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佳潔
摘要:兒歌彈唱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備的職業核心能力,也是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文章就優化教學內容、重視鋼琴基本功訓練、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專業實踐等措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兒歌彈唱能力,使學生將理論聯系實踐并加以靈活運用,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增強社會競爭力,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一專多能”的實用型人才等做了論述。
關鍵詞:學前教育;自彈自唱;能力培養
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必須要掌握良好的彈唱能力,給幼兒音樂上的啟發。但是,當前一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彈唱時歌唱的音量很小,注重彈而忽略了唱,或者彈唱時沒有情感,這回影響他們日后的幼兒教育工作質量,無法激發幼兒熱愛音樂的天性。
學前教育專業進校時音樂技能幾乎都是零起點,再加上鋼琴課大多是采用集體授課的形式。如何使眾多音樂素質和條件參差不齊的學生通過短短三年的學習掌握較高的兒歌彈唱能力,勝任幼兒教育工作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視唱練耳培養音樂基本素養
學前教育專業需要培養的彈、唱、跳、說、演五項幼兒教育基本操作能力,兒歌彈唱是一項整合了彈琴、唱歌、舞蹈、表演的綜合性技能,學生要達到彈唱自如的水平,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音樂理論專業知識,扎實音樂基本功,學會分辨、把控音準、節奏,養成一定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這樣在兒歌彈唱中學生才能將歌曲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教師要重視視唱練耳教學,同時要結合幼兒教育特點,將基本樂理、視唱練耳、鋼琴演奏技能和聲樂演唱技能的內容進行整合,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基本技能為目的,在教學中關注實用性。尤其是在兒歌伴奏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兒歌實例展開講解和練習,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兒歌彈唱的基本要素,進而養成彈唱結合能力。
二、強化彈奏、編配基本能力
兒歌彈唱體現出專業性突出、實踐性強的特征,而學前專業學生在音樂專業技能上比較薄弱,學習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之前,大部分學生沒有接觸過鋼琴,基本功不扎實,彈奏練習比較少,這對兒歌彈唱技能訓練起到了一定的影響。所以,在低年級時音樂教師必須要重視鋼琴基本訓練,加大鋼琴訓練量,開展分層教學是必要的,同時教師還需要保持耐心,細致糾正學生的錯誤,耐心示范,督促學生扎實鋼琴彈奏基本功。教師還要嚴格監督學生完成鋼琴彈奏課后作業,讓學生通過反復練習獲得學習經驗,提高鋼琴彈奏水平,為兒歌伴奏打下良好的基礎。
兒歌的突出特點是篇幅短小、音域較窄,節奏明朗簡單,情感歡快,伴奏具有鮮明的特點。兒歌的鮮明特色主要是通過和聲、伴奏音型來體現的,較多使用正三和弦,在伴奏音型上多用柱式、半分解、全分解等,創設出簡潔明快的伴奏。因為正三和弦在兒童伴奏中使用比較頻繁,所以是兒歌伴奏教學的重點。在學習兒歌伴奏編配、彈奏課程時,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以下幾方面的技能:(1)使用鍵盤常用鍵調彈奏兒歌簡譜;(2)掌握和弦連接方法,編配兒歌和弦;(3)感受兒歌情緒和風格,掌握兒歌常用伴奏音型;(4)能夠編配簡單的兒歌。
三、多樣化教學創新,提供實踐機會
在教學模式上,學前專業兒歌彈唱教學應該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增強學生的兒歌彈唱能力為目標。在聲樂課程中,選取一些經典的兒歌,讓學生學習兒歌發聲的基本方法,養成關于兒歌的基本審美能力;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分組表演兒歌,強化學生的彈唱能力。教師需要應盡可能創設輕松、活躍的教學環境,增強師生、生生互動,以調動學生的表演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關注歌曲的創作背景、內涵,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意境,可通過微視頻展示幼兒彈唱教學的精彩視頻,啟發學生思考,掌握兒歌彈唱能力。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師要用自己厚重的藝術修養去感染學生,讓優美的音樂去陶冶他們的性情。音樂教學實踐證明,一定的音樂氛圍能夠使學生與歌曲產生共鳴,教師還可以組織多樣化的兒歌彈唱活動,比如,組織兒童音樂劇編創和表演活動,學生自編自演兒童音樂劇,應用多樣化的道具,設計豐富的角色,將彈唱融入音樂劇中。音樂劇表演活動比較有樂趣,學生在活動中比較投入,為了表演好節目,學生需要努力練習自己的彈唱技能,進而增強兒歌彈唱能力。
四、結語
對于學前專業學生而言,兒歌彈唱能力是他們從事幼兒教育事業的基本能力,教師應該重視音樂基本功訓練,將音樂理論知識具體形象地呈現給學生;同時還需要組織多樣化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享受音樂、學習音樂;就是還要善于創設音樂氛圍,通過多樣化的音樂活動,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更投入、更沉浸。總之,學前教育兒歌彈唱教學要循序漸進,遵循音樂教學客觀規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周媛.職業技能大賽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兒歌彈唱能力培養探討[J].廣西教育,2020(23):175-176.
[2]蘇敏.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兒歌彈唱能力的培養淺談[J].藝術大觀,2020(17):72-73.
2020年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學前教育專業音樂領域中身體打擊樂教學探索》 課題編號:2020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