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娜 和誠安心保險銷售有限企業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系統在工作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財務機器人、大數據分析和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等信息技術給財務工作帶來了巨大的便利。與此同時,盡管集團企業對于小微企業來說規模優勢明顯,但在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中也同樣面臨著挑戰,必須引起重視。
財務信息化是指在新時代背景下,結合新型信息技術和信息化系統,對財務工作進行相應的信息化改進。具體來看,這一工作通過應用電子計算機,利用信息軟件對原來的財務核算、分析和匯總等工作進行智能化、自動化和信息化處理,通過這一過程,提煉財務數據,提高其在管理工作中應用的程度,推動財務工作的高效開展[1]。
財務信息化有著眾多層面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企業和社會兩個層次。
一方面,財務信息化能夠提升企業的核算和管理能力,將部分財會核算職能通過系統實現,能夠降低企業財務人員在基礎核算工作方面的壓力,減少操作性失誤,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便利。
另一方面,財務信息化能夠提高廣大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隨著新型財務系統的應用,企業內部數據的流通性也將得以提升,反哺其他業務和管理板塊,比如投資、人力等部門相關工作的信息化,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新時代背景下國際競爭的要求,在社會層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幫助我國經濟社會更好地適應未來新形勢下的發展要求[2]。
企業通過財務信息化工作,能夠更好地把控財會信息。具體來看,在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大量的財務基礎數據都需要通過線下手工輸入和匯總計算,其成果往往通過零散的Excel表格和報告體現,難以形成統一的、標準的信息,難以被管理層及其他業務部門使用。
隨著財務信息化系統的應用,企業在實現財務信息化的同時,能夠實現大量財務基礎信息的在線化、數據庫化,實現財會相關信息在信息化系統內部的充分流動,降低財務信息在財務部門的沉淀效應,避免了難以被其他部門特別是業務部門和高管使用的情況。這一影響能夠幫助企業管理部門更好地利用財會信息,發揮財務工作對于業務的支持作用,使企業更好地預測未來經營情況[3]。
與此同時,財務信息化能夠提升財會信息的維度,進一步細化相關分析的顆粒度,提升管理人員對企業財務狀況的了解程度,使其更好地進行未來的投資和經營決策。另外,信息化系統也能夠確保財務信息得到有效分類和合理儲存,有利于日后對于歷史財務數據的追溯和審計工作的開展。
提高核算效率是信息化對企業財務工作的另一大影響。
一方面,傳統財務核算工作往往依賴手工計算,其速度和質量都不盡如人意,特別是在匯總大量數據的過程中,數據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往往得不到保證,這不利于企業財務核算工作的開展。企業在實現財務信息化的同時,可以通過數據庫、大數據處理軟件等一系列新型技術,實現對傳統財務核算工作的電子化和流程化,其中既包括傳統的憑證制作、財務成本的計算和三大表的配平等工作,也包括日常財務分析、差異分析和預算監控等管理特征較明顯的工作,能夠降低原先因為手工核算而導致的操作性失誤,提高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實現財務數據質量和核算效率的提升。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化系統能夠減少絕大多數重復性的財會基礎工作,比如憑證的生成等,因此能夠減輕財會人員的工作壓力,為其提供思考、提升自我的時間和機會,推動財務人員從核算職能向綜合管理職能的轉變,實現對財務核算工作的反哺,以更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知識技能推動財務核算效率的提升。
財務信息化還能夠發揮強化監管的作用。有效的財務監管是完善企業內部管理體系,減少可能出現的內部控制漏洞,特別是減少財務風險的重要舉措,但由于財務數據數量較為龐大且專業性較強,需要逐一審核大量原始憑單,因此,這一工作在線下核算階段往往較難實現。隨著信息化系統的使用,財務和業務的相關數據都能夠在信息化系統中得到記錄和追溯,特別是發票等相關憑證都能夠在系統中與相應的會計分錄呈現出一一對應的關系,不需要財會人員花費太多時間尋找和核對,財務數據的合理性也更加易于監督和追查。
與此同時,財務工作的信息化會涉及一系列電子支付和在線流程審批等工作,從預算管控的角度看,其能夠實現更加有效的預算執行監督,強化對日常資金支出的管控,確保相關領導了解每一筆支出,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提高內部管理的效率,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在財務信息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和挑戰。
廣大財務人員對于財務信息化認識的不足是企業現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具體來看,雖然許多企業都已經利用用友、金蝶等信息化軟件進行了初步的財務信息化工作,但是對于大數據、全面預算管理軟件等新型智能化系統的應用仍然不多,部分企業對新型信息化工具和系統的便利性和有效性的了解程度較低,影響了具體的應用工作。
