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如志
摘要:在地理教材中,地圖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內容,其對空間的分布、地理位置等進行了闡述,還表現了各個地域的特征和形態。因此,要想讓學生真正地掌握地圖,則需要教會學生識圖,明確目標在圖中的位置,找出地圖中目標的相關聯系,記憶目標的空間分布的特點等。初中地理教學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初級階段,在該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教學,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使用地圖來學習地理知識,懂得在地理學習過程中識圖、辨圖和畫圖,靈活地將地圖應用在課內和課外。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地圖
引言:
新時代初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著眼于學生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結合初中地理學科知識和方法展開有效教學研究[1]。初中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觀念、地理科學思維、地理問題探究等素養,告訴教師初中地理教學不能光顧著抓學生背誦和做題,應該發展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比如,讓學生思考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有著怎樣的聯系?氣候的特點和變化與地理位置有著怎樣的關系?怎樣促進人地協調發展?這些問題都是將地理科學知識與地理現象整合起來,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釋現象和規律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實際上這些教學要求和目標都可以通過地圖教學來實現,只要教師合理有效地開發地圖教學資源,探索地圖教學策略,一定能夠為學生呈現一堂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高效課堂。
一、圖文并茂構建并強化知識結構
初中地理這門學科概念性知識較多,學生常常以背誦為主進行學習,但是背誦學習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這是因為在學生的腦海里知識并沒有形成系統的結構,依然是碎片化、零散的知識,所以即使學生記住了知識依然很容易發生遺忘現象[2]。結合布魯姆知識表征教學理論,我們知道幫助學生在腦海里形成概念圖式有利于學生化解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地圖作為地理知識的重要表征方式,教師要發揮地圖輔助教學的功能,將地圖作為學生對概念表征的圖式,將多個地圖串聯起來,利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引導學生構建并強化知識結構。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陸地和海洋》時,學生需要掌握世界上有哪幾大洋、哪幾大洲,各大洋和各大洲分別叫什么,有什么特點,以及什么是島嶼、半島和海峽。本節的概念知識非常多,對于剛接觸地理知識學習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在記憶上有一定困難,如果學生不能記住概念,將會打擊學生后續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嘗試著利用不同的地圖,從宏觀到微觀,層層推進的形式來表征概念,并引導學生思考和想象,將繁瑣的概念串聯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在上一節課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地球實際上是一個水球,由陸地和海洋組成,所以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世界地圖,讓學生認識到海洋的面積遠遠大于陸地的面積,并且地球上陸地的面積并不是均勻分布的。帶著這個問題,教師在地圖上畫出幾條線,讓學生觀察陸地被分為幾個部分,學生回答七個部分。伴隨著陸地的劃分海洋也可以被分為四個部分,因此教師可以將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概念向學生講授,并讓學生判斷是北半球陸地面積廣,還是南半球陸地面積廣。隨后教師分別展示七大洲的地圖,指導學生學習各大洲的全稱、位置和特點,以及展示各大洋的地圖,讓學生感受廣闊的海洋。很快眼睛靈敏的學生發現海洋中也有一小塊陸地,教師告訴學生這些分別是島嶼和半島,并結合南海海洋地圖,指導學生認識我國南海有多少島嶼,讓學生認識到我國除了有960萬公里的陸地面積之外還有300多萬公里的海洋面積,增強學生領海主權意識。針對各大洲的特點教師同樣可以利用不同的地圖展示出來,一步步構建對知識的理解。
二、提高學生識圖、用圖以及析圖能力
為增強學生識圖、用圖以及析圖能力,一種有效的策略就是進行問題探究,通過這一策略能夠明顯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能力[3]。在開展問題探究過程中,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完成,即問題的提出、分析以及總結等,從而有助于學生讀圖以及析圖,與此同時,對地理事物、各要素間存在的關系有一個整體的掌握,有助于培養學生創造力。對于地理知識認識、鞏固而言,一個重要的內容即為繪制地理簡圖。對于相對困難的知識點,必須結合地圖進行,學生通過讀圖以及析圖,從而可以實現對地理簡圖的繪制。由此不僅可以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對增強記憶非常有利,除此之外,可以掌握更多的繪圖方法。在此過程中,必須注重將文字內容用圖形表達,從而實現形象記憶,壓縮記憶,對提高初中學生識圖、用圖以及析圖能力非常有利。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地理這門課主要以地圖為主,而地圖上東西南北各個方位及相關特征,正是學生學習和記憶的難點。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主要以講解和記憶為主,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也影響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基于信息技術開展教學,逐步提升學生對地理位置的認知。
例如,在教學《祖國的首都———北京》時,要讓學生根據地圖對某個地理區域的位置進行評價,并說出北京的自然特征、城市職能,以及建設的成就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通過直觀的視頻讓學生了解故宮所處的是中心位置,朝陽門、東便門、西便門等都在故宮的周圍。隨后,再展現一幅抽象的地圖,將空間概念和具體地理位置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識別地圖,激發學生的興趣。
結束語
總之,初中地理和地圖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想要學好初中地理,就要掌握識圖技巧。地圖中除了包含一些地域的方位之外,還有基本特征、自然狀況、經濟狀況等,只有了解局部,有機統一整體,才能夠真正地掌握地圖,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建強.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合理運用地圖教學的意義與路徑淺述[J].新課程,2020(32):45.
[2]于彩萍.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地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20(22):83+85.
[3]譚寧剛.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利用價值[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2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