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薇
2019年國家藝術測評(音樂),對于小學四年級學生演唱能力的測評內容分別是“必唱歌曲”和“選唱歌曲”,測評抽取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可見,會唱歌已經不是評價的標準,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歌唱在音準、節奏、氣息、咬字吐字、情感處理上有更高的要求,音樂課的評價標準從會唱歌到唱好歌。
目前,區域內測評顯示,部分音樂教師在唱歌課中不進行長期示范和鋼琴伴奏,導致學生沒有建立良好的音高、音準、音色、節奏等音樂素養概念,學生在唱歌時五音不全、氣息不足、節奏混亂的情況普遍存在,面對區、市、國家等各級測評是隨機抽測的現狀,音樂課上人人唱好歌勢在必行。
一、面對童聲,唱歌課該怎么上
與成年人不同,兒童處于發育期,有其特殊的生理、心理發展需求。因此,童聲的教學絕不是對聲樂專業教學的生搬硬套。兒童的發育期特性體現在:1.理解能力處于發育期,難以理解抽象的歌唱練習方法;2.身體處于發育期,多運動利于心肺功能成長;3.嗓子處于發育期,不可拔苗助長,以免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4.心理處于發育期,要學會溝通合作,自信、自立,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所以,童聲≠聲樂。
音樂課中的唱歌教學是普及教育思維,人人會說話就會唱歌,教育具有廣泛性和普及性,有別于突出專業性與少數性的精英教育思維,后者更具有舞臺表演屬性。
二、什么是音樂熱身
我們知道,運動熱身是為了調動身體的機能,減少運動時受傷的可能性,提高訓練效果。我們把在演唱前進行符合唱歌的熱身運動,調動參與唱歌的身體器官(如,聲帶、腰腹部等),防止受傷,提高課堂學習效果,提升演唱水平的聲音熱身方法稱為“音樂熱身”。它結合了“聲樂演唱理論、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教育學、心理學”等教學方法,并結合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創立,是專為中國學生量身定制的童聲教學法。
三、六個影響唱歌的因素
每個人都想擁有動人的歌聲,如何用科學簡單、有效的方法學習呢?音樂熱身借鑒聲樂學、運動學、瑜伽、生理學、兒童教育學等學科,從影響唱歌的六大因素進行教學實踐。
(一)氣息
氣息指的是在唱歌過程中氣息的長短、快慢、多少、延綿、急促。它能讓演唱更加輕松自如,還能讓喉嚨放松。
(二)音域/音準
音域指的是演唱者最低音到最高音的區域。音域因人而異,男女有別,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音域廣度及音域范圍。音準指的是演唱時音高的準確性,這是唱歌最直觀的感受。喉嚨的閉合、耳朵的聽覺、氣息的運用、發聲器官的協調性,都會影響唱歌的音準。
音樂熱身結合生活、健身運動和瑜伽的一些動作,讓大家感受各發聲器官的發力感覺,也結合“柯爾文手勢”讓大家從視覺的層面感受音高,解決音準問題,讓唱歌者的演唱更加準確和具有張力。
(三)節奏
節奏指的是唱歌中音樂的長短、強弱及穩定性。節奏是唱歌的靈魂,每一個音的長短、強弱都會影響著唱歌的風格。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曾這樣說:“表達思想和情緒,是人類的本能欲望,并通過語言、歌唱(含樂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音樂熱身將結合“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身勢律動方法來訓練學生的節奏,讓演唱更準確、更有感染力。
(四)身體協調性
身體協調性指的是氣息與發聲器官和節奏的配合。它能讓唱歌更有魅力,更輕松自如。在劉曉榮的《健身訓練的科學呼吸方法》一文中提到,準確的呼吸能使動作協調而有節奏,有助于持續提高身體協調性。音樂熱身將會結合運動動作和健身動作,讓學生感受氣息與發聲器官的配合。