另外,部分企業現階段存在資金相對緊張、領導層思維較為保守等問題,拒絕引入最新的智能化系統,在添置相關硬件設備方面也不積極,導致許多企業缺乏實施財務信息化的基本條件,影響了企業財務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制度不完善是許多企業面臨的另一項重大挑戰。有效的信息化制度是幫助企業進行財務信息化內部管控的依據,決定著相關財務工作的規范性。但在現階段,由于信息化系統發展較快,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仍不完善,難以指導企業的實際工作,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也因此缺乏依據。在許多集團企業及其子企業的實際工作中,能夠構建相關制度體系的人才較為缺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將其他大企業現有的制度直接引入工作,由于大企業的信息化制度與其信息化基礎、人才團隊和業務特點等息息相關,引入的制度往往不適用于企業的客觀環境,給企業的信息化系統應用帶來了不便。
此外,由于現階段的傳統會計制度和信息化系統并非完全兼容,增加了財務從業人員在實際操作中的困難。
有效的財務信息化系統能夠大大降低原先因為手工核算而導致的操作性失誤,可大大提高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實現財務數據質量和核算效率的提升。但是從目前諸多信息化系統的實際情況看,系統的操作方面存在一定難度,也是制約企業應用信息化系統的重大問題。對于信息化系統而言,其應用過程并非簡單購入相關軟硬件即可,需要對軟件進行本地化改進,需要不斷進行后臺的維護操作,這一系列問題對于財務人員而言往往有著一定的難度。
除此之外,由于部分系統設計上的問題,部分軟件和系統的操作較為煩瑣,部分節點的名稱難以理解,特別是一些只有年末、年初才會進行的特殊操作,由于使用較少,經常會發生忘記怎么操作的情況,導致在具體操作中經常遇到困難。由于部分企業資金有限,員工素質參差不齊,對于信息化系統的使用維護能力往往不足,甚至在日常工作中,經常出現員工因為難以掌握系統操作手段,反而倒退回手工記賬核算的情況,這對企業的資源是非常大的浪費。
為了提高企業財務信息化的能力,應提升廣大企業財會人員對財務信息化的認識。企業不應盲目地建立信息化系統。在實現財務信息化之前,企業領導層和從業人員都必須樹立對會計信息化完善的、正確的認識和觀念。對于企業領導層來說,應考量企業的市場定位和企業特征,認識到信息化系統能夠給企業財務核算和其他方面帶來的便利和提升,切實有效地投資信息化系統。
對于企業員工,尤其是直接管理和使用信息化系統的財會和信息人員來說,必須消除原先對信息化系統的誤解,了解信息化系統對于傳統核算工作的顛覆性改變,從意識層面重視信息化工作。通過經營層和執行層兩個方面的認知培養,能夠對財務工作的信息化、電算化和智能化建設貢獻力量,全面提升我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為了解決目前信息化系統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制度性問題,還必須對現有的管理制度予以改善。管理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和保障,只有有條不紊地推動信息化相關管理制度建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才能夠得到充足的保障,實現全面、均衡發展[4]。
對于企業來說,首先,應分解財會工作中涉及信息化系統的環節,比如日常的賬務處理、系統維護、信息儲存和管理等,甄別出各個環節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并以此為基礎建立有針對性的、符合自身特征的管理制度。
其次,部門之間的責任與權力分配問題也至關重要,特別是在財務與業務之間必須明確彼此職責,防止同一件事由多個部門共管,避免相互扯皮,推卸責任。
最后,企業要確保建立的相關信息化管理制度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得到落實,必須健全企業內部的審核和監管工作,要從行政架構上建立風險管控部門,監控企業內部管理工作,特別是在財務信息化可能存在的泄密、誤操作等安全風險上應加強關注。
針對現有的各工作流程,應加強對各個審批和操作環節的審核,確保各環節都能夠留下線上的操作痕跡,保證每一項工作都在獲批之后才能進行,避免權責方面的風險。
從企業長遠發展來看,高效的、有能力的從業人員是保證財務信息化進程有序開展的重要保證之一,是推進全面信息化的基本前提,也是確保企業有效運用現有管理工具、將科學技術化作提升企業經營效率的重要保障[5]。
對于企業來說,應加強財務和信息團隊建設,用符合行業標準的待遇招聘具有相關專業和操作技能的新型財會人才,在財務人員知識技能和信息化應用能力等方面下苦功;在工作過程中還應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和部門層面營造學習氛圍,推動企業內部人員素養的不斷提升和知識技能的不斷升級。
對于員工來說,應注意加強對會計軟硬件和相關系統的學習,在實際工作中將已經具備的專業知識和信息化的技能結合起來,不斷思考現有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方面可以采取的優化措施,實現自身和企業的共同發展[6]。
會計信息化是提高企業經營效率、使企業順應時代發展、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保障之一,能夠有效提升企業財會工作的成果。
文章從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的影響出發,認為信息化對于企業而言能夠起到把控財會信息、提高核算效率、強化監管等積極作用,但是從現階段我國廣大企業的工作實踐來看,部分企業明顯存在著認識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和操作不便利等一系列問題,應從提升對信息化的認識、健全相關管理制度、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等方面著手予以優化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