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芳
摘 ?要:初中階段,學生第一次接觸物理課,這是培養學生物理素質的關鍵期,指導孩子們學會好的學習方法,對孩子們學好物理課程有很大的幫助。大多數初中生在接觸了物理知識之后,都覺得物理挺難的,甚至還有少數學生對物理課產生厭倦心理,更有甚者,直接放棄了物理課程的學習。作為初中物理老師,在面對這樣一個局面的時候,要積極改善自己的教學模式,將生活化教學方法積極應用到物理課教學實踐中,讓學生愛上物理課,讓他們更加積極的學習物理知識。所以,筆者在本文中探討了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該怎樣進行生活化教學模式的設計。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
日常生活中,很多現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識來解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倡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積極使用生活化教學模式。鑒于此,在本文中,筆者分析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策略,希望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一定的幫助。
一、課堂導入環節的生活化設計
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導入環節,能夠指引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高效學習中,為后面的課堂教學打好基礎。比如說,教師在教授汽化知識時,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中,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現象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我們平常洗完澡,走出浴室的時候,會有什么感覺呢?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給出答案:冷。教師繼續問:為什么會感覺冷?這個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進入了思考環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帶領學生從課本中找到了答案:“汽化會將熱量帶走”。然后,教師再為學生講解汽化原理,這時候學生就可以很深刻地理解這一原理。還有一些物理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見,亦或是這些知識解釋起來會有很大的難度,那么我們就要用先進的教學技術(例如:多媒體)將這些難懂的物理知識進行演示。比如,我們在學習“光的直線傳播”時,在導入環節,為學生播放日食產生的過程,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教師這時就可以發問:為什么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月亮經常是“半邊臉”呢?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爭相回答,此時,教師就可以將“光的直線傳播”引入答案中,這樣既可幫助學生迅速調整、進入學習狀態,又可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
二、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設計
就初中物理而言,以前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過程非常被動,學習興趣極低。所以,教師要把生活化教學模式積極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指引學生將物理知識和日常生活相結合,這樣,他們就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識,同時,學生的生活體驗也會越來越豐富。比如:學習“力學”時,教師讓學生拍打課桌,指引學生感受一下拍打力度和疼痛感之間的關系,拍打越用力,就越疼痛,這一過程會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學生在學習“物態變化”時,會經常將物態的三種形式搞混了。這時,教師可以指引同學們做個小實驗:把一塊冰放入鍋中進行加熱,冰塊是水分的固體形式,加熱后變成水,成為水分的液體形式,然后隨著溫度的增加,鍋中的水變成了水蒸氣,這是水分的氣體形式,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物態變化,而他們對物態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對物態這一知識點也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教學實驗的生活化設計
實驗,是物理學科的基礎。實驗具有極強的實踐性、邏輯性。所以,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務必要重視到實驗的重要性,同時,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到物理課程的實驗中,指引學生用物理實驗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實踐能力、認知水平均可得到極大的提升。比如,教師在教授“摩擦力”時,可以做一個這樣的實驗:讓學生準備兩個空的礦泉水瓶(我們給它們編號A和B),把蓋子擰緊,然后在A的蓋子上抹上適量的油,然后讓學生試著打開瓶蓋。經嘗試會發現:A瓶的蓋子很難擰開,而B瓶會相對容易很多,為什么?因為我們在打開瓶蓋時,抹油的A瓶會讓手和瓶蓋之間的摩擦力減少,這樣蓋子就很難打開。而沒抹油的B瓶,手和瓶蓋之間的摩擦力較大,所以擰開瓶蓋就相對容易些。學生在對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之后,再來給他們講摩擦力相關的知識,他們就會很快理解并記憶深刻。再比如,當教授“壓強”時,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實驗讓學生來感受壓強。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來一支圓珠筆,讓他們手指分別按住筆的兩端,問他們手指的感受是否一樣,然后再拿出一個釘子、一個錘子和一塊木頭,用錘子分別試驗釘釘子的尖頭和鈍頭,學生可以發現,尖頭很容易釘入木頭,而鈍頭則很難釘入木頭。這時,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會出現上述現象呢?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壓強來給學生進行解釋,如此,學生不但可以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壓強,還會覺得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務必要緊緊圍繞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如課堂導入、課堂教學、實驗教學)中積極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受到一個生動的、形象的、全新的物理課堂。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改善學生對物理課堂的態度,都有很大的幫助。學生會更加積極地、主動地學習物理課程。生活化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后期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2]何梅.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
[3]趙廣.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35):85-86.
(作者單位:貴港市港南區第二初級中學,廣西 ? 貴港 ? 5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