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志炳
摘要:地處偏遠,教學條件有限一直以來都是制約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初中歷史學科具有過去性、多樣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歷史無法回到過去直觀感受,也無法通過實驗復原,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農村地區教授歷史學科的效果不夠顯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以來,合作探究的體驗式課堂在歷史課上的應用,有助于學生提高課堂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主動探索,成為課堂的主人。本文聚焦農村中學歷史課堂的體驗式教學實踐,通過本課題研究,促進并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大變革,促使素質教育由量變轉化為質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學校教育品牌。
關鍵詞:農村中學;體驗式教學;有效課堂
引言:
體驗式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由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的五個環節組成,即創造場景---內心體驗---相互交流---認識提升---實際應用。它強調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是主體,不再是被動吸收知識的客體。學生是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興趣參與到課堂,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一、當前農村歷史教學現狀
當前階段,大部分農村地區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還是以傳統模式進行,以教材為本、以教師為本,以灌輸式講授為主要授課模式。學生死記硬背,機械式的訓練,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不高。此外,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模式,照本宣科式的教授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枯燥而乏味,使得學生缺乏情感上的認同感,因此學生很難理解過去的歷史,理解其中的故事,使得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了積極性和主動性,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體驗式教學構建有效課堂可以使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促進其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不斷體驗成功,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為其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1]。
二、體驗式教學在農村歷史課堂的重要性
隨著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自上世紀末拉開了新課程改革的序幕。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體驗式教學得到了重視,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通過體驗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首先,新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表明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進度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造能夠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的潛能最大程度激發。其次,歷史學科的根本特性是具有過去性。體驗式教學能夠把學生帶入到情境中,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實踐精神、合作精神。最后,體驗式教學的模式是符合當下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的。初中生多集中在12-15歲,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開始具有初步的自我認知意識,思考問題逐步趨向成熟,同時充滿激情和熱情,情緒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刺激而變化。因此,采用體驗式教學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引導、激勵、發現學生了解歷史,思考歷史[2]。
三、體驗式教學構建有效課堂的注意事項
1.科學性
科學性是任何 一門學科展開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它要求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有據可循的。即教師創設的體驗式情境必須是真實的,或者是在歷史上可能發生過或者存在過的。體驗式教學就是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完成身臨其境的體驗感,來揭示歷史的本來面貌,辨別哪些是真實的歷史,哪些是虛構的歷史,最終可以通過體驗活動認識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而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教師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從過去的歷史發生的人和事中,通過綜合思考、分析和比較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
2.趣味性
課堂內容的趣味性是使得學生從被動學變為主動學的關鍵所在。開展體驗式學習需要教師創設有趣味性的內容吸引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例如在教授《對外友好往來》的課程內容時,可以展示唐朝與日本友好往來、唐朝與新羅友好往來等歷史簡畫,由學生提前預習課本內容,作大家的解說員進行這段歷史的講解,使同學能夠自主學習這段歷史,感受祖先的偉大業績,建立情感上的共鳴。接下來可以繼續展示玄奘西游圖,同時結合歷史趣事,把學生代入到當時的歷史中。由于玄奘這個歷史人物較為熟悉,歷史趣事盡量貼近了人物形象,能夠把學生引入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會相對輕松,也達到了升華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的[3]。
3.直觀啟發性
直觀啟發性是歷史學科學習的一條重要原則。教師們要充分啟發學生思維,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知歷史的材料,使抽象的概念能夠具象。例如在講解遠古人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展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頭部復原模型、北京人的打制石器圖和山頂洞人的裝飾品圖、以及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遠古生活圖,直觀的為學生們展示遠古人的特征,同時也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向學生提問,“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所使用的打制石器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使用這種形狀的石器?”等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人類進化的過程和變化。
四、體驗式教學構建有效課堂的實踐策略
1.構建師生平等性關系
體驗式教學構建有效課堂需要教師放下“包袱”,丟掉傳統老舊的觀念,以學生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和創意。師生之間應該建立一種平等、和諧、融洽的關系。特別是在農村地區,一些學生不善于溝通,遇到問題選擇獨自消化吸收,這樣往往達不到效果。因此,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多多交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中的疑難點。但是,教師需要把握好與學生交流的程度,不要過于干涉或者干擾學生的想法[4]。
2.開發和優化教學資源
現代科技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新課程改革提供了便利。各種多媒體手段運用于歷史教學可以優化教學資源。在歷史課上,教師充分利用電腦、錄音、視頻、動畫等多媒體現代技術,重現或者播放歷史故事,將冰冷的無聲的文字變成有溫度有聲音的具象。例如在學習元朝建立的課程時,可以利用三維動態地圖為學生講解元朝歷時52年為實現國家統一先后滅掉的國家,加深對元朝建立的理解和記憶。其次,建設薛家中學體驗式教學網站,為全校師生提供交流展示平臺,分享優秀課堂、精品課堂。學校可以組織體驗式夏令營、重走革命路、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學生作文大賽、英語口語大賽、數學解題大賽、生化試驗競賽、綜合學科搶答賽、赴課題實驗先進省市參觀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可以實地感受歷史。
總結: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不斷出現在歷史課堂上,體驗式教學方法成為了其中的一大亮點。體驗式教學的方法既滿足新課標歷史課程的總體目標,融合了歷史課的特點,也符合初中生的整體認知水平。通過體驗式教學構建有效課堂,不僅能夠提高農村中學歷史課的教學質量,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觀和辯證分析能力。在我校開展體驗式教學試點不僅可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還有助于打造薛家中學教育品牌,提供理論與經驗支持,在總結提高的基礎上把此成果向市區推廣。
參考文獻:
[1]張金華, 葉磊. 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0(6):143-14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5.
[3]邵秀珍. 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情境教學法之我見[J]. 科教導刊, 2012(2):2.
[4]郭世賢. 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J]. 教育教學論壇, 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