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麗
摘要:老舍的《月牙兒》共有四十三節,小說描述了主人公“我”由一個 7 歲的小女孩長成少女,又淪落為暗娼,最終被關進監獄的悲慘一生。《月牙兒》以母女兩代人相繼為娼的命運,為我們揭示了舊中國黑暗社會中,女性不可避免的悲劇命運。本文以命運輪回為主線,圍繞女性在個性解放的追求這一主題上闡述了舊中國對女性生存和追求的抹殺。
關鍵詞:《月牙兒》;命運輪回;女性悲劇;個性解放
在《月牙兒》中,老舍運用四十三節的篇幅制造出一個個畫面,把舊中國里底層女性生活串聯起來,呈現出一幅昏黑夜空中懸掛一鉤月牙兒的凄慘悲劇的畫卷,讓人看到了月牙兒便聯想到了種種不同的感情和景象,攜人陷入那陰森、漆黑的桎梏中去。
一、 氤氳的社會
小說以“我”的視角出發,用一個中學未畢業就被迫走上社會的女性的角度去觀察當時的社會,從“我”和媽媽相依為命的饑餓、典當無果、生活艱苦的悲劇命運中,讓“我”感受到了這個社會是“錢”構筑的、肚子是用“錢”填飽的、寒暖是讓“錢”決定的,在稚嫩女孩的內心里,首次體驗到了爸爸離開了家庭帶來的可怕和凄涼,覺察到了沒有“錢”時媽媽和自己是那么的艱難度日。也正是這樣一個無形的牢籠緊緊地捆綁了母女倆,逼迫她們無奈邁上了改變“生活”之路。
從媽媽的幾番更迭中,“我”逐步明白了當時的社會還有一類人可以幫助自己改變生活狀況,那就是男人。起初,“我”在逐步成熟的同時越來越討厭自己的母親, 討厭她靠男人改變命運的丑態,但是,到了后來,“我”似乎清楚了,在如此黑暗、渾濁的社會里面,女人的一切努力只是無力掙扎,女人只有依靠自己的男人去改變生活,在男權主義橫行的時代,女性寸步難行,逼迫了“我”和母親殊途同歸,“我”最終成為了自己最厭惡的那類依附男人去改變生活的女人,走上了一條社會給底層女性特意定制的路,感受到了濃郁的向死而生卻無從掙扎的社會氣息。
二、 命運輪回
在小說中,自從“我”意識到了媽媽的所作所為和所選擇的道路后,“我”為了保護自己的純潔不停地追求和努力著,“我”渴望自己能夠找到一份正經的職業去養活自己,不像媽媽那樣去“靠男人”生活,但是,社會的昏暗最終還是迷糊了“我”的雙眼,在混沌之間,“我”被騙失身了,從此套上了一個“情婦”的罪名,原本強烈的自尊心遭到了極度的挑戰,一步步地把“我”逼上了墮落的唯一道路,讓“我”淪落成了一個年紀輕輕的暗娼,讓“我”追求個人解放、依靠個人奮斗的愿望完全破滅。
內心回蕩的自我警告,卻成為了命運輪回的自我暗示。“我”三番五次地告誡自己不可以變成媽媽那樣,反復警惕自己不可以走媽媽選擇的暗娼之路,但是這一切卻似中了圈套,真是怕什么就來什么,越是抵觸的東西越容易成為現實。潛在的宿命感一直引“我”走向悲劇凄慘的命運,個人解放的追求徹底失敗,無限循環的命運變數,看似微妙巧合的必然結果,注定了底層女性的命運輪回。
三、 命運的歸宿
桎梏的社會給女人, 特別是社會底層的女人, 限制了條條框框,約束著她們的追求和想法,束縛她們的步伐,沒有一絲多余的空間讓她們“為所欲為”,男權話語覆蓋的社會里,女權聲音恍如消失,剩下的只是無奈的、局限的選擇。
我”所選擇的路是相信個人力量的強大,企圖通過個人奮斗去改變自己生活,殊不知社會壓迫的力量如何強大,只是一味地渴求擺脫眼下的黑暗。“我”一開始竭盡全力去靠自己打拼,認為單憑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實現自我個性解放,殊不知男權社會的套牢把女性前進的道路包裹得嚴嚴實實,像迷宮一般九曲十八彎以后,恰似柳暗花明時,卻發現那是一個死胡同。最終,唯有在死胡同里面徘徊、彷徨、彳亍,出賣自己的理想、出賣自己的靈魂,甚至出賣自己的肉身。一個人當靈魂和肉身都出賣了以后,實質如行尸走肉一般,生活的追求已經怪異不可言,過著混沌、骯臟、黯淡的日子。當初的幸福渴望、理想追求呢?在社會晃蕩一回后,回首發現,所有的“渴望與追求”只可謂童言無忌罷了。
四、 特定時期的特定信仰
“月牙兒” 特別的六次出現見證了 “我” 不同的人生經歷和人生階段,第一次是在爸爸的病直到死亡時,“月牙兒”的出現帶給“我”的是心酸和凄慘;接著是,爸爸的墳上出現的“月牙兒”似乎是一個階段的告終讓“我”感到沉重的悲痛;然后在“我”和媽媽典當挨餓的夜晚,“月牙兒”的出現讓我們體會到了生活的絕情和無奈;第四次卻在媽媽改嫁那晚“月牙兒”的再次出現,讓“我”深感悲哀和初次體味到了黑暗的刺痛;時隔幾年后,“我”無知地跟隨一個已婚青年,“月牙兒”讓“我”看到的生活的希望,以為一切都是那么富有生機活力,但是青年的媳婦出現,“我”看到了“月牙兒”消失在了陰云里;最后的最后,“我”最終難道厄運因暗娼進了監獄,又一次再現“月牙兒”,“我”透徹地感受到了絕望,無可逆轉的絕望……
“月牙兒”的出現似乎隱含著女性失落的話語,小說無法通過主人公的直言去刻畫心理,但是,“月牙兒”的每次出現都淋漓盡致地描繪主人公的心理歷程。看似渾然不相關的“我”和“月牙兒”卻因社會“黑夜”狀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跌宕起伏的希望、失望和絕望,讓“月牙兒”作為“陰”的一面出現,似陰冷又似低吟悲慘曲調。《月牙兒》敘述了女性追求個人解放的徹底失敗,低吟了無法改變的命運輪回和悲劇命運。男權主義的大社會背景下,黑暗籠罩著底層的弱勢群體,讓墮落和悲劇成為了她們的宿命。小說背景下的社會中,個人努力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那么誰又能在解救她們呢?歷史播下的種子依舊會繼續生根發芽,連根拔起的欲望讓有能力者試圖奮勇反抗,即使結果無法預料……
五、 結語
老舍的《月牙兒》成功地運用了月牙這個意象,刻畫出了主人公悲慘凄涼的一生。以月牙兒為主線,借月牙兒這個意象,把主人公不同時期不同心境展露無疑。月牙兒本身就給人一種不完滿的印象,而通過它來表現主人公的一生更顯得缺憾與感傷。更能反射出作者當時的境況。更體現了當時女性解放的困難。
參考文獻:
[1] 老舍,《 月牙兒》,[M], 北京,文匯出版社,2001.
[2]孫文霞,《老舍月牙兒》的修辭藝術》,[J],安徽文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