(五)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是唱歌重要的組成部分。咬字吐字指在唱歌中準確發出每一個字的聲母跟韻母,正確處理“字頭、字腹、字尾”,通過聲調的抑揚頓挫,表達音樂的情感。咬字吐字需講求字正腔圓。音樂熱身將會結合不同的繞口令和音樂熱身動作持續地提升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水平。
(六)情感處理
情感處理是將演唱技巧與聲音相結合,把歌聲表達出來的方式。這也正是唱歌的魅力所在,情感處理能力的提升,是長期練習的結果,
四、音樂熱身內容
(一)聲音測試
音樂熱身圍繞以上影響唱歌的因素分別開展聲音測試和聲音訓練。教學法革命性地將演唱能力進行精準數據化,獨創“聲音測試”。其中,聲音測試涵蓋氣息測試、音域測試、節奏測試、身體協調性測試、咬字吐字測試五大類,對學生的唱歌素養進行基本的測試,給學生提供科學而綜合的評估,精準定位教學計劃,讓教學手段更豐富、教學效果更直觀,通過結果進行更有效和更有針對性的聲音訓練,以全面的測評體系引導學習和音樂歌唱素養的專項提升。
(二)聲音訓練
通過26個熱身動作練習、9個節奏練習及11個互動游戲展開音樂熱身。訓練涵蓋氣息訓練、音域訓練、節奏訓練、身體協調性訓練、咬字吐字訓練五大類。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其中的蝴蝶法、蛙泳法、加油法和撈魚法。
1.氣息訓練——蝴蝶法
動作設計:將手臂比作蝴蝶翅膀,上下揮動。上揮時起來,同時吸氣,下擺時同時呼氣,手往上抬至兩耳旁,嘴巴發出長音“wu”的練習。
動作要領:(1)腰挺直,兩腿分開與肩同寬;(2)手臂揮動幅度到最大;(3)手往上時吸氣,手往下時呼氣。
推薦配合花城版教材歌曲《送別》,運用蝴蝶法進行氣息“si”和哼唱“wu”的音樂熱身。
2.氣息訓練——蛙泳法
動作設計:坐在凳子上模仿蛙泳動作反復練習呼吸。
動作要領:(1)凳子坐三分之一,處腰挺直,前后放腳;(2)手往前沖時吸氣,手到最盡頭時氣息吸滿;(3)前沖時吸氣,手往回挖時吐氣,肚子持續往里吐氣,發出“si”音練習;(4)氣息不流動時使用。
3.音準/音域拓展訓練——加油法
動作設計:單手握拳,手肘來回快速往下沖,模擬加油的動作,同時發出“heng”音練習。
動作要領:(1)手用力握拳,手肘往下沖的時候速度一定要快,干脆利落;(2)注意腹部要往里面收縮;(3)持續練習,由慢到快。
推薦配合花城版教材歌曲《夏日泛舟海上》,運用加油法和蛙泳法進行氣息“si”的音樂熱身。
4.音準/音域拓展訓練——撈魚法講解
動作設計:身體呈大字型打開,隨著音樂節奏上下蹲起,手臂畫圓呈“撈魚”狀,同時發出“ha”“wu”的聲音。
動作要領:(1)臀部往下坐,注意背部挺直,不能駝背;(2)下撈時手部加速;(3)手在頭頂上再打開。
推薦配合花城版教材歌曲《大海呀故鄉》,運用撈魚法進行哼唱“wu”的音樂熱身。
音樂熱身動作是多學科的融合,通過長期訓練,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歌唱習慣、鍛煉身體機能。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每一個人的嗓音都獨具魅力,通過最簡單、最直觀的游戲方式讓你把內心想說的話用歌聲表達出來。這正是音樂熱身教學法的意義所在。音樂熱身教學法的切入,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歌唱,展現個人聲音魅力,實現千人千聲,激活了學生對唱歌的興趣,也讓教師更好地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服務教學,因音適教。
音樂熱身教學法簡單、科學、有效。通過持續練習,學生不單單能提高演唱水平,還能有效提高音樂素養。讓我們一起動起來,自信唱。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