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核心素養為重心的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成為了高中教育中重點關注的內容。音樂課程作為高中教育階段,學生音樂能力和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通過提升該課程的教學有效性,能夠讓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促進新課程教育目標的有效達成。鑒于此,本文首先對現階段高中音樂教學中亟需改善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基于新課程改革視域,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可以給相關人員帶來啟示。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音樂;教學策略
引言
高中音樂在對學生音樂素養培養上的作用不言而喻,但由于現階段高中音樂教學中所采取的理念和方法比較陳舊,導致音樂課程教學的價值難以得到體現,限制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為高中音樂教學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和思路。這就要求高中音樂教師必須要加強對新課程改革理念和要求的剖析,并就當下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具體分析,積極探索全新、高效的音樂教學方式,實現對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就這一方面而言,加強對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對學生吸引力不足
根據對當下高中生音樂學習的情況進行調查后,我們不難發現,多數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缺乏興趣,而出現這種現象是多樣化的,如學生自身對音樂學習不感興趣、高中學業壓力大、教師教學方法不當等,其中教師教學方法不當是主要原因。目前多數音樂教師依舊是采取傳統音樂教學方法,教學創新性不足,導致音樂課堂對學生缺乏吸引力,進而影響到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二)音樂教學難以引發學生共鳴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高中生的思想觀念和音樂興趣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多數高中生對于流行音樂的興趣較高,對于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的興趣較低。而高中音樂教材中的內容多為基本樂理、樂器、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等內容,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并且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以“照本宣科”為主,很少會將音樂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相結合,導致音樂教學空洞、乏味,難以引發學生的共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最終影響到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限制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
(三)教學理念更新不及時
我們都知道新課程教育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學觀點,如以學生為中心、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等,為高中音樂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但不論任何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要想在教學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和認可,都必須要經過一個較長的周期,因而目前多數高中音樂教師的教學理念依舊是以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為主,致使他們在教學實踐中,過于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嚴重忽視了學生學習自主性,限制了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新課程教育改革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分析,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促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動力的關鍵因素,在音樂課堂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完成音樂知識建構的過程,才能真正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激發和培養的重視,并通過營造良好音樂學習氛圍的方式,促進這一目標的有效達成。比如,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流行音樂都具有較高的興趣,甚至還有部分學生是“歌唱高手”,對于一些比較熱門的流行音樂,他們都可以“信手拈來”[2]。為了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教師則可以在音樂課堂中適當的引入一些流行音樂,并組織學生歌唱,活躍課堂氛圍。同時教師還可以以流行音樂為例,帶領學生對其中的基本樂理、旋律、歌詞等進行解構,以此來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面,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比如,目前有很多國風歌曲,這些歌曲的旋律優美、歌詞朗朗上口,教師就可以將這些國風歌曲作為事例,引導學生對這些歌曲進行分析和學習,以此來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提升音樂教學效果。
(二)創新音樂教學模式,優化音樂課堂教學
以往高中音樂課堂中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和方法是影響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面對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音樂學習需求,高中音樂教師必須要積極探索全新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實現對音樂課堂教學的優化創新。比如,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技術和產品已經滲透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教育教學領域同樣如此。為此,高中音樂教師則可以將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合理引入到音樂課堂中,豐富音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提升學生音樂課堂活動的參與度,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3]。比如,教師可以將一些音樂制作軟件運用到音樂課堂中,利用基本的樂理知識,現場制作一些簡單的音樂旋律,以此來將理論教學直觀化、具體化,便于學生學習和理解,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音樂知識,相互合作,一起作詞填曲,完成一首簡單的歌曲,并進行現場表演,以此來促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和素養。
(三)合理設疑,發展學生音樂思維
音樂思維也是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必須要具備的一項基本音樂素養,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這一方面能力的培養。但在以往高中音樂課堂中,由于教師教學觀念的落后和教學手段的單一,在學生音樂思維培養上是存在一定缺失的。為此,高中音樂教師應通過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優化,促進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合理設疑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去自主發現問題,并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分析和順利解決問題,以此來促進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例如,在對“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授課時,教師則可以一改以往直接灌輸的教學方式,而是先播放幾首西北民歌,讓學生仔細聆聽,然后提出問題“這些歌曲都屬于什么風格的呢?這個歌曲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你在聽這些歌曲時會產生哪些感受呢?”并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有的學生會說“這些歌曲的情感都比較的澎湃,能夠給人一種亢奮的感覺。”有的學生會說“從這些歌曲中仿佛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通過學生的發言,教師則可以結合這些歌曲,引導學生一起走進西北民歌的世界,并對西北民歌的特征進行分析和總結,發展學生的音樂思維。
(四)采取多樣化考核,優化教學評價方式
在以往高中音樂教學考核中,教師往往會采取筆試的方式來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進行考察。實際上,這種方式不但無法真實反映出學生音樂學習的基本情況,甚至還會加大學生學習負擔,讓學生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4]。為此,高中音樂教師應對教學評價方式進行優化和創新,通過采取多樣化教學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和素養進行全面、客觀的考察,便于學生了解自己在音樂學習中的不足和改進方向,促進學生音樂學習水平的提升。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將才藝展示、情境表演、音樂語言隨機解讀等方式引入到音樂考核當中,實現對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評價。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高中音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如課堂教學缺乏吸引力、教學理念落后等,為了有效提升高中音樂教學水平,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高中英語教師必須要對這些問題引起重視,并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導向,對音樂教學理念和方式進行優化和創新,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發展學生的音樂能力和素養。
參考文獻:
[1]孫璐.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思路探析[J].考試周刊,2021(59):141-142.
[2]黃莉莉.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47):161-162.
[3]張曉妮. 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路徑探究[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3.
[4]張煜晗.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思路探析[J].高考,2021(14):167-168.
作者簡介:郭琴(1988.03.30-),性別 :女,民族 :漢族,籍貫 :湖南,學歷 :本科,職稱 :中學一級,研究方向 :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