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冬雪
摘要: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身心正處于快速生長的發育時期,是形成健康心理的關鍵階段。但是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并不在他們身邊,對親情的缺乏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出。留守兒童普遍年紀較小,還未形成正確的思維理念,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還有,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形成原因歸根結底是教育問題,現階段我國農村教育都較薄弱,學校的不重視,沒有及時的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進行引導,任由留守兒童肆意生長,是形成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學校因素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發展節奏過快的省市有了大量的用工需求,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然而,在這一大潮下,在農村產生了這樣的一個群體——留守兒童。現如今留守兒童的數量逐年增多,培養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的任務至關重要。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工作,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減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是每個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責任。
一、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的快速成長和培養出正確的思想觀念,僅僅依靠教師的教導是行不通的。留守兒童由于常年和家長分開,爺爺奶奶的年紀太大,使他們有效的心靈的得不到依托,無法給留守兒童正確的教育,非常容易讓留守兒童產生自卑心理、缺乏安全感,產生負面情緒,以至于形成心理健康問題。家庭對留守兒童來說意義非凡,每一位家長都不應該以出門務工為由減少對學生的培養。讓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脫離家庭的管教,極其容易讓他們形成心理健康問題。
例如,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常常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由學校到家庭,家庭對于留守兒童的比重十分重要。我們班上有一位留守兒童,由于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有時候甚至于過年都不回來,這使學生和他的父母關系越來越淡薄,爺爺奶奶年紀又太大,以至于在寒暑假的時候無人管教,以至于他性格越來越執拗,越來越叛逆。新學期開始的時候直接不來上課,沉迷于網絡游戲,以至于最后的輟學。家庭因素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原因有著極其大的影響,隨著科技的發達,學生家長可以通過郵件、電話、微信等形式與留守兒童及時的溝通,而絕對不能以出門務工逃避該有的責任。
二、自身因素
留守兒童年齡尚小,還沒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原因,與留守兒童自身有著不可忽視的因素。由于留守兒童的家長常年在外,并不能夠及時的對留守兒童的成長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一般的留守兒童都會有很強的逆反心理,對待事物有很強的抵觸情緒。留守兒童在小的時候就離開了父母,面對無法解決的困難時會不知所措,軟弱無力,會變得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性格越來越孤僻,還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例如,留守兒童年齡尚小,需要學校和家長的正確引導。我們班上有一位留守兒童,在課上總是不愛抬頭看黑板,在課間活動中也不積極參與,只是一個人在角落里一言不發。我曾經主動去和他溝通,但是他看起來非常緊張,對于我的問題也是只字不提。留守兒童由于沒有家長的陪伴,一些不懂事的同學還總愛欺負他,使他越來越自卑,越來越膽小,越來越敏感孤僻,對待問題不知道怎樣去正確的解決,從而使得這位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產生抵觸情緒,不接受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從而不利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三、學校因素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與學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現階段我國農村教育十分落后,師資力量匱乏,常常出現一名教師兼顧多門學科的現象,繁重的任課壓力使教師分身乏術,無法顧及到對留守兒童的照顧。隨著留守兒童的群體不斷壯大,人數逐年增多,使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照顧上顯得十分渺小。同時,由于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年紀過大,思想比較保守,在于其溝通中難免出現不配合的現象,使教師在教育教學上有心無力。
例如,現階段我國農村教育十分落后,在現有的條件下不能夠對留守兒童有針對性的照顧。現階段我們學校中,存在著教師數量與學生數量比重嚴重失衡的狀況。作為教師存在著一個人負責幾個班的情況,根本無暇對每個學生夠能進行管理,對留守兒童的管理來說更是有心無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與其學校的影響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可以有計劃地對留守兒童的家長進行電話溝通,而不是因為做起來困難而直接放棄,不去積極履行自己的責任。通過對農村學校的重視和教育的不斷改革,農村學校的教育體系一定會越來越完善,對解決到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有著極大的幫助,這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只是時間問題。
總而言之,現如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逐年增多,作為教師一定要重視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培養。讓家庭和學校聯合起來,讓小學的留守兒童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作為學校,作為教師,不能一味的推諉留守兒童的管教難題。作為家長,也不能逃避管教孩子的責任和義務。要加強學校與學生家庭之間的溝通,雙方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打造一個陽光快樂的學習成長環境,讓每一位留守兒童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是作為家長和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的義務。
參考文獻:
[1]祁光秀.農村留守兒童的小學教育現狀及對策[J].當代家庭教育,2021(09).
[2]柴華,張坤. 淺談“家校共育”對農村低齡留守兒童的情感早期干預[N]. 新鄉日報,2021-02-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