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莉
[摘 要]本文闡述了文化自信的內涵和作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以及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途徑。
[關鍵詞]全球化;大學英語教學;學生;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2) 01-0089-03
一、文化自信的內涵和作用
當今世界,隨著全球化的到來,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在加速,跨文化的融合與沖突也隨之出現。文化全球化導致的一個后果是本國文化的完整性和純潔性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個別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產生了動搖,[1]甚至有的學生漢語文化認同程度不是很高,[2]因此我們應該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3]文化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對它們充滿信心。一個民族只有具備了文化自信,才能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文化自信有至關重要的當代價值,它可以提高中華民族文化的軟實力,為我們應對世界異族文化提供心理支持,也可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支柱。[4]堅定文化自信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要求。[5]文化自信是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石和內在需求,更是高校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動力。引導廣大師生樹立文化自信具體就是要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相結合,要與大學文化的建設和發展相結合,要與教育實踐活動的融入和滲透相結合。[6]文化自信的構成與表現多種多樣,具體表現為:能理性認識自我文化發展的歷史與現實,能為已有的文化成就感到自豪,能認識到當前文化發展道路,能關心與信任自我文化創新能力,對未來文化情景有希望和信心。[7]
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時代,學習英語是不可阻擋的潮流。英語作為一門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和國際上通用的語言和交流工具,是我們應該學習和掌握的。英語就像一個窗口,使我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這個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語學習特別是大學英語教學是必不可少的。[8]但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有個別教師過度重視英美文化的介紹和輸入,而忽略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忽略了外語教學在傳播本國文化上的作用,導致中外文化交流與傳播出現不平等,甚至出現個別大學生母語文化身份認同缺失,[9]影響了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軟實力。[10]英語的全球化對我們的本族語言和文化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和影響, [11]英語背后的西方文化使一些大學生在節日習俗、生活語言、價值觀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沖擊。[12]西方文化的傳入使中國的個別英語學習者出現了中西文化失衡的現象,他們對英美文化所知甚多,而對自己國家的文化卻知之甚少,有學者將這種現象定義為“中國文化失語”。[13]大學英語教材中介紹西方文化,媒體、商家宣傳西方文化,使個別大學生認為西方文化比中國傳統文化更優越,[14]他們在心理上接納和推崇西方文化,在行為上追隨和效仿西方行為方式,在生活方式上模仿和全盤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這導致了部分大學生價值觀的困惑和價值取向的模糊,嚴重的甚至會引發道德沖突。[15]個人的成長需要理想和信念的引導,國家的發展除了需要經濟基礎和軍事實力等硬實力外,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其中就包括了文化自信。[16]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是大學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這直接關系到中華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和中華民族的復興。[17]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1999:不戰而勝》中說過:“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18] 由此可見我們培養中國青年的文化自信是何等的重要。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途徑
(一)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大學英語教學既是教育活動,又具有社會功能,肩負著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責任。學習英語的目的是運用這一語言工具為推廣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服務,把漢語和漢語文化推廣到全世界,提高中國的影響力、國際競爭力和軟實力,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相互影響、交流和促進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價值觀、知識觀和思維方式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全球化背景下,教師應該樹立以文化作為引導的英語教學觀念,注意母語的文化繼承和發揚及加強學生的漢語文化身份認同感,同時探索能夠培養學生漢語文化英譯的能力。教師不僅教授英語知識,培養學生的英語技能,而且會影響學生的觀念和認知。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鼓吹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優越性,就會在無形之中對學生造成消極影響。學習外語的目的是讓它更好地為學生和我國文化和教育、科技、軍事等發展服務,而不是被外來的語言和文化所同化。中華民族在經歷了外來入侵和災難之后能延續至今,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傳承了下來。英語必須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橋梁和手段。教師在講解英美文化時,應該客觀地進行介紹,同時引導學生一分為二地看待西方文化現象,從而做到去偽存真。西方文化固然有其先進性,但并不意味著中華文化就一無是處。教師應當使學生形成辯證的觀點,理智地看待東西方文化。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認為西方文化比中華文化優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西方文化,注意文化的差異性,并做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吸收和借鑒西方文化的精髓,為發揚和壯大中華文化服務,使學生在具有國際視野的同時,對本國文化充滿自信,成為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教師要使學生在掌握英語的同時,保持自身的母語和文化自信。外語教育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以本民族傳統作為基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19]
(二)大學英語教學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20]
