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益春,向嬌艷,晏寧*
(1.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院,重慶 401331;2.四川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31)
醫生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衛者,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能否培養出一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醫學人才,事關國計民生的發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簡稱規培)是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這一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指出,加強醫學人才培養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培養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可見,加強規培階段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的需要,也是醫學現實發展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屬性在于育人,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將其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緊密結合,對于醫學人才的培養、醫學生思政教育的創新、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以及健康中國的建設具有重要價值。
“醫師是‘全人’的,是德才兼備的;他們不是醫療技師,技師是‘半人’的,是殘缺的。”[2]醫學教育的本質不是為了造就一批批純粹追求知識與技術的空心醫匠,醫生工作和服務的對象是飽受病痛折磨的人,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由于其從事職業和社會角色的特殊性,對他們各方面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個高素質的醫務工作者,不僅要具備扎實的醫學知識和過硬的醫療本領,更需要具備較高的醫德修養。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醫學生增強醫德修養、強化人文關懷精神的關鍵課程,尤其在規培階段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住院醫師在鍛煉和提升臨床醫療技能的同時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養高尚的人文情懷、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從而成為德高醫精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協同整合多方力量和資源才能有效達成教育目標。在醫學人才培養的院校教育與畢業后教育緊密銜接的背景下,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囊括更多的教育環節,將規培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醫學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深入做好規培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實現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全員、全方位育人。
住院醫師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必定會影響其走上工作崗位后的職業道德水平,甚至對整個社會道德風氣產生影響。規培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住院醫師牢記和踐行為人民服務的醫學初心,在臨床診療中展現較高的醫德修養,從而促進臨床醫療質量的提升、幫助緩解醫患矛盾,為人民辦好更滿意的醫藥衛生事業。
新時代引領新征程,新征程的開啟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規培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客觀要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住院醫師更好地認識把握這一戰略要求,更好地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推動健康中國的全面建設。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作為現代醫學教育的重要制度,自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開啟以來,已經取得較大成效,但由于推廣時間較短,規培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和矛盾,尤其是規培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著“兩張皮”“斷檔期”“真空區”“形式化”等問題有待解決。
對于住院醫師的培養,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缺一不可,但就目前的醫學教育情況來看,二者尚未實現有效融合,還存在“兩張皮”現象。一方面,在醫學生院校教育階段的課程設置中,思想政治教育通常在任務繁重的專業課程面前不可避免地被邊緣化。加上各專業課程教師多為臨床醫生,課程思政觀念尚不深入,往往在課堂上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另一方面,到了規培階段,當醫學生以住院醫師的身份進入規培基地培訓時,其教育主體轉變為各科室的帶教老師,帶教老師不是專業的思政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滯后,在帶教過程中往往更注重臨床思維、臨床實踐技能的傳授,未能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效融入規培課程教學之中,思政課程讓位于臨床帶教課程。
2014年11月,“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工作推進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提出建立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作為醫學生畢業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學生從醫學理論走向臨床實踐的重要環節,對醫學生的素質提升、醫德培育意義重大,因此,這一階段也不應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斷檔期”和“薄弱點”。而現實中,由于規培階段管理主體的轉變,學校教育與規培教育相脫節,學校很難將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至規培基地。學校教育階段尚有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到了規培階段,不僅沒有系統的思政課程,規培大綱中也缺乏相應的思政教育要求。這種教育的脫節忽視了人才培養的持續性和系統性,不利于醫學人才的培育。