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峻秀
摘要:新時期的發展要求國家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在這樣的重大背景下,教育問題就成了中流砥柱的因素,作為個人成長、成才、學習的各個階段,小學階段的教育是基礎能力與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時期,是樹立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培養核心素養的時候。小學生的各個方面均未成熟,他們成長為怎樣的人取決于他所經歷的、看到的、聽到的。小學生在學校生活的時間非常長,而且他們大部分所閱讀的書刊、文章來自于學校,來自于語文課本。所以說,小學閱讀教育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決定性作用。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發展,對于學生的要求也不一樣了,現在社會不再要求讓學生“死讀書”,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核心素養都有很高的要求。小學的閱讀教育有兩種,一種是語文閱讀教育,另外一種是英語閱讀教育。英語閱讀教育主要是學習語言,而語文閱讀教育不單是識字和學習成語,小學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古詩和成語都對小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說小學閱讀很重要。因此,文章基于核心素養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討。
一、創新教學模式
為什么要注重在小學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呢?因為這個東西從前沒有,從前想過要在小學閱讀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導致了種種問題的發生。那是什么原因導致從前沒有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呢?因為從前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思路太過傳統和死板。教師只是單純的在課堂上教學課本中的知識,并未拓展課本外的教學,家長也只要求學生在期末考試中能夠取得滿意的成績并且不犯錯,學生也認為自己要學的就只有課本上的知識。那我們現在應當怎么做一目了然。那就是創新,摒棄陳舊的教育理念。先從教師做起,因為教師直接影響學生,所以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拓展自己的教育思維。在進行教學工作時,要時時刻刻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貫徹到每一堂課中,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教學變得輕松愉快。另外,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然跟不上新的教學理念,我們也應當摒棄舊的教學模式,開創出能夠在閱讀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且快速掌握知識的教學模式。
二、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朗讀文章
小學時期的閱讀教學包括朗讀文章,學生通過朗讀文章能夠獲得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包含一部分語感在里面,對于交流溝通也起到重要作用。學生通過身臨其境式的朗讀課文,有助于剖析作者的意圖和情感,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傳統的教育模式沒有將學生自由朗讀文章作為重點,部分學生在學習文章時都是通過教師對文章的解讀來了解作者的心思和情感,并沒有自己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這樣的記憶是不牢固的,且對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沒有起到有效地促進作用。而且,學生對于文章的思考也很少,沒有實質性的意義。
所以,閱讀教育應當是教會學生如何身臨其境地閱讀,而不是由教師直接引導或者告知他們作者的意圖,閱讀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應當讓學生自由地發揮想象力、身臨其境地閱讀和思考。“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應當讓學生自由地思考和探索作者的想法和意圖,學生可能與正確的思考方式不一樣,但是這又是錯的嗎?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培養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讓課堂變成學生的閱讀天地,這不正是閱讀的意義嗎?并且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在分析中培養學生思維
與核心素養的“科學精神”相關,在閱讀課堂上引導學生經過聽、說、讀、寫等方式,將文章語言為根本,重復掌握和體會是有必要的。這對于學生感受文章語言內容與方式、表達形式與技能起到促進作用,例如,這個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就需要指導學生經過轉換表達方式,去感受這樣的疑問句法,展現出對于增強一個人思想認識的作用。例如,對于在《鳥的天堂》中的句子“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的掌握,就應該讓學生結合上下文,進一步選用合適的關鍵詞匯“新的生命”“顫動”,才能夠容易理解句子在文本之后需要展現的“榕樹的生生不息的蓬勃生命力。”
四、在體會中感受美好
和“人文情懷”相同的是,其“審美情趣”就是核心素養文化底蘊的主要構成部分。因此,在閱讀課堂上,需要經過教師的領讀與指導去想象,經過教學情境創設以及體會情境材料,經過對名言警句的體會,都是培養學生審美的主要方法。例如,在講解《漁歌子》這首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想象古詩中的畫面,需要指導學生找出古詩中寫景的詞語,運用自身的語言展現詩情畫意的畫面,優美的西塞山、自由飛翔的白鷺、美麗的桃花、清澈的湖水等。學生這時都開心的笑了,可以看出其能夠體會到文字的魅力。
五、在感受中升華情感
感受情感與核心素養的人文底蘊與掌握學習的培養有關系。例如,在講解《荷花》一課的時候,不能夠只是簡單的讓學生閱讀課文,還需要讓學生體會到直觀的視覺刺激和欣賞,如相關荷花圖片的展現、視頻的放映,也可以去具體地點觀看荷花,再讓學生閱讀課文,學生本身的閱讀想法就能夠豐富,針對荷花的美麗體會更加深入。在閱讀《富饒的海洋》一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緊緊圍繞題目談論海洋,根據形象的圖形讓學生感受到大海的魅力,感受作者對海洋的喜愛與贊揚之情。
伴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社會各界對于學生教育問題的關注度愈加密切,特別是對基礎教育階段中的語文課程。語文學科貫穿于學生教育的始末,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注重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閱讀名人寫的書籍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并且朗讀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必須對學生的心理活動和學習進度進行全面的掌握,充分活躍語文課堂的氣氛,使語文教學能夠順利開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胡娟.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2019(5):16.
[2]張偉.淺析如何在閱讀教育中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J].20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