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麗梅
摘要:近20年來,隨著“確保開端”等項目和一系列政策法規的頒布實施,英國幼兒社區教育通過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充分利用資源,提供多種服務,國家、地方統籌管理,家庭、社區、幼兒園共育等措施,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從英國的措施中可以得到促進幼兒社區教育的啟示:針對社區教育制定更為明確具體的幼兒教育政策法規;增加資金投入,縮小發展差距;增加培訓與教育,提高資源利用率;真正做到幼兒園、家庭、社區共育,促進我國幼兒社區教育發展。
關鍵詞:英國;社區教育;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2)01A-0061-05
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2016年《幼兒園工作規程》強調:幼兒園應當加強與社區的聯系與合作,面向社區宣傳科學育兒知識,開展靈活多樣的公益性早期教育服務,爭取社區對幼兒園的多方面支持。近年來,我國的幼兒社區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由于起步晚,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如社區資源未能充分利用、幼兒社區教育發展成效不突出、沒有強而有效的制度規范等問題。近20年來,英國幼兒社區教育隨著“確保開端”等項目和一系列政策法規的頒布實施,通過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充分利用資源,提供多種服務,國家、地方統籌管理,家庭、社區、幼兒園共育等措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其經驗和做法可以給我國幼兒社區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一、英國幼兒社區教育的有效舉措
(一)提供充足資金,保障正常運行
英國政府為解決當時社會出現的諸如低齡懷孕、青少年犯罪、年輕一代讀寫算能力缺失、貧困人群遭受社會排斥等問題[1]22,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1998年推行的“確保開端”項目。
“確保開端”項目,以社區為依托,面向學前兒童及其父母提供綜合服務,旨在通過醫療保健、免費學前教育、兒童保育、家庭支持等服務,為兒童及其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2]5。“確保開端”項目提出在社區建立兒童中心,給社區家長和兒童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及相應的設備。項目每年給兒童中心提供基金,而且基金數額不斷增加,以確保相應的服務和措施得以落實。關于如何分配和使用基金的問題,英國建立了一套機制,將“確保開端金”分為撥款、地方計劃、資本資金三部分。撥款部分為基金的主要部分,地方當局將撥款分配給其下屬的兒童中心,或將撥款給低收入的家庭用于兒童保育;地方計劃部分的資金只能用于兒童中心;資本資金部分用于創建新的兒童中心和維持現有的兒童中心[1]23。“確保開端”項目基金有明確的用途,不易濫用或造成資金的浪費。兒童中心作為幼兒社區教育非常重要的依托機構,有“確保開端”項目提供的基金作為保障,得以正常運行。
(二)充分利用資源,提供多種服務
“確保開端”項目是一項典型的家庭、幼兒園、社區合作項目,強調以社區為依托,吸引社區參與,調動社區中可調動的力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3]。兒童中心整合各種資源,提供多種服務,包括早期教育服務、保健服務、家長培訓等,只要孩子和家長去兒童中心,就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務,其需求便能得到滿足,非常便捷。“確保開端”項目借助與各個社區的積極合作,建立了學習聯合會,定期開展活動,幫助幼兒改善游戲和學習的態度,提高幼兒學習的成功率,并通過開展親子游戲和文藝活動,為幼兒提供與人交往的機會,以此增加幼兒的社會認同感,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展。同時,聘請保育方面的專家,面向社會舉辦各種形式的科學育兒講座,并向社會印發一些科學育兒的刊物,利用電子媒介傳播科學育兒知識等[2]26。考慮到需要維持生計的父母可能無暇顧及孩子的保育與教育,為保證保育和教育不缺失和滿足質量要求,“確保開端”項目培訓一些退休人員作為志愿者,為兒童得到更好的養護保駕護航[4]。此外,為解決處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兒童缺少成長所需要的書籍和玩具等問題,“確保開端”項目利用流動玩具圖書館,即大型汽車,將書籍和玩具送達需要的地方,供兒童借閱和使用。可見,英國幼兒社區教育充分利用了政府給予的資源,社區的資源,如退休人員、電子媒介等,為社區家長和兒童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服務,促進了家長和兒童多方面的發展。
(三)國家體制,地方管理,統籌實施
英國采取了“國家體制、地方管理”的策略,中央政府成立監管小組,負責方案的組織與實施,地方負責組建協會、基金會,倡導志愿者、社區組織、保健工作者、教育者、家長共同合作,進行管理與實施[5]34。國家發揮其權力和作用,進行統籌和組織,同時,地方的管理并不會因此受到限制,而是很好地聚集和運用國家政策與資源。國家和地方權責明確,分工合理。項目實施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其目標和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針對20%最需要的貧窮地區,落實相應的計劃和措施;第二階段,將計劃和措施覆蓋最貧困社區和一般貧困社區;第三階段,擴展至所有剩余的貧困地區,滿足他們的需要。兒童中心通過這三個階段提供的社區服務,將各個地區教育存在的巨大差距逐漸縮小,一步一步地緩解教育不公平的矛盾。社區教育在發展中形成了教育指導網絡,如蘇格蘭政府的國務秘書處專門設立了社區教育顧問委員會,并在蘇格蘭的十二個地區及三個島嶼設立了分會,形成了社區教育的指導網絡,實現了社區教育與社區服務相結合[6]。這些措施直接或間接地給幼兒社區教育發展帶來了積極影響。
