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樹兵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入歷史紀錄片,是歷史教育的重點研究課題。針對高中歷史實際教學,教師采取紀錄片進行輔助教學,科學創建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促進教學重點的突破,不斷化解教學難點,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本文立足高中歷史教學角度,探討歷史紀錄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歷史紀錄片;高中歷史教學;運用
一、研究背景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和認知觀,由傳統知識本位逐漸轉化成素養本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為學生終身發展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逐漸滲入了許多新教學方法和新教學理念。歷史紀錄片是信息技術的重要產物,逐漸成為歷史教學的課程資源。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學歷史,文明也在不斷發展進步。在世界歷史體系中,中國文明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民族心靈的深層折射。我國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學和藝術,是中華文明的精華和活力生機。歷史紀錄片,主要是以史料為基礎,通過影像的方式進行呈現,歷史紀錄片利用實景和實地拍攝的方式,對特定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形象和真實的重現,能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入歷史紀錄片,不僅能夠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還能有效拓展學生的歷史學習視野與思維,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事件,對歷史人物進行科學和正確的評價,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近年來,已有不少學校開始嘗試引入歷史紀錄片進行教學,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然而,在實際運用中仍有諸多問題,所以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合理、科學地運用歷史紀錄片,是高中歷史教師需要研究的重點課題。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高中歷史教學經驗,立足高中歷史教學角度,探討歷史紀錄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紀錄片的運用原則
(一)適應性原則
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歷史紀錄片的方式,主要是為了提升教學效率,促進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為此,教師在選擇歷史紀錄片時,要注重適應性原則,與教學主題、內容及目標相符合,確保教學的完整性、連貫性,避免與實際教學內容相脫節。所以,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需對教材進行科學分析,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對紀錄片進行認真的篩選,以確保與教學內容相符。
(二)適度性原則
采取歷史紀錄片進行歷史輔助性教學時,要遵循適度性原則,歷史紀錄片與歷史電影、歷史材料等作用一致,都不能替代教師進行授課,也無法替代學生開展問題思考。所以,在歷史紀錄片的選擇上,教師必須根據適度性原則,科學控制紀錄片的時長,避免由于觀看時間較長而影響教學任務的開展。此外,也要防止學生忙于接收紀錄片的信息而忽略了思考。
(三)有效性原則
歷史紀錄片是一個輔助素材,教師應合理運用,防止“為了應用而應用”,應遵循有效性原則,保證紀錄片能夠實現良好的教學預期,更好地為教學目標服務。所以,在備課過程中和授課時,教師必須堅持有效性原則,明確哪一段教學內容選擇哪一段紀錄片,保證紀錄片的片段和實際的教學主題相符合。
(四)多元性原則
為使紀錄片在歷史教學中發揮其輔助價值,更好地為歷史教學活動服務,在資源運用上,教師可通過人物傳記、紀錄片及電影等方式,發揮課程資源的多元作用。例如,對于“馬關條約”的教學,教師可通過《走向共和》電視劇、《甲午》紀錄片的混合剪輯,為學生播放相關片段,讓學生觀看比較,對馬關條約簽訂的歷史事件產生初步認知,為后續維新變法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紀錄片的運用方法
(一)科學創建歷史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謂歷史,是過去所發生的事件,和現實具有一定時間距離和跨度。而歷史教材所呈現的歷史知識較為枯燥乏味,使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較低。為此,教師在授課時,需創建一個符合教學內容的歷史情境,大多紀錄片制作精良,實現了聲音與畫面的有效融合,能對學生的感官形成刺激,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情境中思考,產生歷史情感共鳴,進而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必須對歷史教材全面分析,科學選擇紀錄片進行輔助教學。如在“早期殖民擴張”的教學中,可選擇《大國崛起》紀錄片的第一季內容為學生播放,生動再現早期殖民國家的探險過程,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走進歷史,感受歷史的震撼力,使學生能夠融入歷史情境,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及歷史情感,對后續歷史教學打下基礎。
(二)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
在歷史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按照實際狀況,明確教學難重點。在實際教學中,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對教學節奏進行合理調整,實現重點突破,提升歷史教學效率。由于部分歷史知識點粗放、抽象,增加了學生吸納知識的難度,教師必須利用多元化輔助手段引導學生科學突破難重點。而運用歷史紀錄片能生動、鮮活地為學生展現歷史事件,使歷史重難點更為直觀,進而深入把握這一歷史事件的影響,進而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三)有效補充歷史細節,不斷完善教學內容
