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衛麗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上寫道:“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
關鍵詞:閱讀? ?寫作? ?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可以說,沒有閱讀就沒有寫作,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的素材往往又來源于閱讀中的間接感受。因此,我們要重視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選擇適當的時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小練筆訓練,將“閱讀”長期植根于“寫作”的沃土中,使學生更好地從“閱讀”中學“寫作”以利于其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變化角度的改寫。
變化角度練筆是一種很好的形式。這樣做不但會使學生對所學的課文內容繼續加深理解,而且在敘述中學習到了一定的寫作方法。比如在教學《松鼠》這篇課文后,就可以設計一個變換敘述角度的小練筆,以《我是一只小松鼠》為題,讓學生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介紹松鼠的生活習性。
二、精彩片段的仿寫。
所謂仿寫就是照貓畫虎,它在學生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到一個橋梁作用。因此,在教學中,遇到精彩的片段,我都會放手讓學生去仿寫。讓學生也體會一下自己寫出與作者同水平的佳作的愉悅心情。到高年級之后,也可讓學生仿寫整個篇章。比如在教學《牛和鵝》這篇課文時,文中對鵝的神氣十足、目中無人和“我”被鵝追趕時的狼狽不堪寫的是栩栩如生。我立即乘熱打鐵,讓學生描述一下自己遇到害怕的動物時,動物和自己的不同表現。
三、拓展延伸后的學續寫。
續寫大都在課文的結尾。比如在教學完《一個蘋果》之后,連長和防炮洞中的半個戰士的心里都久久不能平靜。這時,我讓學生續寫一下每個人的內心活動,進一步體會每個戰士心中由他人的奉獻精神。
四、理解文本后的擴寫。
擴寫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增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比如,課文《詹天佑》中有這樣一句話:“消息一傳出來,全國轟動。”其中“轟動”這個詞比較概括和抽象,如果你就置身于這種場面中,你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會做些什么呢?讓學生思考過后,具體描述當時轟動的場景,這就是抓住了關鍵詞來描寫。
五、簡練概括后的縮寫。
縮寫一般針對篇幅較長的課文,讓學生來聯系縮寫。更多的是引導學生進行提煉、概括,抓住主要內容進行縮寫。比如,在學完《西門豹治鄴》一文后,讓學生用簡單的語句縮寫這篇課文。
總之,閱讀和寫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務,但在實踐中又是緊密結合、相互為用的。因此,我們要閱讀與寫作兩手抓,要找到兩者的結合點,舞好這兩柄“利劍”,相信一定會“雙劍合璧,威力劇增”。
參考文獻
[1]黃鳳霞. 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的指導[J]. 科教導刊, 2013(6):2.
[2]楊勇. 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J]. 語文教學通訊:學術(D), 2013(11):2.
[3]杜婉玲. 例談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J]. 珠江教育論壇, 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