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云
摘要:在小學的教育體系中,數學是一門非常基礎的學科,其在提升學生道德素質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座鐘;本文將立足于教材素材,對日常教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進行研究和分析,以期能給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在后續進行德育滲透提供一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數學教育;小學;德育教育;策略分析
各學科在修訂以后,德育教育的比重有了很大的提升,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后續的教育教學中,結合日常的學科教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因此,基于這種教育背景,筆者將立足現今的小學數學教學,對德育教育的有效實施進行分析,希望能給廣大同行帶來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一、挖掘德育素材,豐富數學課堂內容
縱觀現今的小學數學教材,其中除了現今小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數學知識以外,還包含了很多內涵豐富的數學、閱讀材料等等,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育中,我們廣大的數學教師,只要能立足手頭的數學教材,因地制宜地將需要講述的知識點和德育教育內容融合在一起,便能實現德育教育在日常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結合現今垃圾分類的熱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垃圾分類為引子,利用ppt、視頻等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更好的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塊的內容,與此同時,還能強化學生對垃圾進行分類的觀念,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學生的環保觀念;再如,在學習“比”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基于神舟十三號這一新聞,引導學生去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關系,借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與此同時,還能借此,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愛國教育等等。
總之,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只要能吃透教材,并基于教材,通過微課或者直接講解等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日常教學中所蘊含的優秀品質進行分析和學習,就必然能很好地將德育教育有效地和小學數學結合在一起。
二、組織實踐活動,提升學生應用素養
筆者很喜歡一句名言,出自費爾巴哈,即“理論如果不能解決問題,那么實踐必將可以解決”。這句話,對筆者日常的教育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從德育教育的角度去說,在日常的生活中,廣大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日常的書本教學,而是應當想方設法,將德育教育從理論層面,提升到實踐層面,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德育教育的內涵,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例如,教師不妨依托課本中”綜合與實踐“這一部分中的“節約用水”,引導學生開展節約用水活動,讓學生切身實地地去算一算、測一測,并通過充足的套路和交流,使其意識、并深刻認識到,水資源浪費的嚴重后果,基于此,教師還可以根據現今“節約用水”的措施和政策,組織學生舉辦黑板報或者手抄報評選活動,或者,還可以開展與節約用水有關的作文比賽、辯論賽或者演講比賽,以此強化和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用意識,提升學生的節水意識和環保意識。
再如,在學習“北京五天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策劃一次全家出游計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設計等多種任務,以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介于此,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去關心父母、了解祖國的壯麗山河以及歷史,借此培養學生的孝心和愛國熱忱,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三、完善評價機制,提升德育實際效果
有效的評價機制可以使教師的德育教育效率翻倍,同時也可以檢測教師的德育滲透質量,為教師后續提高德育教育質量提供有效的參考。因此,廣大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切實提升日常教學活動中的德育教育效果,就必須要重視德育評價機制的構建,以此,切實保證自己的德育教育目標能夠完成,并為后續德育教育的有效進行,提供切實有效的動力。
那么,說了這么多,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應當怎樣去構建相對完善、有效的評價機制呢?筆者以為,要想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時刻關注學生日常的表現,并基于此,進行相應的數據記錄,從而確保能相對全面的對學生的素質進行評價,以此檢測自己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用計算器計算”這一板塊的知識時,我們教師可以將這部分內容的德育目標設置為“讓學生能夠科學有效地利用計算器進行數學知識探究,同時激發其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之后,教師可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及時對學生進行合理、積極的評價,同時,將評價作為推手,引導學生更好地去內化這其中所涉及的德育教育,從而切實提高德育滲透的效果。當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如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等等,以此,為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在日常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滲透,是個復雜且科學的體系,因此,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加強對這一部分內容的研究,同時提高自身德育滲透意識,加強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并積極進行實踐,以期能更好地提高數學教育的教化內容和價值,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迎春. 論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才智,2020(15):90.
[2]張守亮. 新課程下小學數學德育滲透的策略初探[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