(四)幼兒園、家庭、社區共育
英國的幼兒園場地相對較小,戶外運動器械,特別是大型器械數量不足。相比之下,社區的活動場地更開闊,活動資源更豐富。為發揮社區資源的作用,英國的各種美術館、展覽館和公園等免費向兒童開放。幼兒園利用這些資源一方面可以擴大兒童的視野,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彌補幼兒園內資源不足的缺陷。但使用這些社區資源,還需家長的配合。由于外出風險較大,且幼兒年齡小,安全意識不強,為保證活動的安全性,英國幼兒園采取了如下措施:第一,幼兒園為孩子注冊時,或者在每次活動出發前,要求家長簽字,表示出行活動得到了家長的許可,使外出風險由幼兒園和家庭共同承擔,可減輕教師的壓力,把精力放在活動的組織和安排上;第二,幼兒園邀請家長共同出行,讓家長共同參與兒童的社區活動與教育;第三,提高教師和幼兒的配置比例,盡可能減少事故發生[7]。社區為幼兒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幼兒園也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為社區提供服務。如英國幼兒教師長期利用節假日為周圍居民舉辦幼兒教育班、英語班、法語班、美容班、舞蹈班等[8]。此外,幼兒園與家長的合作也較為密切,體現在幼兒園為社區家長開設各種講座,通過多種形式保證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活動安排及孩子的發展水平,借助家長籌集資金,在家長許可下利用社區資源等[9]。這些做法充分發揮了幼兒園、家庭與社區共育的價值,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二、英國幼兒社區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一)針對社區教育制定更為明確、具體的幼兒教育政策法規
英國近20年來頒布了很多學前教育的政策法規,包括1998年頒布的“確保開端”,2004年頒布的《兒童十年保育戰略》,2005年頒布的《兒童早期奠基階段》,2007年頒布的《兒童計劃》以及2012年頒布的《學前教育方案兒童發展事項》等[10]。這些政策法規文件及對應的實施項目,涉及學前兒童發展的各個方面和各種教育形式,且內容較為細致,例如“確保開端”項目的內容、目標、實施,包括資金如何使用、按照什么步驟推進、如何管理等都有比較明確和具體的規定。
我國雖然也頒布了一些幼兒教育的政策法規,但是涉及社區教育的內容并不多,提供的實施策略也不具體,只是零散地滲透在其他內容之中,導致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三者難以真正做到協同,系統性和規范性缺失。例如,《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要求幼兒園教師“協助幼兒園與社區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關系”,只有籠統的要求,沒有明確的做法,不像英國幼兒教育法規要求的那樣具體和細致。2006年,我國頒布的《社區服務指南第三部分:文化、教育、體育服務》明確指出,社區教育服務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基礎,對各個階段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社區教育的措施。其中第一階段是嬰幼兒教育,包括配合社區醫療保健服務對嬰幼兒進行跟蹤指導、為嬰幼兒早期教育和保健提供咨詢和服務、創建社區親子活動中心(活動室)、向家長傳授科學育兒的理念和方法等,其內容和要求相對具體和明確。除此之外,我國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協同教育實踐和策略方面的政策文件相對欠缺,可供操作的教育方案也尚未形成。
我國需要頒布更多像英國“確保開端”那樣涵蓋幼兒社區教育具體做法的政策法規,一方面可以彰顯對幼兒社區教育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在法規中明確國家和地方的權責,有效地保障幼兒社區教育的成效。此外,應提供具體可操作的社區教育方案,針對如何開展社區幼兒教育,幼兒園、家庭和社區三者如何合作,如何評估取得的成效,由誰去評估、督促和監督三者的配合程度等問題,提供明確的方向,以減少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盲目性,提高幼兒社區教育的實效。
(二)增加資金投入,縮小發展差距
英國為幼兒社區教育提供了較為充足的資金,為教育政策文件中措施的落實提供了保障。幼兒社區教育的設施、服務、人力都需要成本,沒有一定的資金支持難以維持。我國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用于社區教育的投入還是不夠,需要加大。我國社區幼兒教育發展不平衡。上海頒布了《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規定“充分利用學前教育機構、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開展家庭教育指導,使家長成為學前教育機構的合作伙伴”[11],上海的社區學前教育發展走在我國大部分省份和城市的前面。其他地區,有的在社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具體到社區學前教育卻不見成效,有的兩者都沒有做好。做到學前教育的依法治教,發揮學前教育的整體功能,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要求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共育,但是調查發現,貴陽、重慶、北京等地區社區早期教育并未廣泛開展,區域性發展不平衡[5]105。