我國的優良傳統文化是大學生文化自信的來源之一。[21] 大學英語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是一項教學常規工作。學習英語的目的除了要掌握這門語言外,還要運用這個工具為推廣我們的母語和文化服務,推動漢語國際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語教學不僅僅是以服務學生的語言交流和擴大視野及個人發展為目的。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把英語教學和中國的優秀文化結合起來。在講解西方文化時,還可以把中國和西方文化進行比較,讓學生找出兩者的優點和不足,使學生既不盲目自大,又不會自卑。比如《大學英語精讀》第2冊第一單元是和女性有關的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翻譯“婦女能頂半邊天”“巾幗不讓須眉”等諺語和花木蘭代父從軍、穆桂英掛帥、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等典故。《大學英語精讀》第4冊第5單元是和醫生有關的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翻譯中醫和西醫中的術語,說明中西醫的區別,同時可以讓學生領悟到中西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我們應該根據病情需要來調理或治病,結合中醫和西醫的長處,而不是一味地貶低中醫。將大學英語教學與母語文化相結合,不僅能提高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運用能力,使英語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載體,而且能使他們感受到學習英語的作用,保持和促進對于本國文化的自信,而不是一味和盲目地崇尚西方文化。
自2020年以來,史無前例的新冠肺炎席卷了整個世界。中國政府在這場危機中,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發動全社會的力量,集中力量辦大事,使人民度過一次次危機,社會也恢復到正常的狀態。這個過程中,人民群眾響應政府號召,體現了人民的生存智慧和集體意識。這場危機使我們增強了對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播放和新冠肺炎有關的聽力和視頻內容,布置學生閱讀有關新聞材料,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信心。
(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舉辦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活動
要樹立和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可以把英語和校園文化活動以及傳統文化相結合。校園文化是大學生校園活動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對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也有重要影響。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可以利用班會活動、英語戲劇表演、英語演講和配音等,讓學生用英語表達和中國文化有關的內容,如在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可以讓學生表演和節日由來、傳統民俗活動、習俗相關的英語短劇。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可以增強文化自信,提高英語運用和表達能力,也可以讓他們用英語表達自己對于中國和西方文化的觀點。
(四)引導學生在網絡載體學習中用英語表達中國優秀文化
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對學生的上網習慣進行引導,使他們利用多姿多彩的網絡資源為自己的學習服務。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和中國文化相關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做,課堂上再進行檢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擴大詞匯量,學習有用的漢譯英的表達方式,為英語四六級翻譯考試奠定基礎,同時可以深入了解中國文化,也能提高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說課后可以讓學生多瀏覽《中國日報》英文版的網站、金山詞霸的網站等。也可以制作一些中國傳統文化漢譯英的微課小視頻和網頁,讓學生在課外學習,課堂上再進行檢查和提問。BBC系列紀錄片《美麗中國》《中國美食之旅》《中國新年》也是學生學習外語,增強文化自信的好題材。
(五)對教材內容進行改編和再創造,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批判性思維
在教材的某些課文中,會有涉及西方文化的內容,教師在講授這些內容時,可以刪減一些不利于學生文化自信培養的內容,增加能提高學生文化自信的內容。如教師在講《閱讀教程4》Gun Control: A Loaded Issue這篇課文時,可以增加拜登對2021年3月份以來發生的槍擊案的演講,以及美國歷史上被槍殺的幾個總統和知名人物,如馬丁·路德·金、美國控槍難的原因等,讓學生體會到美國人民的生命遭受槍支暴力的威脅,增強對于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
參考文獻:
[1]何春龍,賈中海,奇峰.文化帝國主義背景下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5):34-36.
[2] 楊玉,李紅.英語全球化視野下大學生文化認同現狀及教學啟示——以昆明8所高校為例[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13(01):17-21.
[3]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 -18.
[4]云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對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中)[J].紅旗文稿,2010(16):4-8.
[5]劉林濤.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質特征及其當代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4):21-24.
[6]田克勤,鄭自.堅定文化自信的三個基本維度[J].思想理論教育,2016(10):11-17.
[7]印亞軍,徐惠忠.文化自信: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石[J].常州大學學報,2014(6):23-26.
[8]沈壯海.文化自信之核是價值觀自信[J].求是,2014(18):41-42.
[9]劉軼.全球化時代大學英語教學與民族自信培養[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4(4):58-67.
[10]陳冰玲.母語文化傳承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融合----基于大學生母語文化身份構建的視角[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6(6)20-24:63.
[11]王銀泉.從國家戰略高度審視我國外語教育的若干問題[J].中國外語,2013 (2):13-24,41.
[12]胡曉瓊.全球化環境下Global English的發展趨勢及對中國英語教學的啟示[J].國外外語教學,2007(2):16-23.
[13]楊玉,李紅.英語全球化視野下大學生文化認同現狀及教學啟示----以昆明 8所高校為例[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13(1):17-21.
[14]宋丹丹.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均衡傳播中西文化[J].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報,2007(2):30-33.
[15]余芬蕾.后殖民語境下大學英語學習者文化身份認同的調研[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3):71-73,96.
[16]張志娟,秦東方.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培育途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126-130.
[17]胡玉榮.價值觀維度下的國家文化安全[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179-182.
[18]項久雨,吳海燕.培育文化自信與價值觀自信: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2016(10):18-24.
[19]胡蝶,陳曦.文化自信視域下的高校外語教學[J]. 人民論壇,2019,(11):134-135.
[20]查理德.尼克松.1999:不戰而勝[M].譚朝潔,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88.
[21]王景云.全球化視野下大學生文化自信建設探究[J].教育探索,2008(6):9-10.
(責任編輯: 王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