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柳萍

【摘要】初中數學,因為內容比較多,難度比較大,再加上具有較高的邏輯思維要求,所以初中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感覺數學學習比較困難,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學習興趣不斷下降,學習成績也越來越低。為了改變學生的這些狀況,實現“減負增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果,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的激發出來,從而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減負增效;高效課堂
初中數學,因為內容比較多,難度比較大,再加上具有較高的邏輯思維要求,所以初中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感覺數學學習比較困難,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學習興趣不斷下降,學習成績也越來越低.為了改變學生的這些狀況,實現減負增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果,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的激發出來,從而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通過多年的教學探索、實踐,下面是本人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效果的幾點做法。
一、從“情”方面著手
在數學教學中,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來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并自覺積極地進入學習狀態。
比如在講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的乘方》這節課時,拿出一張報紙說:“這張報紙厚度大約只有0.1mm,對折,它的厚度大約是0.1×2=0.2mm,那么對折20次它的厚度大約有多高?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它的厚度大約為0.1×20=2mm,實際上它的厚度是105m左右,比30層樓還要高”。在同學們驚奇和疑惑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交流怎樣計算得到的,然后跟學生一起計算得到結果,紙對折一次厚度大約是0.1×21=0.2mm,對折二次厚度大約是0.1×22=0.4mm,……當對折第20次時,其厚度大約為0.1×220=1048576mm=104.8576m。這種緊扣教材又生動有趣的引入,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了,促使學生主動思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是提高課堂效益的關鍵,它有利于學生學會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愿望,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對“動”方面給力
“動手操作”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直觀感受,再經過手腦并用,便可建立清晰鮮明的表象,從而培養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更好理解掌握數學知識。
比如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理解,就可以通過“動手操作”活動獲得直觀感受。教師先引導學生得到180°的方法,可以①量角器測量,②平角180°,③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這些方法都可以得到180°。然后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頁紙,剪出一個任意三角形。根據得到180°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下面操作
操作一:用量角器分別測量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大小,并求和。
操作二:記所剪出的任意三角形為△ABC,剪下∠A和∠B,把∠A放在∠1位置,∠B放在∠2位置(如圖1),就可以發現CD恰為BC延長線。把三個內角拼成了平角。
操作三:將剪下∠A放在∠1位置(如圖2),就可以得到三個內角構成的同旁內角。
通過上面操作,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進行觀察、分析、探索、猜想、歸納,從而親身體驗數學、理解數學,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
三、在“想”方面引導
“想”即是數學思想。數學中有很多重要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分類討論思想,轉化思想,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它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策略,隨時隨地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并會應用它進行解答問題。
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必須是在教學與解題中經過循序漸進和反復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有所領悟。比如分類討論思想,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就涉及到幾何體的分類,引導學生對幾何體進行分類,幾何體可分為柱體、錐體、球。解答問題:“用平面去截一個幾何體,如果截面的形狀是長方形,你能想象出原來幾何體可能是什么嗎?”,首先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這道題,然后及時引導學生對幾何體分類,可能是球嗎?錐體嗎?柱體嗎?對各種情況進行分類討論,有哪些幾何體截面形狀可以是長方形,只有柱體可能,柱體又可分為棱柱和圓柱,這二種都可以截出長方形,這樣就不會漏掉圓柱或棱柱,從而正確解答問題。
在教學中反復引導、逐步強化數學思想方法教學,使學生逐步掌握它的精神實質,并逐步形成數學思想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四、在“整”方面發現
“整”即整合知識。教師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標準把有關知識進行整理、分類、綜合,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整理知識,也可以通過教師出示問題、題目等形式,讓學生回顧所學的知識點、方法及規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比如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銳角三角函數這節課,教師就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對這節課相關知識進行整合。首先進行提問,這節課學了哪些知識?它的解題方法和思想方法有哪些?其次教師再出示相對應題型讓學生進行思考解答。最后緊扣題目讓學生進行廣泛交流討論回答剛才的提問。這節課的重點知識是三角函數的定義,它的應用條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在解答這類問題時首先要尋找直角三角形,沒有直角三角形就要作輔助線構造直角三角形。求一個角的三角函數值,若含這個角的直角三角形求解比較困難時,常轉化為用這個角的等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求解,即用到了轉化思想。求邊長,常采用設未知數,建立方程(組)的方法來求得,應用了方程思想。
教師指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基本知識、數學思想方法及解題規律、技巧等,使學生進一步整合完善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綜合能力。
五、往“思”方面拓展
“學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反思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要的地方,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反思性學習。
以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船有觸礁危險嗎》為例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在學生解完了“想一想”“做一做”“隨堂練習”后,啟發學生對這些題目的解題過程進行類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題目:請同學們再看看以上的解題過程,特別要注意在這些過程中相同方法的歸納概括,通過類比反思你能發現什么?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并在討論中發現,這些題目表面雖然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卻有如下幾點相同:1.都有一個實際背景。2.都用到了銳角三角函數定義。3.都用到了方程知識。4.都用到了幾何知識。通過解這幾道題的過程反思,發現它們都運用了同一個解題模式,就是實際問題幾何化,幾何問題方程化,而列方程的依據正好是剛學過的三角函數的定義,這樣就把幾道題的思考過程和解題過程統一成了一種模式。通過對這幾道題的解題反思,學生對解決這類問題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對反思的對象和方法都有了一些體會。
經常鼓勵、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后反思,既能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又能構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情境。同時解題后經常通過反思題目特征,加深對題目本質的領悟,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從而促進知識的遷移。
總之,我在課堂上緊緊圍繞“情”“動”“想”“整”“思”進行有效教學,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斷得到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2021年初三升中考試中,我所教的班級平均分在全縣二十多間中學中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績。今后我在教學中將繼續探索、實踐,將“減負增效”落實到教學課堂上,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牛星惠.核心素養下數學“課堂小結”的探索[J].中學數學雜志,2020(4).
[2]李樹臣.加強思想方法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養[J].中學數學雜志,2017(10).
[3]浦敘德.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課時創新解讀與整體設計[J].中學數學,2018(2).
(責任編輯:洪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