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中,教師需要更加有效且科學的教學引導幫助學生培養學科意識,建立學科思維,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效用。而在數學學科教學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需要重點培養的能力。這一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解決會遇到的各種數學題或是處于非數學題形式表現出來的處境。解決問題這項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是來源于生活的,其去向也應該歸于生活,這是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新方向。因此本文基于這一準則,就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為主要研究方向,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歸于生活的必要性以及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歸于生活的科學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新方向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這一能力培養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參與生活實踐。同時通過生活汲取一定的靈感又回歸課堂教學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科轉換力,可以將自己學過的數學知識應用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將相關實踐能力歸于生活。
一、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歸于生活的必要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當前的教學情境中,學科教學有了更高的目標要求。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策略探討與研究,尋找符合學生接受水平與能力的相關教學策略。要保證學科教學成效需要教學植根生活回歸生活,有效汲取養分,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同時不僅僅局限于日常學習之中,學生要主動發散思維進行能力延伸,用數學思維看待問題,跳出學科教學框架,更主動的認識世界,讓能力培養更加完善。也使數學學科教學的教育成效與教學價值發揮最大化。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從生活中汲取相關的教學元素,展開有效的探討與分析,引導學生借助數學形式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從而不斷獲得新的知識技能,豐富生活體驗。同時在數學教學中將解決問題歸于生活,能夠有效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其參與探索過程,提高學生應用數學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創造性思維。當學生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時,再回歸到現實生活中能夠以一種更加辯證理性的方式看待現實問題。通過觀察、思考、推理、溝通及探究,借助具有思維活動的行為實踐解決相關的問題。從潛在角度出發,還可以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認同感與理解度。數學學科解決問題歸于生活是學科教學可以展開的新方向與新維度。通過將數學學科教學與生活化元素進行有效的聯結,在二者之間搭建一定的橋梁,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教學內容的轉換與理解同時明確學科教學的真實效用,更好地投身學習之中,提高整體教學質量與效率。
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歸于生活的科學策略
2.1創設生活情境,保證學生課堂參與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時,教師可以有效創設生活情境,使相關的教學表達與教學內容傳播更加自然生動,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對于小學學生來說,數學學科相關的知識點與教學內容學習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學生的注意力延續度較低。教師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情緒,借助情緒價值讓學科教學更加有效,學科傳達也更加完整。
例如在小學數學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第10課《小小志愿者—混合運算》教師可以合理借助生活化元素創設教學情境,讓整體的教學習過程更加生動自然,帶給學生有效的教學體驗,進而最大化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讓情緒成為一種教學價值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用。比如教師可以借助買文具盒這一教學案例,引導學生置身教學情境中。再采用設問式的教學引導,給出情境預設,班級活動需要采購文具盒和鉛筆,文具盒單價10元,鉛筆單價1元,需要買10個文具盒30支鉛筆,那么總價是多少?通過這種具有一定設問成分且生活化元素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探究度,將學生吸引到課堂場景中。通過數學思維分析解決相關的問題,進而將這種能力延伸轉化為一種解決生活問題的技能與思維方式,保證教學成效與教學效用。
2.2豐富教學表達,有效運用生活元素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表達形式,帶給學生更加有效的教學體驗。數學學科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理解學習起來難免會覺得難度較大,學習過程較為乏味。教師通過豐富教學表達形式,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可以帶給學生更加親切的教學體驗,有效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系數。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學科,靠近數學學科從而學習體會到數學學科能夠帶來的教學效用,將其有效地運用在生活實踐中,參與社會實踐,將習得的技能回歸生活解決問題,使教學成效最大化。
例如在小學數學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第11課《新校服—條形統計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教學形式豐富,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教學體驗。在這一課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借助精美且設計感的ppt進行教學內容表達與傳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借助微課將這一課的相關知識點細化。教師可以通過數據調查表,向學生收集每天看電視的時長數據。借助學生提供的數據做成數據統計表,將生活化元素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且具有代入感與體驗度。通過數據統計教師可以將數據表現在學生眼前和學生一起進行條形統計圖繪畫與結論推導,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豐富教學表達形式,創設教學情境。同時將生活與教學內容做到科學合理的融合,使解決問題這一能力的培養可以源于生活又歸于生活,讓教學教育成效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胡慶正.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現狀及策略[J]. 才智,2015(18):41.
[2]曹美仙.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