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虹霞
摘 ?要:本文結合Go for it人教初中英語七下Unit 4 Don’t talk in class教學實例,分別從整體制定單元目標,整體組織單元內容,整體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探討了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關鍵詞: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單元整體設計
近年來,素質教育理念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對教師的教學設計革新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單元整合教學是根據現行教材以主題單元構建的方式編排的特點而設計的教學模式。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和活動。它的優點是整合了單元可以重組的知識點,減少了學習的時間,增加了英語實踐活動的時間。Go for it 人教英語教材一律按單元進行設計和編寫,大多數教師都對著主要模塊進行教學,各個模塊彼此孤立而缺乏語境或主題的銜接。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有利于對教材的有效整合達到對教材使用的高效性和實效性;可以有效突出知識、技能、情感等目標的融合性;可以充分體現學習領域目標達成的針對性和可持續性以及延伸;更能突現單元主題和學生語言能力目標間的相關性;同時還進一步激發教師參與課程開發與利用的主動性。那么如何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切實發揮其功能作用呢?本文將結合人教七下Unit4 Don’t talk in class 教學實例探討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一、整體把握課標制定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要對教學進行整體設計,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新課標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了二級教學目標: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規定了具體的教學目標,使英語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目標更加多元化。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宏觀把握單元主題目標,找出課時之間的聯系點,制定單課目標。
現行教材是以主題單元構建的方式來編排的,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通過一個單元模板實現某一方面主題的教學,學生通過學習相對完整的詞,句,段,再到篇的知識體系。通過知識體系的呈現再來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
通常我們會用這些方式來闡述教學目標:完成……活動、任務;運用……語言、結構;采用……話題、語境;通過……方式、策略;體驗……情感、文化。其中,完成……活動、任務直接放在了第一位的位置,因為任務型教學是學習英語、運用英語最有效的方式。
二、精心備課,整合教學內容
(一)備單元主題,整合單元教學目標和單元重點
例如:七下的Unit 4.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talk about rules 而單元重點就是rules。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先弄清楚單元整體的目標然后開展我們的教學活動。
(二)整合教材,重組板塊
而且教師還要做到胸有全局,進行整合教學。教師要重視教材內容的整合,準確把握教材主體,教材是第一位的法定文本,但教材不是圣經,它是主要的教學資源之一,因為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套教材完全適合你的學生。所以需要老師們整合、調整、補充。整合就是多元教材的配合(1+x 模式)。調整就是自我配合,靈活使用。補充就是相關資源的配合,進行適當的拓展。在教學時,可根據需要打亂教材編排循序,將相關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
【案例】七下Unit4 Don’t eat in class重組板塊,確定6個課時:Subtopic:Period 1 Section A(1a-1c),Period 2 Section A(2a-2c),Period 3 Grammar focus,Period 4 Setion B(1a-1d),Period 5 Setion B (2a-2c) , Period 6 3a-self check。圍繞“單元主題”,進行語篇間的關系重構,提高英語教學整體綜合效應。
(三)整合單元素材,再構文本
文本再構就基于教材和學習對象的原有知識水平把教學內容重新組合的過程。包括:基于教材再構、基于文本情況再構、基于學生情況再構和基于教師自身特點再構。運用“文本再構”的最終目的是讓為了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效,體現英語教學中對五語——語法、語音、語義、語境、語用的研究。
(四)文本之間的關系
一個課時中會出現一個或多個文本,文本分為書面文本和口頭文本、主體文本和輔助文本;那么一個單元幾個課時就會出現多個文本,這些文本相對獨立完整又相互關聯。我們在再構單元中主體文本時,要關注主體文本之間的聯系。它們之間具備統一性、系統性、連續性、遞進性和反復性。
三、整體處理文本優化教學設計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應充分考慮以語境式教學為主,以任務型教學為途徑,以師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體驗情感、感受文化的過程為目的,進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聽說讀寫層層推進
習得語言是不斷復現再復現的過程,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以各種活動和問題滾動、復現語言知識。
