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華
摘要:在新課改推進速度加快的今天,各小學愈加注重學生的全面提升。而小學語文相關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其知識結構的優化性建設,推動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在此過程中,將“圈點批注法”進行應用,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思維發散,鍛煉學生學習能力。基于此,本文探究將“圈點批注法”應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要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圈點批注法;教學效果
語文學科相關知識的學習是小學教學中的重點,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效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及表達能力的培養重視程度越來越深,以期為學生打下牢固的學習根基。但部分語文教師在對學生予以教導時,仍是遵循傳統的教育理念,偏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及應試能力,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甚至可能影響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阻礙學生更好地表達自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采取一定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以“圈點批注法”為基礎,加強對學生表達能力的鍛煉,保障學生雙項能力的同步提升,提高學生閱讀與表達的契合程度,避免學生能力發展得不平衡現象。
一、實施“圈點批注法”的重要意義
“圈點批注法”的應用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可從根本上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學生在自覺狀態下接觸文本,深入學習文本內容,并與文本進行對話。可促進學生主動吸收,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愛好。“圈點”主要是指在閱讀時要求學生運用自己已經掌握或是經常應用的可幫助自己學習的符號對文章中的句子進行勾畫[1]。“批注”則需要學生對文本思想內容或是表達形式進行品評和鑒賞,在字里行間寫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對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品讀文本內涵具有積極意義。
二、采用“圈點批注法”的具體教學措施
(一)明確教學內容,指導學生使用圈點批注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圈點批注教學方法的內容進行掌握,并指導學生明確圈點批注方法的使用步驟,這種學習方法可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提高,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對圈點批注重點的掌握,要避免隨意圈畫,需要指導學生對重點進行掌握,并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的思維建立,也可以采用比賽或是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的參與性,并提高教學效率[2]。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九寨溝》一文時,可以先指導學生將生詞、生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進行圈畫,隨后對學生進行指導。其次,進一步深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感悟,讓學生將句子中使用虛詞手法的句子進行圈畫,從而保證學生對文章中的句子結構使用進行掌握。其次,指導學生進行鑒賞評論,讓學生從表達手法上下手,對句子進行賞析,并將自身感悟寫出,從而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進行鍛煉,可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創設平臺,組織學生交流反饋
若想推動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應注重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對語言表達的沉淀與整合,加強學生表達結構的優化建設。在圈點批注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建立平臺,讓學生自己學習后促進小組討論,使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分享,對不同批注內容展開相互討論,彼此幫助,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相關內容教學時,首先,應鼓勵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感受文章的內涵,使學生加強對生字生詞的認識。其次,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明確胡蘿卜先生胡子生長的速度及其用處。最后,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寫作訓練,對該故事進行續寫,同時讓學生注意對文章的題材進行模仿,促進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提升,加深學生對不同寫作題材的了解,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隨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將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圈畫進行分享,并作為自己思想理解的證據,在小組中展開交流談論,教師可參與其中,指導學生的思想方向,引導討論內容的正確走向。最后,可在班級范圍內展開評比和總結,教師讓每個小組內成員將討論內容進行匯報,包括在本次討論中認識了哪些生詞,解決了哪些問題,得出什么文章思想等,以此來實現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對錯誤的問題進行指正,對正確的內容進行點評,給予學生積極鼓勵。更有利于教師根據教學存在的不足,對教學方案和實施進行及時調整,保證教學有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應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引,加強教學方案的優化設計,將“圈點批注”法應用到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保證學生學習效率,改善傳統課堂教學范圍,加強對學生認知水平及教材內容的掌握,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及表達能力的同步發展,進一步加強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孫領軍. “圈點批注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5, 12(10):1.
[2] 雷普芝. 例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圈點批注法的運用[J]. 人生十六七, 2018(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