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要:新課程理念指導語文教師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是一個知識很龐大很紛雜的學科,所以學生能夠在教學中自主探索學習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因此,本文主要闡述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運用的習慣。
關鍵字: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自主課堂
一、教師引導示范,加強學生自主思維訓練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毙W時期,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但是與教師相比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依然有所欠缺,身教重于言傳。但是口頭表達類似以往”灌輸式”教學,對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益處不大。若教師不注重表達方式,還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但是,教師”言傳”的同時兼顧”身教”,將自身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思維方式以圖片、視頻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賞析古詩詞時,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分析題目,找出關鍵詞、提問范圍、隱含信息以及具體要求,然后通讀整首詩詞,閱讀過程中謹記題目要求,找尋最優(yōu)答案。紙上談兵不如實戰(zhàn)演練,教師示范解題思路之后,選取另一首古詩供學生獨立閱讀,查漏補缺。"學而不思則罔",因此還需溫故知新,在不斷接受新事物的同時要注意溫習以往內容,完善自主思考問題的方式。
二、重視預習學習對學生自主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預習是語文學習中不可缺失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很多小學生尚未形成科學的預習觀與預習方法,課前預習流于形式。
教師在設計預習作業(yè)時,要注意與課堂教學的有效關聯(lián)。教與學相互制約又相輔相成。如《金色的魚鉤》一文的預習設計,可以做如此設想。如果《金色的魚鉤》的課堂教學主要針對文本中的環(huán)境描寫,人物形象刻畫和主旨探索展開,那么預習設計則可以把學生分成環(huán)境組、人物形象組、主題意蘊組,把預習的內容分成三個方向。
三、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為基礎,全面創(chuàng)新小組學習模式
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中以應試為目的,但是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教師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不是一味強調背誦的重要性。語文這門科目和其他科目不同的是就是他會涉及到各個領域的知識,無論是純文科方向的還是理科方向的,即使不涉及很麻煩的邏輯思考,也對于擴充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教師應當全面對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多多采用分組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活動當中去。
如六年級的寫作練習當中,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組,給定相同的題目進行仿寫,并在小組內交流選出表現(xiàn)最好的學生和其他小組進行PK,教師根據(jù)評選結果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通過講解找出自己文章的不足進行改進。
或者是教師在引導學生們學習《伯牙鼓琴》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去了解高山流水的歷史典故。課堂上的小組交流開展過程中,代表整個小組進行發(fā)言的學生因為已經(jīng)擁有非常充足的準備,可以有效強化學生們的學習自信,興趣昂揚的向小組當中的其他成員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并將自己心中的疑問和其他同學進行溝通交流。
四、依托教學內容,開展評寫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表達能力
針對學生分析綜合能力差,自主表達能力不突出的現(xiàn)狀,語文學科可以開展名家名篇賞讀課。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選取林清玄、沈從文、魯迅等名家的散文小說等作品。在文本閱讀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寫文學評論、寫詩等,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對于學生的作品,教師可以精心挑選,在各個班級展出交流,進一步激勵學生。
在文本賞讀課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態(tài)度應該是不高估學生,但也不要低估學生。對于學生超出文本和課堂預設的態(tài)度和觀點,教師應該回歸本位,相信學生,放手給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語言表達。例如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時,文本主題是黑暗勢力對美的扼殺。在賞讀文本的過程中,有的學生繞來文本主題,從文章來探究人性的復雜,從人性談及悲憫情懷和人文關懷,贏得其他學生的一致叫好。同時,對于這樣超出課堂預設的合理探究,教師應該給予肯定和贊揚。
五、組織多樣式教學活動
語文課堂教學要基于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設計多樣性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和吸收語文知識,樹立正確的情感與價值觀,并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
在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學習關于魯迅先生的幾篇文章后,教師可以布置開放性寫作任務,以"讀人物傳記"為主題,使學生聯(lián)系所學內容或所見所感進行創(chuàng)作,既是對教學成果的鞏固,又是對寫作思維的訓練。最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勿忘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或者,學校組織參觀革命根據(jù)地、博物館、名家畫展等傳統(tǒng)文化活動,回到學校后再把觀后感寫出來,領略文化特色,以深刻感悟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建構自主性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要更加深入地理解語文知識,刺激教授語文的靈感,領悟出教授語文的真諦,從而達到高效、高質地教授語文,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質培養(yǎng)與課堂內容的有效結合,從而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國民,李煜暉.小學語文專題教學實踐研究探析[J].教育學報,2019,13(05):46-51.
[2]貢如云,馮為民.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7(0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