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高超
(江蘇省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花溪小學,江蘇昆山 215300)
我們作為一線的教師,在設計開展學生居家線上教學的活動時,必須認識一個重要的前提:學生的居家線上學習與現實學校課堂教學背景下的學生學習截然不同。
自學生進入學校開始學業生涯,學生一般就處在一個以班級為單位集體課堂教學環境中開展學習活動。而學生習慣了的學校集體生活學習環境總是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模式,但是現在轉變成了學生個體自由自主學習的家庭學習環境。學校班級課堂環境中,老師能根據實際學情及時地把握教學節奏,但對居家學習而言,教師對學生的可控性大大降低了。學生處在居家學習的環境下,往往各方面學習機能的調動會有所減弱。對大部分學生甚至家長而言,學校是學習的場所,而家中多是休息放松的地方,無法像課堂教學中一樣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所以居家學習的學習環境有別于課堂教學,隔著電子設備的屏幕,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態的掌控性大大降低,對學習效果也相應地有所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
在學生所熟悉的學校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的交流是教師主要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方式。但學生的居家學習則往往是教師的單方面講授,以教師網上直播或者視頻錄播的方式呈現課堂。因此,師生、生生之間定然會缺少很多交流互動的活動。原本學校課堂環境中,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師生共同的交流組合成了整個連貫自然的教學活動。而現在已不適用于居家學習,不得不將整個連貫的過程拆分成幾個較為獨立的環節來進行。
在學校課堂集體教學的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活動由教師主導。而當下居家線上學習的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則是以學生個體為主導。在以往課堂模式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中,教師總是占據著直接的主導地位;而在如今的居家學習中,這種教師的主導地位就會不斷下降,從而迫使教師必須研究適宜學生居家線上學習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學生居家線上學習和學校課堂學習相比,每位教師在學生的管理上也面臨很多挑戰,例如,在校園中的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對學生的直接約束大大降低了。原本學校教學環境下教師直接地通過作業、測試、評價等方式控制教學過程的作用降低了。原本在班級教學中,教師通過組織班干部、學科代表、小組長等優生,來監督其他學生學習的條件完全喪失了。目前,教師管理學生的手段只寄托在隔著屏幕的簡短交流中、網上學習作業的反饋中、家長的幫助管理中。由此看來,教師必須根據當下實際情況,從實踐中重新制訂指導學生居家學習的新方式,以新的管理方式適應居家學習的教學模式。
在日常的學校教學中,常見的還是以書本教授為主,現代化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是輔助教師教學的手段之一。然而在學生居家學習的環境下,網絡技術成為了支柱。教師指導、干預學生的學習必須依賴平臺、網絡,以及各種信息技術教學工具。新設備新技術的靈活運用,給學生居家學習模式下師生的教學體驗帶來極大的提升。但這也對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普通一線教師而言,同樣在這個方面面臨不小的困難和挑戰。
教師可以從網上各種渠道獲得多樣的教學資源、甚至現成的教學視頻。由于一些條件技術的限制,有些教師可能會直接照搬收集到的教學視頻課程。其實教師這么做,就等于把自己的學生扔給了其他人,讓視頻的作者去“教”了。其實,教師最了解自己的學生,找到再好的資源、再好的課程視頻,都應該把它們轉化為自己的資源、自己的課,融合進自己的課程教學體系。若是只重他教,拿來就用,那教師就變成了他人教學的看客,這是不可取的。對于最熟悉本班學生的教師,理應本著自己的學生自己教的原則,從本班學情入手,選擇最適合的材料切入開展線上學習。
學生居家學習,某種程度上學生已經離開了教師的直接監管,教室中同學們彼此之間你追我趕、互幫互助的氛圍缺失,甚至消失。所以教師在組織居家學習活動時,要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指導學生的自學上,教會學生必需的自學方式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除了教材中的知識點講解以外,教師應當更多地對自學方法進行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錄制一些指導學生如何自己學習的視頻,教會孩子居家學習的方法,特別是對小學生而言,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必將受益匪淺。故在線上教育居家學習的模式下,教師應學會調整“教”與“學”的時間,遵循指導方法重于教學知識點的原則,把精力花在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
學生居家學習,陣地從高度組織化的學校環境轉移到了家庭這樣分散化自主的環境中,而作為教師,平時的學校教學時,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如何上好課,但現在教師的重點則是要想方設法地組織起學生、調動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生若不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課程設計得再巧妙也會變得徒勞無功。尤其對低年級的小朋友而言更是如此,一旦學生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那么學習效果也必將更顯著。
在常規的學校教學中,考試測評往往比較多見用于檢測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基于學生居家學習的情況,教師需改變此種做法。多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反饋。教師設計的作業不能人人一樣,可以參照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有針對性的分層作業。同時,教師可以適當減少作業量,多增加一些自學交流線上研討活動,讓學生通過交流分享自己所學的成果。教師同樣可以共同參與,通過這樣的反饋,在實際交流中了解學情,從而制訂下一步的教學計劃。
線上教學對教師不僅有學識方面的要求,更對教師本身的信息化教學素養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好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傳統課堂與現代教學手段完美融合,是教師在備課時需要思索的重中之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激發課堂興趣方面,教師應該仔細揣摩,如何在無法直接監管學生的情況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討論中來。線上居家教學學習,教師不能以一成不變的方法進行教學,而需要求新求變,在創新變化中增加學生的聽課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日常教學中運用較多的教學軟件是各類版本的PPT,這也是普通教師最熟知、操作最多的軟件。但單一的PPT在居家學習中則毫無優勢可言,教師可以尋求一些新的軟件或平臺來作為教學知識的載體,把居家學習的課程呈現給學生。
