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 ?要: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國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教育教學,體育這門學科在鍛煉學生身心的基礎上,可以有效地實現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本文以體育核心素養為基礎,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豐富完善中學體育作業設計,確保嚴格落實五項管理規定,讓體育作業和鍛煉身體相結合,開展體育教學,傳授知識、立德樹人、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引導學生綜合發展。
關鍵詞:體育教學;核心素養;作業設計
體育教學中蘊含了大量豐富的情感,可以提高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將體育教學與德育聯系起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和個人素質。而擁有良好品德的學生,將會在未來為社會貢獻出更多的力量,實現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接班人的目標。
體育核心素養是學科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獲得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應堅持師生平等、民主和諧的原則,將過去傳統的舊觀念摒棄。以全新的教育策略和新型的教學理念,駕馭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建立體育激勵機制,指定評價標準,組織開展運動成果展示,體育競賽等活動。體育教育倡導“回歸生活和社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以人為本的思想。通過開展課內外教學,建立社會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真正實現了知情意行的統一。在核心素養下開展體育教育教學,應有組織的選擇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堅持”從能夠做的地方開始”,深化教育教學。以核心素養為出發點,以綜合發展為目標,實施體育活動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創新各種學習活動,注重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勇敢的提出問題,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自發的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并加以實踐,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讓學生們體驗運動,熱愛運動,讓體育這門學科實現真正的價值,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健康發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讓學生在獲得新知的基礎上提升心智,提升對自我、對生活、生活、未來和生命的人生高度,反哺其它學科的學習。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完善體育作業設計呢?首先我們應該將體育作業分成三部分,分別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完成。課前的預習作業要使學生能夠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知識盲點,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課中的學習作業,要提升學生的求知欲,保障學生學習到正確有效的鍛煉方法;課后的復習作業,要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持續鍛煉的好習慣。
一、課前預習,打造“高效,快樂,成長”教學模式
課前,制定預習作業。老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老師潛心專研、精心備課,做足功課,圍繞教學目標把握好課程進度和課時計劃,梳理出整堂課的知識要點和知識要素,引領備課、交流、學習,聚焦課堂的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學生對本節課的印象。體育教學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可以設置各種情境引入預習作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有氧運動前,可以先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有氧運動的內涵是指主要以有氧代謝提供運動中所需能量的運動方式,有氧運動包括步行、快走、慢跑、競走、跳健身舞、跳繩等多項運動,其好處是有利于減肥,可以增強心肺耐力,可以在課前自己嘗試練習一下,思考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各自的特點和區別。使學生的參與度、學習熱情提高,學習內容豐富,以學生為基礎,以高效體育課堂為突破,以課堂學習為引領,同時凸顯多彩活動,以在教學活動中起到帶動作用,既有心中的目標,又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夯實的體育技能。讓每位學生有所思有所悟,以學生為主體,打造“高效、快樂、成長”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進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拉近了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讓他們更深切地體會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課前預習過程也成為了教師合作、實踐、創新的研究過程,真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好的孕育新希望,踏上新征程!
二、課中學習,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課中,制定學習作業。根據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老師要從傳統的教學理念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思辨課堂”轉變,我們需要改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向多元的教學課堂模式轉變,還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評價。老師在“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導下,設計關鍵環節材料,增強了體育課堂的趣味性,老師們靈活運用“導、學、議、展、評、結”六環節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亮點紛呈。設計新穎獨到的主題觀點,扎根前沿的理論基礎,結合實例,深入淺出地向學生教授基于身心健康的體育課程。在認真分析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礎上,以健康快樂為出發點,以綜合發展為基礎,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能夠主動參與并且進行多向交流,創新各種體育活動。注重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勇敢的提出問題,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自發的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并加以實踐。在體育課堂上進行小組活動。小組合作有利于改變原本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從而形成新的小組合作模式,建立和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方式。例如,讓學生們分組進行跳大繩比賽,每隊10人,其中2人搖繩,其余8人跳繩,跳繩隊員依次進入且必須在進入后成功跳繩一次,方計次數一次,若有人在跳的過程中失誤致使搖繩中斷,則不記為通過,失誤隊員緊跟上一隊員,跳大繩比賽規定時間為3分鐘,以成功跳過次數多少判定勝負。若兩隊最終成績一樣,則看失誤的次數,失誤次數少的隊成績領先,如仍相等,則加賽一次2分鐘跳大繩。新的學習方式可以涉及到動機與態度由被動到主動到自主,有利于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學生在合作中相互成長,取長補短,改正自己的錯誤,發現別人的優點,促進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在實際中發掘了他們的探究精神,培養了他們刨根問底的性格。以點到面,能觸類旁通,使學生善于總結聽說學習中的技巧,并能學以致用,同時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反饋學生體育技能的問題和優勢,幫助提升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升綜合素質。
三、課后復習,實現“知識,能力,德育”核心素養
課后,制定復習作業。通過學生對動作的完整練習,使學生的動作質量逐漸得到穩步提升,達到技術動作精益求精,最終符合技術標準。首先要研制復習目標,要體現從學科知識、技能的掌握,打破唯知識論強化能力的發展,素養的形成,關注運動的獲得過程。復習的內容可分解進行。在復習中,要注意動作和技能的比較和運用,力求對所學的知識從局部到整體地融會貫通,抓住重點,有針對性地復習作業,制定復習作業要因材施教,可以根據性別、運動能力、體質等來劃分等級,不同等級進行不同程度的體育鍛煉。可以做到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利用學習到的體育知識來保護自己。也可以延伸課堂內容,讓學生們學會關注國內外體育賽事,在培養學生愛國熱情的基礎上鞏固課堂知識,鍛煉身體健康。從一章一節中跳出來,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提高自我調節和抗挫折能力,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錘煉學生的性情,培養學生的思想行為和體魄,使學生實現核心素養綜合發展。在學習方面也可以一改常態,設計一部分有創新思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實現“知識量、能力量、德育量”三大核心目標。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時刻關注核心素養,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享受探究的奇妙歷程,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讓探究之花常開不敗。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中蘊含了大量的健康知識與技能,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將體育教學與其他教學整合起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個人意志。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馬上就能形成的,我們應該在對知識的不斷追求中進步,在對學習的反思中提高。無論課前還是課后都能很好地依托體育教學的宗旨,詮釋核心素養在體育教學領域中的落實,并且指出教學設計要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感知鍛煉、應用實踐、遷移創新,融語言、文化、思維為一體,立體全面的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以全新的教育策略和全新的教學理念,計劃和實施體育教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讓學生在鍛煉的同時提高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席云峰.小議《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和方法[J].運動,2018(10):99-100.
[2]白鴻英.新課標背景下體育作業的設計與思考[J].成才之路,2021(10):94-95.
[3]劉莉.優化體育課堂作業設計實踐與思考[J].進展:教學與科研,2020(8):162-162.
[4]尚力沛,程傳銀.核心素養、體育核心素養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概念、構成及關系[J].體育文化導刊,2017(10):130-134.
[5]廖勇娟,曹慶榮.如何在教學中落實體育核心素養[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12):120-121.
(作者單位:江蘇省懷仁中學,江蘇 ? 無錫 ? 21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