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政之
摘要: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是基礎教育階段教學質量提升的一個重要手段。本文思考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建設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基本概念界定、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基本研究方法等問題,理清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和行動方向。
關鍵詞:教學質量;監測體系
初中數學學習階段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是一個關鍵階段。而初中數學的教法與學法是否遵循數學教育的特點,是否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是否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借助量化、客觀的方式獲取教育質量的相關信息,通過數據建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動態監控教育教學質量。已有的研究雖然對中學教育質量評價做出了相關研究,但是這些研究只針對某一個大的側面(如初中階段整個教育質量)展開的,沒有聚焦到核心的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研究上。并且,已有研究基本上以定性研究為主,缺乏定量分析。另外,所獲取的數據手段比較單一,數據量較少,說服力不夠強。本文將通過構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大數據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進行靜態評價、動態監測及預期評價,掌握義務教育初中階段數學教育質量的現狀水平,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提升義務教育質量的基本思路和對策措施。
一、問題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改進教育教學評價,建立國家義務教育質量基本標準和監測制度;成立國家教育質量監測、 評估機構,定期發布監測評估報告;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開展由政府、學校、家長和社會各方面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建立教育質量監測、 評估體系,定期發布測評結果,推動各級各類學校開展自我評價。
初中數學又是初中課程中一門重要的課程。初中生的數學水平的差異性客觀存在,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數學思維能力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且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僅是基礎性、工具性的。因此,初中數學課程的學習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國家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下,為了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越來越多的老師積極探索教學改革。那么,初中數學教育質量的真實狀況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動態監測初中數學教育質量,并有效地解決初中教學存在的問題等是全面落實國家基礎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中面臨的現實問題。
婁底一中新校區在城市郊區,生源質量和數量都存在不足,學生的行為習慣較差,學習主動性不高;學校為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較多,學生與家長的交流溝通不夠,思想波動大;學校新教師較多,老師們有激情,但缺乏經驗,不能有效駕馭課堂。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能力;如何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帶動作用,快速提高新教師的業務水平,促進學校數學教學研究工作的開拓創新是學校數學教學面臨的現實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本課題結合現代化教育手段,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動態監測和評價初中數學教育質量(尤其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并根據評價結果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個性化解決方案,為我校數學成績的提高提供參考,為初中階段其他課程落實教育質量監測提供借鑒,為婁底市乃至湖南省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支撐。
二、研究意義
本課題結合婁底一中數學教學工作實際,深入開展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建設研究,對婁底一中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體系,進一步推進中學素質教育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1.實施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有利于教師專業化發展
通過不定期的發布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報告,廣泛開展的問卷調查和隨機聽課,及時對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反饋及對反饋信息進行反思,促使教師進一步的了解,研究學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全體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學習;能促使教師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技能,提高教學成效。
2.實施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
通過廣泛開展的問卷調查和隨機聽課,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同時也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體系,知道要學什么,怎么學。促使學生把注意力放到數學學習上來,鼓勵全體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學習中。
3.實施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有利于學校教學研究工作的開拓創新
本課題通過構建符合婁底一中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體系,關注學生,教師的發展以及學校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最終形成符合婁底一中實際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檢測報告,在這個過程中,上述監測各方面工作實踐的信息資料,必然引發學校其他科目教研組、教師對教研工作的再思考、再認識,促進教學研究理念的更新,從而推動其他科目課堂教學質量監測體系的建立,促進學校教學研究工作的開拓創新。
三、研究目標
收集教育質量大數據、構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體系。讓課堂教學質量監測體系通過數據“說話”,分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為提升義務教育質量提供參考。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教學質量:本課題所指的教學質量指初中數學課堂教育工作過程質量和結果質量。具體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能力(如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計算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培養質量。
2.監測體系:指基于課堂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網絡閱卷系統下學生能力評價指標及其他手段收集到的相關監測指標大數據所構建出的初中數學課堂教育教學質量利用教育大數據,結合理論模型,動態監測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現狀水平、動態變化及發展趨勢,提出提升婁底一中數學課堂教育質量的思路和對策措施。學生層面:選取學生計算能力、數學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動思考能力等方面的指標,建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理論模型。教師層面:初中全體數學老師以備課組為單位組成自我監控小組。學校層面:以負責初中部教學校長和初中部教學主任為首組成監控小組。
五、研究內容
1.構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指標。學生層面:選取學生計算能力、數學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動思考能力等方面的指標,建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理論模型。教師層面:初中全體數學老師以備課組為單位組成自我監控小組。學校層面:以負責初中部教學校長和初中部教學主任為首組成監控小組。
2.收集初中數學教學大數據。通過課堂教學、網絡閱卷系統、問卷調查等手段收集初中數學教育大數據。
3.建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監測指標體系。利用教育大數據,結合理論模型,動態監測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現狀水平、動態變化及發展趨勢,提出提升婁底一中數學課堂教育質量的思路和對策措施。
六、研究方法
本課題擬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獻綜述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實地監控法,行動研究法。以婁底市第一中學初中數學教學為例,收集大數據,動態監測課堂教學質量情況。分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參考文獻:
[1]謝紹熺.廣東省基礎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如何凸顯廣東特色[J].教育導刊,2013(6):42-43.
[2]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8):2.
[3]朱文芳.關于構建中國特色中小學數學教育質量監測體系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0(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