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文
【摘要】學校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學校在長期發展中積累的精神財富。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包括學校風格建筑的建設和學校園林的綠化,還承載了學校的校史,學校的歷史文化底蘊,學校校風、教風和學風等重要思想內容,既反映著該校所特有的教育理想,又對學生的讀書習慣、思想養成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精神環境與文化氛圍。而校長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主導性作用。因此,本文重點剖析校長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以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關鍵詞】校長;校園文化建設;作用
在當下的教學觀念中,一所學校的發展水平不僅僅反映在校園優秀的德育教學上,更反映在有特點、有個性的校園文化構建上。該校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對該校教師的社會主義精神風貌、思想觀念、價值理念等的綜合反映與表達,是該校教師在長期的社會主義教育實踐中和學校教學管理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成果。既反映了該校教師所遵循的社會主義基本教育理念,又體現了學校基本的教育定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學校文化是展現學校教育理念和風格的品牌。因此,抓住校園的人文建設特點,搞好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優質發展義務教育事業的基本條件,也是建設和諧學校的基本條件。所以,如何搞好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需要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以充分發揮校長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特殊作用。
一、校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一)校長的辦學理念始終影響著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趨勢
學校校長的辦學理念是指學校領導在辦學過程中形成的一些教學思想和基本價值觀,是學校領導在學校建設中所堅持的核心指導思想。學校文化建設不僅能體現校長的辦學理念,更能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因此,校長要善于運用和借助文化交流活動,提高學校對學生的吸引力,引導學生變得更喜歡學校,更愛讀書,避免產生厭倦消極的心態,從而獲得更有效的教育。此外,校長的辦學宗旨應始終與社會同行、與時代發展保持一致。隨著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對中小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許多中小學生逐漸沉迷于網絡,對學習產生厭倦感。這就要求校長通過校園文化建設,逐步引導學生有效學習,防止他們沉迷于網絡。同時,校長可以利用網絡文化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文化提高知識素養,從而使網絡信息技術能夠在學生的學習中發揮積極作用。
(二)校長的文化水平和工作作風對校園文化的建設水平產生一定影響
作為學校領導,校長起著模范作用。因此,校長應該規范自己的工作作風,以身作則,引導師生走向教育和學習。此外,為了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校長應更新辦學理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人格魅力,積極開展文明校園文化建設,并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提供良好的環境。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學校要將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到教師的課堂中,豐富學校教育內容,打造高質量學校,提高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從而提高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二、發揮校長特殊作用,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一)充分認識校園文化的重要意義
早在2006年,國家教育部就發布過《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要求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工程。首先,作為學校的校長,必須充分認識到校園文化既是學校教學的主要部分,同時又是中小學學生校園生活的主要部分。它可以為中小學學生帶來潛移默化而深遠的影響,并且發揮著學科教育所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其次,校園文化建設既是學校素質教育的主體組成部分,又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和手段。通過校園文化的建設能夠規范學生的思想言行,培養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進而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發展校園文化,校長必須要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具有學科教育所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二)明確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內涵
一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做好載體建設。學校文化展現大致可以表現為以下三種表現形式:一是學校的建筑如大門、教室、文化墻等。學校的雕刻包括假山亭、綠草、各種雕像、“校訓石”“校碑”等。學校所要求的統一著裝規定,例如,學生及教師必須穿著帶有學校特色的統一制服。當然,在農村學校條件較差的情況下,學生的服裝只要整潔,也可以體現出學校的文化。校長必須要注重對校園文化載體的建設,要讓每一位學生每時每刻地感覺到學校的特殊文化氣息,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自覺接受校園文化的熏陶。
二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形成良好的管理文化。學校管理文化直接決定著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只有當學校內部形成了一種人性化、柔性的管理制度,圍繞著學校的發展目標設定有機、長效的運作機制,對學校教師的生活、學習、教學工作進行標準化管理,同時還要在管理上體現其人文價值。如果學校內部在管理上缺少了人文精神,如果學校對師生的要求視而不見,對制度的建立視而不見,就沒有其獨有的管理文化。
三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學校精神內涵。學校的精神與傳統文化,不但表現在校旗、校徽、校歌、校史、校訓等方面,還表現在學校的辦學宗旨、辦學思想、辦學理念上,包括了該校的基本道德規范、價值觀念、人文傳統等方面。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更要關注和豐富廣大師生的精神體驗,讓師生產生精神向往和精神支撐,從而讓學校真正成為廣大師生共同發展的精神家園。
(三)注重突出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
一是圍繞學校自身特色,創建自身特色文化。一提起清華,人們腦海中便會浮現出“水木清華”和石拱的形象。一提起南開高中,人們很快就會想到前校長張伯齡先生所倡導的“鏡像文化”。所謂名校,是我國歷史上文明發展積淀的結果。因此,學校如果想要提高自己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其中重要的方式便是先打好自己的“特牌”。例如,校長可以根據學生熱愛科技實踐活動的興趣特點,開展科技實踐活動并讓其成為學校特色。校長應該學會運用學校的傳統優勢和學校的發展歷史,進一步發掘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
二是因地制宜創建校園文化特色。校長要善于運用校園特色來創建校園文化。一些校園的地理位置本身就是歷史名人的故里,有些學校校園本身也是遠近聞名的歷史文化景觀。但是,不少校園卻忽略了自己的地域優勢,不懂得發掘自己的人文歷史內涵,而是耗費大量的精力打造一些不切實際的校園文化。因此,作為學校的校長必須要善于挖掘自身存在的文化內涵,因地制宜地打造校園文化特色,將校園文化與學校歷史、優秀校友相結合。例如,江蘇楊思中學的學生基本都是貧困生,所以學校響亮地提出了“無劣生”的辦學宗旨,創建了因地制宜的學校人文特色,成為當今我國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面旗幟。
綜上所述,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校長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校文化建設要想充分發揮其真正的功能,首先,校長必須起到表率示范作用。同時,校長也要善于培養自身的文化素質,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并注重充分調動學校教師群體的工作積極性,以帶動學校教師進行高效教學。此外,校長還要樹立正確的人文理想,開展適合學生發展的校園文化活動,以提升學校的教育品質,并建立起一種良性的校園人文環境。
參考文獻:
[1]丁雪,劉媛媛.探究新形勢下思政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J]. 明日,2021(22):1.
[2]張志成,趙君.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創新路徑探索[J].山海經:教育前沿,2021(33):1.
[3]李億懷.試論校長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3):2.
責任編輯? 趙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