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作為整個醫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階段,與其他教學階段相比,具有臨床教學和服務管理的雙重性特征。規培基地的住院醫師來源多樣,一般由本院住院醫師、外院住院醫師、社會醫生以及參加規培的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等構成。其中,外院住院醫師由人事關系所在單位和規培基地聯合管理,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由其所在學校和規培基地聯合管理,社會醫生歸屬感低。規培階段這種教學管理的雙重性,很容易導致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責任不清,加上規培基地臨床醫療工作、科研任務繁重,帶教老師無法在住院醫師的帶教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住院醫師的動態管理、質量考評難度大,在規培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管理不暢、教育缺失,從而產生思想政治教育盲區。
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于自然科學知識缺乏生動形象性,主要聚焦于理論層面的探討,容易陷入空洞的泛泛之談[3],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在規培中很難得到重視。一方面,規培階段的帶教老師和住院醫師大多是學理科出身,受傳統理科思維方式的束縛和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常被認為是枯燥乏味的無用之學,大部分規培基地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多流于形式,未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參加規培的住院醫師大多剛從學校畢業轉到醫院學習,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思想政治教育照本宣科、簡單說教,單調的文件閱讀和傳達,不與住院醫師的實際生活和職業發展相聯系,難以引起學生們的共鳴和學習興趣。
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原則,立足于前一階段分析的現存問題,從課程思政建設、醫教協同體制創新、教育工作部署、物質資金投入等方面著手,使規培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
“課程思政不是一門課或幾門課,而是一種理念與價值的培育與輸送”[4],強調各類專業課程要充分挖掘自身蘊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載的德育功能,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規培階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一方面,醫院要堅持醫學與思政相結合的培育方針,鼓勵開展院校合作的課程思政專項培訓、專項課題,推選具有示范效應的課程思政優秀案例、優秀教師、優秀課程,使課程思政建設的穩步推進。另一方面,帶教老師要堅持醫德醫術并重的育人理念,在臨床教學實踐中堅持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注意在患者門診、臨床查房、技能教學、醫患關系處理等過程中對住院醫師進行醫德醫風教育。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打造融基地、課程和教師為一體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將有助于落實落細住院醫師的思想政治教育。
規培階段的思政教育要遵循醫學人才培養規律,創新醫教協同體制,一體化統籌醫學生的院校教育和規培教育,實現整體設計、各階段有效銜接。一是教學目標的銜接,要將德育目標納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目標體系。二是教育內容的銜接,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納入住院醫師的規培大綱之中。三是教育方法的銜接,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臨床實踐教學相結合。四是教師隊伍的銜接,選派優秀思政教師前往規培基地參與住院醫師的教育和管理,搭建各專業教師相互交流的學習平臺。此外,還要在規培基地與住院醫師原單位之間建立有機聯系,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醫學人才培養的各個階段,形成全程育人體系。
加強規培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依托和優化各規培基地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機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住院醫師管理的各項工作中。進一步完善規培醫院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機制,細化針對住院醫師的思政工作內容,確保各部門分工明晰、責任落實。另一方面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醫院的常規工作部署,根據住院醫師的特點,在醫學教育工作會、日常主題教育、上級文件宣講學習等工作和活動中,部署住院醫師思想政治教育重點工作。將思想政治教育與住院醫師的崗前培訓、日常管理、科室帶教、出站就業等各個階段的工作有效協同起來,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前沿陣地,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對其建設不僅要引起思想上重視,也要加強物質上保障。“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7]首先,規培醫院應高度重視在職業待遇、職稱評聘、培訓進修、教學研究等方面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納入帶教老師的考評體系,完善激勵機制,提升教師的教學動力。其次,要加強規培基地的思政教育環境建設,發揮院內黨團組織、新媒體平臺、宣傳欄等陣地作用,打造潛移默化的育人氛圍。再次,要結合臨床工作特點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融合案例教學、PBL教學等操作性強的教學方法,利用信息網絡技術打造線上教育平臺,增強住院醫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要在住院醫師的身心健康上給予更多關注,堅持以學生為本。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學生們畢業后成長的關鍵階段,加強這一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高醫精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必然要求。遵循醫學人才培養規律,積極探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協同性,提高醫學人才的醫德修養,是現代醫學教育的重要目標。醫學人才的培養事關人民的健康安全、國家的長治久安,還需要新時代的教育者接續努力,深入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和政治素養,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