機械專業開展教改的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固定一種教學方式不變,而是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革。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對本專業前沿知識的學習,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擴大學生對于專業先進理論知識的了解程度[2]。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三個原則:一是在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枯燥乏味的理論轉化成形象、直觀,符合學生認知標準的知識;二是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興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三是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以往教學過程中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比較少,這導致老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老師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改善課堂教學質量。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嚴格遵守以上三條原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教學改革的目標。
6 職業院校機械專業課程教改措施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職業院校機械專業課程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機械專業課程難以實現其應有的效果。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進度在職業院校中需要對機械專業課程進行改革,通過改革來解決現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可以提高機械專業的教學效果,推動學生的發展。
6.1 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
職業院校在為機械專業學生設計課程時不僅涵蓋了理論課程還將一些實踐課程納入學生的學習體系中,機械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將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的學習結合在一起,通過理論學習來了解各種設備的運行機制,通過實踐課程來進行實際操作,從而保證自己能夠操作各種設備。在職業院校中開設機械專業課程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達到企業對崗位招聘的需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在職業院校機械專業開展的改革也應該沿著這個方向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可以相結合。例如在學習機械制造方面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進行實物教學,如果只教授理論知識學生將難以理解老師講授的內容。因此在授課時老師應該結合機械實體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機械構造方面的理論知識,單純的將書本上的知識進行講授并不能幫助學生理解機械實體在改造方面的邏輯,因此,高校在進行課程改革時應該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從而可以為學生在今后工作中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
6.2 對機械專業教材進行完善
在對職業院校機械專業進行課程改革時不僅要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還要對教材進行改革[3]。由于機械專業的專業特殊性導致其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要求比較高因此,因此在編制教材時應該適當減少對理論知識方面的內容,同時應該多加一些實驗指導性內容。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老師講解結合自己的理解來消化各種內容,對于實踐操作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課本指導來資金探索相關步驟。這種教材對于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在編制機械專業教材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社會對學生的要求,這樣才能編制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
6.3 提供更多實習機會
在進行課改的過程中職業院校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機械專業的學生最終都要走向工作崗位,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學生具備非常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能局限于實踐課程中,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最好的辦法還是讓學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鍛煉[4]。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在假期的時間到機械工廠進行實習,考慮到時間問題假期學生可以在工廠中學習到比較多的知識,對于機械加工制作工作流程也會有非常多的了解。除了進入到企業進行實習,學校還應該建立專門的實訓基地,這會給學生的實踐提供非常大的便利。實訓基地的建立需要學校大力支持,因為實訓基地的建立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在設備配置方面需要得到學校的資金支持,從而保證學生可以學習到比較前沿的知識。與此同時,學校還應該積極引進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部分職業院校的老師在專業技能方面存在較大問題,這導致學校的教學效果一直不理想。只有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保證老師能夠熟練運用實訓基地的各種設備,最終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工作提供技術保障。
7 結束語
在職業院校中機械專業的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目前,許多職業院校開設的機械專業還是比較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需要對機械專業課程進行改革,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該合理設計課程體系重視實踐課程的安排工作,加強實訓與實習工作的開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從而可以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也能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專業的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符科. 高等職業教育汽車維修與檢測、工程機械專業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的研究[J]. 教育,2016(12):00071-00071.
[2]史大杰. 職業中學汽車維修專業基于任務驅動的《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 2019,000(024):P.131-131.
[3]張永強,赫文秀,韓曉星. 基于任務驅動的“化工機械設備基礎”課程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 內蒙古石油化工, 2015, v.41;No.309(17):108-109.
[4]賈利娟. 基于任務驅動的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與實踐——以《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J].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6, 18(003):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