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穎
摘要:機場建設前期工作是我國民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項目前期研究是決定機場工程品質和價值的關鍵環節。機場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應符合國家及行業基本建設程序的要求,也是論證項目建設必要性、合法性、建設方案及投資合理性的關鍵步驟。
關鍵詞:機場建設;運營;前期工作
一、我國機場建設前期規劃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的經濟增長繼續保持相對較高的發展態勢,增加航空運輸,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建造智能機場,是滿足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機場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存在的問題
專業技術復雜,部分專業論證深度不夠。機場建設前期工作一般包括機場選址、立項(預可行性研究或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總體規劃、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在專業劃分上,機場建設不同于一般的房建、市政工程,有場道工程、目視助航設施、空管工程、航行服務分析等民航專業領域,同時還與動力及電信系統、消防、土建和油料等專業的銜接。在不同階段上,同一專業分析的側重點及深度也不同,例如在選址階段除了綜合考慮地面與空域條件的適應性,還要對擬建場址的氣候條件進行分析,氣象條件復雜的場址還應建設臨時氣象觀測站,并與當地臨近氣象臺站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相關性分析,基本確定了跑道的方向和方位,而在立項階段則主要是對氣象統計數據的進一步復核,一般情況下跑道方向和方位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在專業技術復雜的背景下,設計人員往往僅對其專業對應的工程論證更加充分,不擅長的專業一帶而過,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各專業銜接不夠完善,禁不起推敲,從而影響建設方案的確定,反復修改的過程中,影響了項目的進度。
涉及溝通的部門多,協調難度大。機場建設前期除了機場本身技術方案的論證,還涉及與周邊城市發展、環境、土地、空域、社會穩定風險等方面的協調與落實。例如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還應論證場外供水、供熱、供氣、排水等市政配套方案,需要與地方有關的規劃、國土、人防、消防、環保、文物、安全、衛生等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并取得有關協議或批件。由于涉及溝通的部門多,大大增加了協調工作的難度,雖然各部門各司其職,但仍應考慮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統一,確保項目建設的完整性。其中,應特別注意與軍方的溝通,尤其是軍民合用機場,在前期工作各階段應充分切實征求到軍方的意見,以利于項目的推進。
業主方缺乏專業性。如前所述,機場建設項目有其特殊的專業性,隨著我國設計市場的逐步開放,越來越多的非民航專業工程設計院開始進行機場設計,雖然專業水平與民航專業設計院有一定的差距,但通過評估評審、專家審查等專業性指導,基本能保證規劃設計水準。但業主方,尤其是新建的地方支線機場,前期工作大部分由場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組建機場建設辦公室,工作人員基本沒有接觸過民航相關報審、專業設計等工作。項目建設業主方是項目全壽命周期最重要的一方,需要全面與設計、咨詢、審批以及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溝通,但由于缺乏專業性,在溝通具體建設方案時不能進行統籌全局的考慮,導致項目必要性論證不充分、建設方案和投資不合理,影響了項目進度。
項目實施階段的變更多。需求變更、設計變更、超概算等問題,是項目實施階段經常會遇到的情況,有關部門針對該類變更也出臺了有關的辦法和規定,包括設計變更應履行的變更程序、概算調整的定義及條件等,均有較明確的指導意見。但反觀出現這類問題的原因,根源是前期論證工作不扎實、論證不足所導致的,業主、設計等各參建方沒有充分重視前期工作的嚴肅性,同時,在后期沒有按照有關規定的要求履行變更手續,到項目審計時便出現了問題。目前,有些大型機場集團及其他業主方已經意識到該問題的重要性,正在積極探索通過加大前期工作的項目管控,充分論證,減少需求、設計變更及超概算等問題。
三、對策建議
委托專業機構參與,提高規劃設計水平。結合近幾年咨詢工作經驗,我們在對項目進行評估評審的過程中,逐步在增加、細分專家團隊的專業,不因專業小而忽視、不因非專業而規避。因此,業主方在委托設計時,應將航行服務研究、氣象分析、電磁、地勘等專業性較強的內容,委托專業機構參與,或者由設計方牽頭單位把不擅長的領域外包給其他專業機構進行研究。其中,也存在不屬于技術專業的內容,例如地方債務分析、征地拆遷等涉及地方經濟、國家政策的問題,也是設計方薄弱的地方,也應適當邀請有相關經驗的人員參與進來,提高規劃設計水平。
抽調有經驗人員,強化業主方專業性。項目建設參與方最重要的是業主方,改擴建機場一般已具備較成熟的團隊負責機場的建設、運營工作。新建機場的業主方一般是由場址所在地(市、縣級)政府有關部門組建的機構,而新建機場前期一般需要地方省級部門上報國家進行審批,也就是省級范圍內的新建機場可歸口同一管理部門,因此,可抽調有經驗的人員具體參與、指導業主方的前期工作,增強業主方的專業性。在以往的工作經驗中,西北某些省份有過類似的經驗,綜合來看有利于項目的推進。
將建設運營一體化理念納入前期工作中。民航局關于打造品質工程提出了“七化”舉措,在建設運營一體化方面也別指出:要處理好不同階段間的關系,項目前期考慮工程建設與運營需求的融合。項目各階段不應獨立存在,應遵循機場建設與運營的客觀規律,充分理解建設運營一體化的目的和意義,應能做到根據項目規模和特點成立項目管理機構,合理配置建設技術人員和運營管理人員,確保建設方案與運營需求協同;考慮各類用戶需求和運營管理的成本、運營模式、設施設備維護等各種要素,同時邀請經驗豐富的運營人員參與規劃設計,確保建設方案與運營需求充分銜接,達成深度共識;構建規劃、工程、財務等多部門、多環節的共同審核機制,促進投資與建設環節的一體化、協同化;注重與運營階段的信息交互與共享,搭建建設部門與運營部門充分溝通的平臺等。
參考文獻:
[1]張中凱.民用機場建設項目集成管理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20.
[2]伍丁.機場建設管理社會化和管理模式多樣化[J].中國民用航空,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