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娟
摘要:集體備課是提升教師團隊整體素質及優化教學質效的重要教育活動,集體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一種思想與另一種思想的交換,是信息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集體備課能很好地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幫助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集體備課;優化建議
引言: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集體備課已成為教師集思廣益和經驗交流的過程,也是相互借鑒與取長補短的過程,集體備課可以發揮集體的智慧,實現教學計劃及教案的優化,為語文教學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奠定基礎。因此學校務必要加強對于備課組建設工作的重視,提高備課組的功能,有效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教學素養,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當前集體備課的現實困境
(一)偷工減料,流于形式
有些學校的教研組未能充分領會開展集體備課的本真價值,將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僅視為應付上級檢查的手段。從教師自身角度看,某些學校也確實存在教學任務過于繁重、騰挪不出時間、參加集體備課精力不足的情況。有的教師要在不同班級講授課程且這些班級不一定是平行班,教師自身教學任務已經不堪重負,為了完成上級任務而參加集體備課,在他們眼中就是增加負擔。有的教研組為了應付上級檢查,采取投機取巧的方式,將教材的各章內容分攤給各位授課教師,分別撰寫教案。有的教師對集體備課的態度也不夠端正,為圖省事,大搞“拿來主義”,直接借用其他教師的備課成果,完工后交給備課組長裝訂成冊的教研資料僅稱得上是“拼盤堆砌”,教師專業化素質并未得到實質意義上的增強。
(二)缺乏藝術,死板僵化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是一門藝術。缺乏藝術、高度程式化的教學管理方式,不符合學生對“好課”的期待。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文化基礎及生活閱歷不同,其擅長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存在什么樣的“長板”,有哪些“短板”,想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應該結合自身個性化特征來思考。將教師限定在既定的框架范圍內,容易在集體備課中造成應有的“長板”拉不長、該補的“短板”沒補齊。集體備課不僅要備教師,還要備學生。不單教師存在“拉長板”“補短板”問題,不同層次、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學生的“長板”與“短板”也是不同的。教學質量提升也要充分考慮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的理解與把握情況。在教學要求上過于死板僵化,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脫離具體學情,會讓基礎差的學生“吃不消”、讓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
二、提高初中語文集體備課效果的具體措施
(一)精心籌劃
集體備課比較忌諱的是不做任何前期準備,部分教師只知道備課的內容,而不知道備課的目標,也沒有備課的資源,忽視職能分工。這樣的備課肯定會出現兩種傾向。一種是“一言堂”——其他教師都不發言,只有組長在滔滔不絕地說,達不到集思廣益的效果。即便組長是有著豐富教學經驗和成績的“專家”,也不見得能夠考慮得周全;另一種是“眾說紛紜”——教師們都積極發言,都在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想法,最終也沒有形成統一意見,導致備課形式化。對此,教師在進行集體備課前,必須要進行精心的籌劃。第一,組長可以給所有教師明確備課的內容、環節、目標,要求每人都準備完整方案;第二,根據教師個體的特長,分工準備。有的教師負責搜集資源(比如教學用的視頻、圖片、文檔),有的教師負責制作預課件(根據預設先制作一個教學課件,然后在備課中進行調整,以進行教學統一)。
(二)完善流程
第一,前期準備。在組長的統籌下,教師分工協作,如準備資源、設計預案、總結個人經驗等;第二,課前集中備課。作為集體備課的主體環節,教師應在其中最終確定目標、進行重難點分析,進行經驗交流并最終形成完整、精細的教學方案;第三,實踐驗證。教師應嚴格按備課方案在課堂上組織教學,并留意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第四,反思調整。教師在利用統一方案進行教學后,應再次集中,將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擺出來,引導大家一起進行商討。提出優化解決方案,調整教案;第五,將調整后的方案再次進行教學實踐驗證。如果還存在問題,應繼續組織教研,以便解決問題。
(三)采取科學措施,對學生因材施教
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學習困難的學生比例也有所增加。如何幫助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取得進步是備課組每位老師面臨的真正挑戰。要給這些學生盡可能多的關心和愛護,根據學生的能力對教師進行有效培訓,并應用分層教學模式。要針對具體的學生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將其納入工作計劃,該計劃將由備課組進行定位、人員配備、時間安排和評估,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這是擴大學校管理規模和提供卓越教學的關鍵方法。同時,有必要加強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并為學習中的優秀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方式和手段。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學生的學習條件,并通過課堂展示,課外拓展,加強教學指導、課堂指導和綜合能力訓練來培養更多優秀學生。
(四)建立高效的管理機制,實行精細化管理
備課組的建設可以分為兩種,定期和不定期備課。每周計劃一次集體課程的備課準備,下一步的備課內容要根據個人的預備、制定課程計劃、執行教學計劃、課后分析等程序嚴格進行。個人預備是指在課程開始前一周,每個備課組的成員都要編寫課程的準備計劃,確定教學的重點、難度和考點,提出具體的教學目標并嘗試提出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自己獨特的設計方案,用于共享資源。并把有問題的地方提出來進行討論,以便可以咨詢組內其他成員,并進行有效地解決。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新老教師相互學習和改進,通過小組討論進行課程準備,開展相互啟發、提問和合作研究,形成基本一致的教學意見。在備課過程中時,允許教師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結語
綜上所述,集體備課是保證教育公平、提升教師團隊水平及提升教學整體質效的有效方式。集體備課能促進解決教師備課疑惑、促進教師準確掌握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的有效途徑,對加強集體備課的效率和質量、教師自身的獨立備課能力以及專業素養是十分重要的。對此,教師應當不斷學習與探究,通過集體備課的方式不斷彌補自身不足,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曉琴.初中語文教學中優化集體備課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9(10):18.
[2]王鵬.淺談增強初中語文集體備課的有效性[J].高考,2018(20):88+90.
[3]李玉善.初中語文教學中集體備課的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