英國政府在實施的過程中,制定了一些專門促進貧困地區社區幼兒教育發展的措施,如“確保開端”項目從最貧困地區向一般貧困地區覆蓋,通過流動玩具圖書館向貧困地區的孩子送去所需的玩具和書籍等措施。我們可以向英國學習,對欠發達地區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多提供資金和資源的支持,有步驟、有計劃地讓部分貧困地區先覆蓋和發展,再向其他地區擴展和延伸,這有助于縮小地區間的發展差距,促進教育公平。
(三)增加培訓與教育,提高資源利用率
我國社區資源豐富,但是在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有學者對這些問題及其原因進行了概括和分析[12]。問題包括幼兒園對園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認識不足、水平較低、形式較單一,教師開發和利用園外資源的能力欠缺,家庭和社區對園外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認識和配合不到位;其原因在于幼兒園對園外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宣傳和落實不到位,教師缺乏對園外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意識和動力,家長和社區缺少對幼兒教育發展狀況的有效關注和對自身教育價值的正確認識。
英國社區資源和我國類似,都相對豐富,但英國社區資源的利用比我國更充分。例如英國教師經常采取“游覽活動”,保教人員和家長經常有目的、有計劃地帶領兒童去博物館、動物園、公園等社區場所,以實現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的目標。由于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外出容易出現安全問題,我國很多幼兒園教師選擇不出行或者減少出行的次數。在英國,幼兒園教師會通過讓家長注冊、外出時讓家長參與、提高成人和孩子人數比等方式,盡可能地通過各種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讓幼兒在社區中擴大視野、豐富感性知識,這值得我國幼兒園教師借鑒。幼兒園和政府可以組織相應的培訓,幫助教師樹立這方面的意識和習得有效的做法。
英國的幼兒園服務于社區,利用假期等時間為家長開設講座,宣傳正確的育兒觀念等,能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幼兒教育,理解社區教育的重要性,支持幼兒園工作。我國幼兒園雖然也會服務于社區,但是主要局限于家長到幼兒園來學習,幼兒園很少真正深入到社區。應鼓勵幼兒園利用多種方式開展社區教育,做到深入其中,對家長進行相應的教育,使其更好地配合幼兒園、社區對幼兒進行教育,真正做到幼兒園、家庭、社區共育。
英國幼兒社區教育發展經歷了較長的時間,發展相對成熟,體現在近20年來各項學前教育政策法規的頒布、一些典型項目的實施和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所采取的措施,其做法得到很多國家的認可。我國與英國在幼兒社區教育上所采取的措施存在一些相同點,例如都在學前教育的政策法規中強調幼兒園、家庭、社區共育,但是在具體政策“落地”的過程中存在問題,導致我國幼兒社區教育取得的成效欠佳。英國幼兒社區教育無論是政府層面制定的政策,還是基層政策的落實,或者是幼兒園、家庭和社區的配合,都對幼兒社區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發,通過社區教育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蒞穎,王亞.英國“確保開端兒童中心”及其成就述評[J].保定學院學報,2013(1).
[2]劉保衛.英國“確保開端”項目研究——英國政府支持學前教育的綜合措施[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8.
[3]潘月娟.家庭、幼兒園、社區教育三結合——英國確保開端項目簡介[J].山東教育,2002(Z3):45.
[4]韓寒.美英學前教育計劃的比較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2:13.
[5]李生蘭.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游蕊源.以社區為依托開展流動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研究——以重慶市S社區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12:15.
[7]李生蘭.英國學前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4(11):21.
[8]田景正.學前教育史[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5:171.
[9]李生蘭.英國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共育的特點及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04(3):54.
[10]張寧珊.英國近二十年學前教育政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9(11):39.
[11]丁騫,竇麗麗.利用社區資源對處境不利幼兒進行補償性教育的策略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6):41.
[12]施桂紅.幼兒園園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14-22.
責任編輯: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