歷史教材更為注重對歷史事件的敘述,忽略了細節描述。尤其是“中外歷史綱要”部分,在上冊中,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發展歷史壓縮為29課時,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簡化或一筆概述。而實際的歷史教學必須注重歷史的真實、鮮活,保證歷史事件的線索清晰,層次空間完整,而這些需要細節的支撐。為此,教師必須重視對歷史細節的補充、開發,不斷拓展教材內容,盡量為學生展示歷史面貌的真實性、鮮活性。歷史紀錄片可細致展現歷史事件的發展進程,讓歷史再次鮮活。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合理運用,就能彌補教材缺少微觀的不足,不斷補充教學內容,讓學生走進歷史,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溫度。例如,在“王安石變法”的教學中,教師可選擇《中國通史》紀錄片,對歷史教材的相關細節進行有效補充,讓學生對北宋宋神宗時代的社會危機有一個更為直觀的了解,了解王安石變法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了解王安石變法為何失敗,進而加深學生對王安石變法的理解。
(四)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不斷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歷史核心素養中的一項關鍵內容就是家國情懷,而歷史課程目標要求學生了解歷史、學習歷史,提高自身的國家自豪感和民族歸屬感,在學習中找準使命感,進而樹立追求正義的人文價值。在情感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合理引導,通過歷史紀錄片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因素,積極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
四、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紀錄片的教學策略
(一)設計教學目標
在運用歷史紀錄片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細化教學目標,不斷提高可操作性,確保歷史紀錄片與學生的思維結構與層次相適應。以“秦漢統一”的教學為例,教師可通過相關紀錄片為學生展示清朝及西漢時期的疆域地形對比,并與漢朝獨尊儒術和開疆拓土的重要歷史事件進行串聯,能使學生了解秦漢大統一對中國發展的影響。通過這一目標的設計,能使歷史價值觀、時空觀更為明確和具體,學生學習也更為簡便。
(二)創設問題情境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通過創建問題情境,并與歷史紀錄片相結合,利用分析理解和總結歸納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能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用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的方式去探究歷史問題。在尋找答案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核心素養,進而提升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
(三)加強學生的探究合作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探究合作,通過創建探究情境,讓學生分工合作,開展思考閱讀和交流討論,進而獲取歷史知識,促進學生歷史價值觀的發展,不斷促進學生創新、探索及實踐能力的提高。如在教授中國古代史的“中央集權和地方割據”的關系時,在展示相關歷史紀錄片片段后,教師可向學生拋出問題后,讓學生圍繞問題,通過分組制定探究計劃,各組多方收集史料,對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和地方割據的事件進行梳理,并在組內整理和辨析,再進行討論交流,在交流修改和補充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本組報告,然后將各組報告進行匯編,制作成合作學習成果。通過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讓學生動手搜集史料,帶著證據去探究歷史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和技能,促進學生史料觀的建立。
(四)培養核心素養,注重歷史感悟
在引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教師還需注重學生對歷史的體驗和感悟,進而逐漸轉化為學生的崇高行為、優秀品格。高中歷史學習是一個情感、知識的交互過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情感價值觀培養。在歷史教材中,部分歷史較為枯燥無味,難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通過歷史紀錄片的方式,生動講述、豐富情感,再現歷史人物言行和形象,如憂國憂民的范仲淹,威武不屈的文天祥,天道酬勤的曾國藩……,通過這些人物的描述,激發學生的情感思維,使學生在教師生動的講述中自覺接受精神引領,不斷吸取古人的先進智慧,讓學生通過歷史紀錄片了解歷史,形成情感價值觀。
五、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紀錄片輔助教學,能夠有效改變歷史教材是唯一信息資源的現狀。現階段,信息技術催生了許多優秀歷史紀錄片,為高中歷史教學提高了許多優質的輔助資源。為此,高中歷史教師必須轉變傳統思維,積極運用網絡技術,對歷史紀錄片的課程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和利用,并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創新紀錄片的運用方式與方法,充分發揮歷史紀錄片的獨特價值與優勢,有效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化解重難點,不斷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進而實現歷史教學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承.歷史紀錄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大國崛起·海洋時代》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10):26-27.
[2]吳路路,劉向陽.新課改下歷史紀錄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1,41(02):189-190.
[3]梁沖.紀錄片輔助教學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分析[J].新智慧,2019(28):2+7.
[4]羅吉.基于紀錄片觀賞的高中歷史材料閱讀教學實踐[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8(08):129-130.
[5]趙曉艷,包來軍.人文歷史紀錄片在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的價值、問題及對策[J].商情,2020(43):154-155.
[6]代連國.紀錄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優勢[J].中華少年,2018(09):74.
[7]蘇小琴.高中歷史課堂運用紀錄片輔助教學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5(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