【案例】七下Unit4 Don’t talk in class.第一課時:Section A 1a-1c與Grammar focus的3a可以進行整合。通過1a-1c的聽說課關于school rules延伸到library rules ,既進行了適當的拓展也操練了祈使句。Period 2: Section A(2a-2d)可以與后面Grammarfocus3的進行整合。第二課時繼續是聽說課,通過聽說到筆頭的操練。讓學生能熟練運用情態動詞和祈使句。第一、二課時主要目的是學生能夠整體感知核心內容,獲取信息;初步感知核心詞匯和句型,進行簡單表達。第三課時就是一堂體驗課,通過一系列活動的設計。完成Grammar focus的my dream school 的設計,也就是單元主題的升華,達到操練和運用相結合。四上Unit5 Dinner’s ready:。第四課時進一步加深前面課時體驗,學生基本掌握祈使句的句型和情態動詞的表達,能夠通過聽力技巧抓住關鍵詞來談論family rules。從校規到家規完美轉變第四課時的Section B(1a-1d)可以和后面的self check part 1 進行整合。將該部分設置成課堂活動,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達到了操練。第五課時Section B(2a-2c)與后面的3b進行整合。本堂課是單元主題的升華,體驗文化差異;提取文本內涵,提煉情感態度;能夠正確書寫核心句型。第六課時學生能熟練運用詞匯、句型,仿寫與話題相關的小作文。
(二)語境創設環環相扣
學生應將學習情境視為一個整體來感知,教師更應努力把學習情境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給學生。單元整體設計應考慮各課時間的銜接,設置期待或留有懸念等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使之內化為可持續穩定的學習態度。
【案例】七下Unit 4 Don’t eat in class,整體創設語境如下:
第一課listen to the school rules,通過聽一段conversation。對話是老師與兩個同學之間主要是圍繞校規展開。讓學生先體驗校規如何表達校規。對話的場景就是在學校,在對話談論規則的語境中初步感知核心詞匯和句型,再與后面library rules的整合。讓學生感受規則的重要性。第二課時What can we do and what can’t we do 的聽力情境的設置,情境的創設是通過兩個同學自己談論school rules的情境,進一步感知祈使句和情態動詞的運用。到后面與Grammar focus中的3b進行整合,對聽力和筆頭相結合。同時感受規則對我們的幫助。第三課時Grammar focus的活動設計,本堂課主要是一堂活動課,設you’re your dream school. 學生很感興趣。通過給學生設計任務,讓學生先自己制定規則,通過用祈使句和情態動詞的呈現,培養學生交際和合作能力。達到課堂高潮。第四節課聽說課的設計是通過聽family rules,引導他們聽如何表達family rules,然后創設情境,What do you think of Dave’s family rules? 創設活動與單元的self check 中的Timmy the Mouse’s family rules 的結合。使學生明白老鼠都有家規,even people。第五節課是reading。進一步滲透規則的重要性,從談論別人家的規則聯系到自己家的家規,情感升華到規則的重要性。第六節課是寫作課,創設的情境通過一個flash(班上同學談論家規的視頻),迅速帶領他們進入課堂,進入到本堂課的主題,寫作。
(三)拓展活動,鞏固教學主題,語量輸出步步為營
單元整體的教學設計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同時強調學習的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學生從會說幾個單詞,幾個單句到能夠輸出小語段,最終形成“語用具體語言的能力”,同時也充分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與興趣。
【案例】七下Unit 4 Don’t talk in class語言輸入、內化和輸出過程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先輸入規則的一些句子,讓學生初步體驗祈使句的結構。通過聽力中語言的輸入到后面的library rules的輸出。能簡單的模仿寫出祈使句。第二課時在Listen and write中站看。通過一段對話的輸入,到role conversation再到輸出如何運用情態動詞正確表達規則。第三課時是主題活動,your dream school ,先discussion。到學生自己的呈現,再到老師的引導,最后讓學生用writing,運用祈使句寫出自己夢想的學校。第四課時和第五課時都是先通過輸入單詞和句型和重點結構然后到活動的設計落實到我們的文本輸出。第六節課就是一堂水到渠成的寫作課,也就是本單元的主題輸出。六個課時的輸出都進行了教材的整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結束語
單元整合教學設計打破了現行的逐個部分講讀的固有模式,對學生而言,形式新穎,教學靈活,節約了教學時間,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我們老師而言,通過單元備課和整合教學,提高了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整合教學資料的能力,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使教師理念發生了轉變、課堂執行力得到了提升;更關注單元知識的聯系,從而使教材分析更透徹;更關注學情分析,從而使課堂更接近學生需求;更規范教師的教學設計,從而使課堂更有效。當然在單元教學設計時,需要教師對教材的吃透,往往教師會忽略一些細節(比如情感升華)這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顧立寧. 學習·實踐·研究[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011.
[2]陳俊. 做幸福的教育人[M]. 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5.
[3]陳琳. 辯證實踐外語教育途徑[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3.
[4]章兼中. 英語課程與教學論[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6.
(作者單位:衡山縣實驗中學,湖南 ?衡山 ?4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