筆者所教的學生為一年級小學生,故而在實踐錄制教學視頻的過程中,本人摒棄了以往常用的PPT課件,而使用了動畫效果更豐富、視覺效果更吸引眼球的focusky動畫演示大師軟件作為教學知識的載體。經調查反饋,相較常見PPT課件,學生對focusky的畫面更有好感,能夠很好地吸引住一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根據這一點,在進行視頻課程的準備錄制中,本人首先考慮從課堂開始就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把課前兩三分鐘的興趣導入作為重點,因為這關乎著學生能否興趣盎然地學完這一堂課。故在每節課的開頭,本人都運用focusky軟件制作兩三分鐘時長的動畫短視頻,內容或是復習回顧,或是名著閱讀,或是名人故事分享,這么做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據本班學生、家長的反饋來看,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同時在此過程中,自身對一些教育類軟件的運用也更加得心應手,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養及教學能力。
教師進行線上授課時往往采用錄播和直播兩種方式,相對而言,錄播的方式更易于普通教師操作,直播的方式對場地設備等有較高的要求。單純的使用一部手機就進行直播教學,筆者認為只能是臨時舉措,不可為長久之計。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直播授課、師生交流互動,也可以成為教師今后跨地區課堂交流活動的重要形式,這是需要教師一步一步走好。因此,提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是尤其重要的,面對直播課,教師應做到有能力、有方法地去處理課堂過程中的各種情況。創新求變,跟上科技潮流,教師同樣不能落于人后。
現代教育提倡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這其實就是要求學生主體有求知欲,有自我探索知識的興趣。學生居家學習,這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就更高了,需要每名學生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并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線上課堂中,所以進行合理的時間安排是十分必要的。而筆者所教的一年級學生,普遍自制力差,無法有效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需要有外力的約束。因此,本人針對班級學情,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嘗試培養學生自覺自律的良好學習習慣。
首先,通過制訂每日學習規劃表格來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這一開始對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有難度,需要教師、家長的幫助指導,但隨著對每日時間規劃的認識加深,學生自然而然會慢慢掌握這項技能,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其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居家學習過程中,本人經常邀請自律自覺的小朋友的家長,在班級交流群中,分享孩子每天的學習情況和方法。或是照片配上文字,或是語音、視頻,在這樣的分享中,學生慢慢地向榜樣看齊,學習并養成自覺自律的好習慣。在實踐過程中,本人邀請自覺自律、有進步的學生和家長共同錄制視頻,分享在居家學習過程中的小故事,給了學生和家長一個展示自己的小舞臺,既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又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所得,還能增進家人間的互動,裨益良多。
最后,在學習過程中,定期的提醒監督同樣不可或缺。學生自律自覺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筆者常運用班級交流群,進行知識點打卡,或是優秀作業展示,提醒和監督學生認真完成居家學習的學習任務。在實踐過程中,本人每天還抽取5名學生進行直接的視頻對話,在相對直接的交流能檢驗學生居家自學的情況,這樣的方式同樣也是一種督促和鞭策,對學生自律自覺學習習慣的養成大有裨益。
居家學習過程中,學生家長也是線上學習能夠有效進行的關鍵。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小朋友而言,家長往往是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人。而根據實際狀況反饋,家長經常缺乏好的管理方法,或是一些方法并不適用于自己的孩子,造成家長對學生在家學習有很多困惑,達不到心理預期的效果。筆者認為,其實最好的管理辦法就是陪伴,就是共同學習。在學生學習的時候,家長能夠約束好自己,與孩子一同學習知識,體會孩子學習成長進步的點點滴滴,我想這就是最好的教育。在學生面對電子屏幕進行線上學習時,家長在旁陪伴一同學習,而不是坐在一側玩手機,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共同學習,那居家學習的效果一定也會有顯著的提高。其實,在共同學習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是相互影響的。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響方式,如親子共讀,親子通信,講述成長故事,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等。把這一點分享給我們的家長,鼓勵他們嘗試去做,慢慢地家長就會在實踐中感受到:父母的成長和孩子的成長同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而父母的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其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
綜上所述,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居家學習和學校學習的不同特性,掌握科學的指導原則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學策略,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豐富自我,提高信息素養能力,方能跟上新時代的腳步。教育部在2019年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措施中指出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線上教學、居家學習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正式開學,教師也可以嘗試用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過渡。但在這條路上,我們仍需要積極思考,不斷嘗試,勇于創新,實現開啟教育改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