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新
摘要:綜合性學習是統編版語文教材一個獨立的學習模塊,對激發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有著重要作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語文綜合性學習價值的認識不到位,教學活動開展不充分,教學效果差強人意。落實語文綜合性學習,需要明確活動主題,設計可操作性強的活動方案,強化過程性指導,優化評價標準。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統編教材;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2)01A-0070-04
綜合性學習是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一個獨立的學習模塊。落實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可以實現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提升,構建語文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真正實現語文課程的育人目標。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效果差強人意。語文教師需要在充分認識綜合性學習育人價值的基礎上,探尋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基本策略。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材編寫特點
語文綜合性學習讓學生用所學語文知識指導實際生活,真正實現語文的綜合性和應用性,是激發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一個很好的途徑?!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此有比較全面的界定:“語文綜合性學習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1]24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復雜的學習活動,它不僅打破了語文學習的邊界,更融合了多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因此,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對教師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師認真研究統編版教材綜合性學習模塊的編寫特點。
(一)教材編排序列化
梳理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我們不難發現,綜合性學習是一個獨立的學習模塊。初中共6冊書,分6個學段,每個學段基本上有3次綜合性學習(除了九上2次,九下1次),形成了傳統文化、語文生活、社會現實等不同側重點的專題序列。這樣的教材編排,刪繁就簡,能夠保證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質量。每一次綜合性學習,主題中心明確,教學目標清晰,實施步驟完整,教學資料優質,使教學有章可循。
(二)活動形式多樣化
統編版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除了我們以往常見的詩朗誦、課本劇、辯論賽、故事會等活動形式以外,又開發出了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比如:“身邊的文化遺產”,學生學寫申請報告;“古詩苑漫步”,學生以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形式表現古詩內容;“歲月如歌——我們的初中生活”,學生編輯加工、裝幀制作一本班史……多樣的活動形式更好地關注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激發了學生的深層次思維活動,提升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審美情趣,能更好地落實語文核心素養,提高綜合性學習的育人價值。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現狀
因為對語文綜合性學習價值認識膚淺、綜合性學習資源不足以及教師教學經驗缺乏等原因,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現狀離新課標的要求還有距離。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開展不充分
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不充分,原因有兩點:一是部分語文教師對綜合性學習的認識不到位,因而舍不得把課時拿出來用于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二是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備課難度較大,對教師組織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的要求較高,不少教師因為缺乏落實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策略,產生了畏難情緒,覺得組織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費時費力,不如把時間花在已經駕輕就熟的常規教學上。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未能以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為目標
語文綜合性學習應該立足于發展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核心素養,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在組織開展綜合性學習時,還是以考試為綱,忽視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比如:偏向于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寫作活動,偏向于讓學生背誦與活動主題相關的名言警句或詩詞名句。有些教師把本可以很生動有趣并且語文味、文化味、生活味濃郁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變成了單調、乏味的作文素材積累課。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缺乏評價標準
落實每一項語文教學活動,都需要扎實推進教、學、評的一體化。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的主要原因,還包括缺乏針對綜合性學習活動開展的、科學系統的評價標準。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學習能力,也要關注學生在群體討論交流中的合作能力;既要關注最終的結果評價,也要重視過程性評價。由于不少教師對綜合性學習活動要么不評價,只把它作為一項放松學生身心的活動,要么按照學科考試的標準,對學生進行打分,導致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活動無序、隨意。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應確定好活動主題
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教材,明確教材所安排主題的內涵。教師還需要研究學情,了解學生需要什么、已經具備什么能力,從而確定適合學生的,能有效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活動主題。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主題的確定也應考慮鄉土傳統文化、自然風光以及學校辦學理念、校本課程等,讓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更切合學生的生活環境。
統編版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一般每學期安排3次,都有相關的主題,涉及傳統文化、語文生活、社會現實等方面。以八年級下冊為例,“倡導低碳生活”側重社會現實,“古詩苑漫步”側重傳統文化,“以和為貴”側重文化涵養。不過,這只是大主題,我們如果要順利、高效地開展綜合性學習,還需要進一步鉆研教材,確定更容易入手、更容易操作的小主題。
比如“古詩苑漫步”,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資源何其豐富。如何漫步?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所收獲呢?筆者在江南工作,夏季的江南最應景的便是那“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荷花了,而且以荷花為素材的詩歌比比皆是,因此在開展“古詩苑漫步”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我們可以確定以“一枝荷的前世今生”為話題。再比如“以和為貴”,筆者所在學校的辦學理念就是“和合文化,和而不同”,我們就借助解讀學校的辦學理念來開展本次綜合性學習。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應策劃好活動方案
語文綜合性學習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強的特點,教師備課的難度是很大的。沒有一份優質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方案,活動很容易無序低效,失去它的育人價值和語文價值。教師應該根據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學校的教學實際,精心策劃活動方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明了通過哪些活動和方法能夠完成任務、實現目標。
1.活動方案要突出語文味
語文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根,語文綜合性學習要以語文為核心,聚焦“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創造與發展、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四大語文核心素養。因此在策劃綜合性學習活動方案時,還是要立足語文,明確聽說讀寫的任務。比如“倡導低碳生活”,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活動任務:一是開展“低碳生活知多少”問卷調查。在問卷設計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自主探究什么是“低碳生活”,并且依據探究獲得的認知,進行問卷的編制。這里面就綜合考查了學生的讀寫能力,也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和提升。二是制作宣傳海報,撰寫宣傳文稿或宣傳標語。制作宣傳海報既能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促進學生“審美的創造與發展”核心素養的落實。宣傳文稿、宣傳標語的撰寫活動也進一步讓語文寫作在生活中落地生花。
2.活動方案要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其教學目標的實現要靠任務驅動,是一個過程完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系統工程。因此,綜合性學習的方案策劃一定要具體、實用、可操作性強。以“古詩苑漫步”為例,我們可以設計以下活動方案(見表1)。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應強化過程性指導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是一個系統工程,特別要求學生具有自主與合作探究的能力。學生只有全身心地參與整個活動過程,積極地進行研究,才能提升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綜合性學習活動方案的實施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時間,學生在語文學習任務驅動下,在語文課堂學習、作業時間以及校內外自主學習時間開展各項活動。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尤其是自主準備、自主探究的過程給予過程性指導。如果教師只是布置任務,而缺少過程性指導,那么學生的自主探究、綜合性學習很可能是無序低效的。很多綜合性學習內容及活動開展也會涉及其他學科,需要教師統籌安排,充分調度、整合各方資源。總之,教師要通過跟蹤指導,積極推進活動方案的落實,適時、適度地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和學生合作完成綜合性學習任務。
(四)語文綜合性學習應優化評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綜合性學習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能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能否根據占有的課內外資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學習成果的展示和交流?!盵1]31評價的優化可以促進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高效落實,應該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自主評價、生生互評相結合。我們可以結合新課標提出的綜合性學習評價著眼點,制作評價量表(見表2)。
綜合性學習作為統編版語文教材一個獨立的教學模塊,對落實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價值。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和語文教材,加深對語文綜合性學習價值的認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選好主題、整合好資源、構建好策略框架,扎扎實實、不折不扣地落實語文綜合性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丁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