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詠勁
【摘要】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我國義務教育發展所提出來的重要課題,同時也是學生自身能力培養的重要內容。新課標指出,小學數學課堂不僅要提高課堂效率,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思維能力。現如今的情況,農村小學數學學習情況在新課標改革的大背景下,對如何提高學生成績加強了關注。近些年雖然農村的教育水平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但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仍處于較低的水平,值得教育部門關注。基于此,本文對農村小學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行了探討,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新課標明確提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思維是針對數學教學活動而言的,它是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應用和推廣等一系列工作,以獲得對數學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性的認識過程。數學教學的要求是要使學生“會學”,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農村小學是個特殊的教學環境,目前在小學數字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師講解多,學生發問少等。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挖掘學生潛力,以及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至關重要?;诙嗄陙硪恢眻探淘谵r村小學一線,深深地感受到農村學生數學課堂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并為之深深焦慮。借此機會將一些經驗與思索付諸實踐,為農村小學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思維
學習的最佳動力是興趣。如果一個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就會經常關心、關注有關學習的知識,并渴望參加有關學習的活動。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谛W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思維才是根本。農村小學的學生由于部分家長不在身邊,學生缺乏一定的正確引導,加之回家還要幫著做家務,部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大。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巾,可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趣題導入、誤題引入、懸念導入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設計《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教學時,可以用這樣一個小故事引出課題:“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三分之一,老二分到了這塊地的六分之二。老三分到了這塊地的十二分之四。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于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后,哈哈地笑了起來?!敝v完故事提問學生:為什么阿凡提會哈哈大笑?接著,我引出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大家如果要知道答案,就跟我一起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吧!”這樣以講故事的形式,充分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強烈欲望,激發了學生思維,有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主動思維
一個人的創造力要想取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前提條件必須是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因此,要想讓學生能夠安心思考問題,教師首先要做的是為學生營造一種開心愉快、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安心放心,處于一種“心理安全”的狀態。由于農村教學條件有限,有些貧困地區師資力量也不夠,出現多個年級段的學生在一個班級上課這種現象。教師沒有采用分段教學,導致學生的思維嚴重脫節,這樣很容易產生兩極分化。加上學生嚴重缺乏心理安全,極大不利于教學順利開展。在教學中,我首先以愛心作為基本點,讓學生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氛圍,在心理上放下緊張和膽怯,使其放心和安心,可安靜思考,可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出現疑問或者被迫中斷,不能一昧地批評或否定,而是面帶微笑地給予鼓勵,引導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進而培養思維能力。其次,在語言上我盡量做到風趣、幽默,以學生為中心,縮短與學生的距離,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幫助學生養成樂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習慣。
三、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維
小學生的自制力弱、獨立性差,注意力也不夠集中,其思維活動缺乏能動性和方向性。再加上農村小學生多為留守兒童,其思維依賴性強,較多處于被動思維狀態,并且有一部分缺乏家長正確的引導,在是非判斷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 多方面對問題解決辦法進行比較,找到最方便的解決途徑。
例如,在教學《千克認識》這一課的時候,可以這樣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在多媒體中播放大白兔與小烏龜比賽 掰手腕比賽,在圖片中小烏龜還沒有用力,就被大白兔打 敗了。教師讓學生討論這樣比賽是否公平,然后讓學生回 答,得到的答案是“不公平”。然后,教師讓學生解釋為 什么會不公平。在學生看來,大白免重量大,而小烏龜重量小,相差懸殊,所以小烏龜才會輸。教師借機提出問題:“如何可以知道大白兔體重大于小烏龜?”從而引出本節 課的教學點——通用體重計測量“千克”,接著向學生介紹千克的具體概念。教師通過問題對學生一步一步地進行引導,最后引出本節課學習重點,這樣不但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提高了學生課堂聽課效率。
四、設計多樣練習,訓練思維靈活性
由于農村條件所限,加上學生見識也有一定的限制,農村小學生中普遍缺乏的能力之一為變通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計多樣的練習,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學會靈活變通,進而培養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例如,在《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組這樣的練習:(1)一桶汽油重 300 千克,用去1/3,還剩下多少千克?(2)一桶汽油用去? ? ,還剩下 300 千克,這桶汽油重多少千克?(3)一桶汽油重 300 千克,剩下1/3,用去1/3多少千克?這組練習題用的數據都相同,但是題意及解法都不同,這樣的變式練習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科目。小學生正是思維能力培養和發展的黃金時期,只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才會使學生真正地 領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學會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由于農村條件受限,作為農村小學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從學生和學校的實際出發, 采用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多 層次分析問題,以此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黃松霞 . 淺談農村小學數學創新教育[J] . 魅力中國,2009(9):20.
[2] 李建婷 . 如何培養數學教學中的思維能力[J] .商情,200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