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石昀濤 楊慧榮
摘要:葉圣陶先生說:“老師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可見善讀之重要,那么請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善讀者吧!
關鍵詞:善讀者
何謂善讀?在我看來,就是從所“讀”的事物能夠領悟一些道理。這里的“讀ú”不是專指于看,它只是一種方式。一種了解事物的方式。
為什么要成為一個善讀者?因為做一個善讀者對于個人意義非凡。一個善讀的人,一定是一個智慧的人。因為它能夠從日常事物或現象中觀察到某些東西,并加以思考。蘋果到處都有,但牛頓只有一個,這就是原因。其次,一個善讀的人一定是一個做事合乎規矩的人。因為他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并以此警醒自己。同樣一個善讀的人,一定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一個無欲無求的人……由此可見,做一個善讀者,對于人的品行、修養上大有益處。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做一個善讀者。
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個善讀者呢?我個人認為只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去做,才能做一個善讀者。
做一個善讀者,學會讀書本。人類文明更古漫長,先賢、智者無數,他們思想結晶全都轉變成文字,匯聚到一本本典籍當中,流傳后世。故而閱讀書本是我們學習、了解他們思想的有效途徑。不僅如此,讀書可以讓我們知人觀物。書中的人物身上的品質有真善美,同樣也有假丑惡。好的,我們應該學習;壞的,我們應該自省。書本如同一間窗戶,透過這間窗戶我們可以觀察了解到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或書中人物的社會環境。一本《紅樓夢》,一部社會史,透過《紅樓夢》這間窗戶,我們不僅看到賈府的衰敗,也見證了封建社會的倒塌。一本書往往是當時社會的縮影,讀書可以讓我們見識事物發展規律。
然后做一個善讀者,學會讀社會?!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标懹蔚倪@句話告訴我們,書本外的實踐同樣不可少。誠然,我們也應該放下書本,走出家門,見讀我們的社會。毛主席說過:“想要了解梨子的味道,就要變革梨子?!蔽覀兛梢苑e極參加社會實踐,深入了解社會生活,去讀社會這樣一部巨著。社會首先是由人構成。因此我們應該先學會讀人,先觀察每個人的職業、身份,看看它的社會分工是什么,為我們社會發展做了什么貢獻。然后我們就可以讀人們的生活,看看人們的生活變化。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深入了解其原因,仔細思考解決措施,并為之做出自己的努力。最后我們就可以讀時代。時代變化是廣泛的命題,它大到虛無縹緲,但同樣也小到生活各處隨意可見,因為我們的生活充滿著時代的氣息。一個人是一滴水,時代是大海,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會干涸。我們同樣如此,我們要將自己與所處的時代聯系起來。以自己親身體悟讀這個時代,應應該思考,身處于我們這樣一個盛世,我們能做些什么,并為之奮斗。
做一個善讀者,學會讀萬物。人生有三種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反映了一種返璞歸真的思想。我們在追尋善讀的路上,不能忘記人類同樣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萬物有靈,所言不假。雖然有山色,水有水行。萬物各有其形,也各有其心一個真正善讀者,還應該能夠讀萬物。自然,人之本也。人類無論走多遠、登多高,都是自然的孩子。我們應該親近自然、走進自然、熱愛自然。融入自然界,去讀萬物。我們可以在公園漫步時,聽聽鳥叫,也可以在海邊站立聆聽朵朵浪聲。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植物有靈,動物有靈。不知何時我們學會了封閉,我們將自己關在鋼筋水泥的圍墻里,用一排排高樓阻擋自然的足跡,隔絕了自然,也隔絕了聯系。在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個天,我們應該出去。去讀自然,去感受自然,去讀萬物。從水之奔涌,學人之品性;從山之頂天,學人之擔當。
學會讀書本,學會讀社會,學會讀萬物,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善讀者。
參考文獻:
[1]劉新紅.讓學生做一個積極的閱讀者[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10):56-57.
[2]邊建松.做一個鉆石型讀者——以《廉頗藺相如列傳》為例談如何細讀文本[J].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20(Z1):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