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妍
摘要:初中學生已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儲備,但語文知識的繼續累積還需要學生不斷從課堂上獲得給養。因此,課堂效率的高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將會影響學生語文水平提升的速度。那么,應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呢?本文認為,在強調人文情懷的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認識并克服當前教學存在的問題,將學生從學習的機器培養成滿懷興趣走進語文世界的探索者。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語文教學
新課改推行以來,課堂教學的重要性被再三強調,課堂效率成為新的教學關注點。為了響應教學改革的號召,筆者認為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學質量很有必要。因此,本文主要圍繞目前初中課文存在的問題,提出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具體對策,以期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一、目前初中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差異
即使是處于相同教學環境的同一個班的學生也會因為各自的語文基礎和鉆研領悟能力之間的差異,呈現出不同的語文水平。而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片面強調教學進度而忽略學生個體差異,直接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差生因為跟不上課堂節奏而變得更差,傷害學生的自信心,阻礙學生發展。
(二)課外閱讀嚴重匱乏
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學質量的綜合提升更多的還是“功在平時”,需學生進行補充閱讀。然而,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考核壓力和學生升學壓力大,教師都忙著趕進度,抓復習,不僅沒能每周留出二十來分鐘的課堂時間給學生進行拓展閱讀,也忽略了培養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的意識和習慣;學生每天忙于各科學習,沒有教師的引導,也缺乏進行課外閱讀的動力。
(三)教師對啟發式提問的不重視
提問曾是經久不衰的教學方法,但隨著現在授課壓力的增大,提問因為耗費較多課堂時間而被許多教師摒棄。初中語文課堂也不例外,為了考前有更多時間復習,教師講解課文的節奏越來越快,通常直接將課文的剖析結果灌輸給學生,而忽略了通過提問來引導、啟發學生如何閱讀和賞析一篇文章。
二、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運用提問帶動學生思考
很多時候,學生學習課文都是照著課文一字一句地閱讀,全文讀完了,文中的生詞、修辭、故事脈絡掌握了,一篇文章也就學完了。從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的角度來說,這樣功利的學習未免有些欠妥。要想改變現狀,就要求教師應該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針對多數學生可能感興趣的地方精心設計問題,帶動學生思考。例如,學習《孟子二章》時,教師可以提問:“孟子為什么會發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感嘆?”,通過這些立足卻不囿于教材的問題,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教師可以提一些深刻的問題,比如“此篇文章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等,以此來帶動學生思考,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二)運用教學等待
就初中語文教學現狀而言,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講解文章的模式也相對僵化,“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好詞好句”三步走式教學法充斥課堂。在這種教學模式里,教師看似節約了課堂時間,卻忽略了學生是否能有興趣、有效地接收和吸納這些教學內容。為改變這一狀況,提升語文教學質量,要求教師能將課堂等待和課文教學結合起來,留出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從容品讀課文。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時,教師可以通過蘇州園林的科普短片來引出課題,然后空出十分鐘的課堂時間,讓學生品味文中園林那古典優雅的美,思考作者從哪些角度以及為什么從這些角度著筆刻畫園林的美。此外,在學生自行品讀思考的這十分鐘里,教師也不能完全放松,而是應該巡視教室,觀察學生的品讀情況,待品讀結束后,抽選品讀得較認真和品讀得不那么認真的學生進行發言,通過這樣的方式,給認真學習的學生以鼓勵,給學習敷衍的學生敲警鐘。視頻和抽問的加入分別從增強課堂趣味性和閱讀緊迫感兩個方向督促學生參與課堂,不同角度同時發力的教學方式使教學質量的提升變得容易起來。
(三)重視學生學情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結合學生學情,將教學難度維持在大多數學生能接受的水平,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例如,《核舟記》一文中,有“糝、箬、詘”等與現代白話文意思不相同的字,很多學生不僅不知道這些字的古文意思,甚至不知道其正確讀音。在學習時若教師直接講解課文,有些學生肯定會因為感到困惑而跟不上進度;若把課文掰碎了教,基礎好的學生又不屑于聽課。為了同時滿足兩類學生的需求,教師可以先把這類難點字詞單獨拿出來進行講解,再以句子為單位對文章進行拆分教學。同時,對于語文較弱的內向學生,教師可以制作一份預習指南,便于他們在課前先科學地學習一遍課文;對于語文較弱但相對外向的學生,教師可劃定學習互助小組,利用合作的力量幫助他們學好語文。如此一來,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會產生一種“老師在關注我,我得好好表現”的感覺,而這種心理暗示將會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動力。
(四)利用微課,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微課的誕生,使學生可以用課前時間自學教材,并根據視頻推薦進行相關的拓展閱讀,既提高課堂效率又增大閱讀量。例如,學《社戲》時,微課的應用讓學生能夠在課前就掃清生字、熟悉文章內容,便于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畏懼心理。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微課中引入《合陽線胡》《關中剪影》之類的文章讓學生與課文進行類比閱讀,拓寬閱讀渠道的同時,使學生從文字的學習中增長對祖國各地特色文化的見識,鞏固微課學習成果。通過這種方式,語文教師只需在課堂上教授精華知識,由高效課堂節省出的時間可以用來開展拓展閱讀交流、相關知識拓展等活動,課內課外雙管齊下,增大學生的閱讀量。
三、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育意義深遠,如果將語文教師比作登山者,那么找到課堂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方法就是那座大家都想攀上的高峰。山峰之高,攀爬艱險,本文僅從重視學情、課外積累、善用提問和課堂等待這四個方面為“登山者們”提出了一點拙見,而更多、更好的方法的提出還需要教師在工作中不斷嘗試與總結。
參考文獻:
[1]單莉莉.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1(04)
[2]李茂東.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增強初中語文教學效果[J].當代家庭教育.2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