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林幫
學生的日常管理,既包括學習紀律的管理,又包括行為規范的管理,這些管理主要依靠班級管理來實現,班級管理工作是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點。因此,加強班級管理工作,就要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并讓其積極配合班級管理工作,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愉悅的班級氛圍。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精準掌握每位學生的思想動態,在管理工作當中,當學生的思想認識出現了偏差,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育策略,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的方法,幫助學生端正思想態度,更好地學習和生活。教師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的途徑很多,例如可以通過班干部進行了解,這種方法最簡潔但是往往不夠準確,因為班干部畢竟是學生,在思想認識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匯報工作的時候可能帶有自己的偏見,存在有意或者是無意識地歪曲事實的情況,導致管理者也產生了某種程度的誤解,給以后的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教師也可以通過周記本,了解全班學生的思想狀態。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幾個有關思想狀態的題目,讓學生“在線”回答,這種方法能補充班干部沒有反映出來的問題,同時也能了解到一些特質學生的情況。其次,教師可以進行家訪,通過家訪可以了解到特質學生的情況,因為有些學生存在特殊情況,很少能被外人了解,如果教師不親自去家訪,很難了解掌握學生的情況。最后,教師可以不定期地約談一些思想上出現波動的學生,及時掌握他們思想波動的緣由,把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最后,教師可以通過任課教師,了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例如,有的學生與個別任課教師發生了摩擦,上課不聽指揮,故意與教師對著干。如果這樣的情況出現后不及時處理,發展到后期,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嚴重的后果。當然,管理者還要有適合的管理方法,了解并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學生的思想情況進行分析,以便高效地管理班級,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班級氛圍中,健康快樂地學習生活。
學生的理想教育,是班級管理的一項主要內容,學生有了理想就有了奮斗的方向,在學習和生活中始終能保持信心。教師要讓學生確立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建設美好家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人的思想波動是有周期的,對于小學生來說,思想波動來得快也去得快,伴隨著思想波動,學生的意志力也有所起伏。學生年齡越小,意志力越薄弱,筆者經常看到有的學生第一節課還信心滿滿,到了第二節課的時候就開始泄氣了。因此,有經驗的教師,總是把思想教育貫穿在整堂課中,讓學生精神飽滿、精力集中、信心十足地去學習。大多數情況下,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會把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結合起來,這樣既滿足了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又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朝著既定的目標大步前進,最終實現人生理想。在學生的理想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思想意識非常關鍵,思想意識增強了,心中的理想就能像燈塔一樣,指引學生前進的方向,使學生在思想上有定力,在行動上有奮斗的目標,在各方面得到綜合發展,從而真正實現理想教育的目的。從班級管理的角度來講,只要學生的心思放到實現理想目標上來,那么他們的思想認識就不會出現偏差;只要班級風氣端正,班級管理工作也就會變得秩序井然。也就是說,管理班級和對學生的理想教育是同步進行的。教師只有懂得這個道理,才能管理好班級,教育好學生。
現實生活中,班級管理者要將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就得以“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的態度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第一,要做到“腳到”,只有做到腿勤,才能掌握第一手班級信息。班主任要經常“路過”教室門口,沒有教師在教室里的情況下,最能抓住學生開小差的“把柄”。班主任瞟上那么一眼,就能發現學生是在認真學習還是在“談笑有鴻儒”,是在靜坐凝思還是在追逐嬉鬧,從而對班級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然后結合學生課內課外的一言一行,進行引導糾正或者思想教育,這能幫助班主任做到有的放矢,“戳”中學生的要害,讓他們心服口服。班主任要把腳步停留在班級所在的區域之中。有住宿生的班級,班主任要經常走進學生的宿舍,看看學生的宿舍情況,比如衛生是否打掃干凈,床鋪是否整理整齊等。班主任還要和任課教師進行交流,從側面了解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從蛛絲馬跡中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生在食堂打飯和吃飯的時候,最容易與人發生摩擦,所以,班主任的腳步要及時跟進,不給學生留下發生摩擦的時間和空間。時間久了,學生就會因為“提防”班主任的突然出現而不敢“妄動”,也就不會發生各種意外情況了。第二,要做到“眼到”,班主任“腳”步送到了,如果不去細心觀察,只是走馬觀花般地轉一圈,也就沒有實際效果。班主任如果上課的時候不細心觀察,很有可能錯過處理突發事件的最佳時機,給班級管理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第三,要做到“手到”。班主任要凡事都親自細心過問,有的時候必須親自去做,才能管理好班級,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樹立良好的班風,帶領學生有條不紊地開展學習。低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弱,每學期布置教室的時候,需要班主任親自動手,美化教室環境,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有的時候,學生打掃衛生,卻不會使用清潔工具,就需要班主任親自動手示范,教學生使用清潔工具的方法和技巧。教室里養的花花草草,有時候也需要班主任去動手修剪。現實生活中,班主任的親力親為,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無形中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這種習慣會影響學生一生。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除了“手到”“眼到”“腳到”外,還要做到“心到”,要分析研究學生的心理活動,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規律,做到穩操勝券,將班級管理工作做到井井有條,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要做好班級工作,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班主任需要兼顧“收”和“放”。“收”,就是讓學生了解學校的校規、班級的班規,知道《中小學生一日常規》的要求,知道如何規范自己的言談舉止,知道如何去做才不會違反相關的規則,讓每名學生“知規守規”。“放”,就是讓學生自我管理,讓每個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班主任管理班級,調動起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大家一起參與班級管理,讓每名學生都去“守規護規”。在實際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明確哪些事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哪些事需要由班主任親自去布置和落實。班主任要做到統攬全局,目標明確,有的放矢,那么班級管理工作自然就能高效開展。班級管理工作要達到收放自如的效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要培養一批得力助手。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一個優秀的班主任,都不可能事事親為,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善于管理的班主任,總是把培養優秀班干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實際上,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能夠輔助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第二,要知人善用,唯才是用。在班級管理中,只要把每個參與班級管理的學生的優點發揮到極致,班級管理工作就能開展得有模有樣。第三,安排班級工作要做到有布置有檢查。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布置任務要全面細致,做到不漏掉任何一個死角;檢查任務的時候,相對重要的班主任要親自去查,相對次要的可以讓班干部去查。俗話說,“實干的不如會干的,會干的不如巧干的”,其實班級管理工作,要的就是一個“巧”字。班主任只要方法得當,就能在工作中順風順水,班主任的管理經驗豐富了,自然而然就“巧”了。班級管理工作,有時候需要班主任事事親為,有時候需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班主任只有做到收放自如,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班級管理的精髓,才能管理好班級,帶領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生活。

班主任管理班級,一方面要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系,要做到“明鏡高懸”,公平公正地“斷案”,能夠讓學生和諧相處。比如有的學生丟失了物品,報告班主任時,信誓旦旦地說是誰“拿”了。但是班主任不能只聽一面之詞,而是需要進行調查并結合平時對每名學生的了解,最終作出一個公正的“評判”結果。有的時候,經過調查發現,丟失的物品就在學生本人的書包里,學生只是忘記了或者一時沒有找到罷了。那么對被冤枉的學生,班主任要負責為其“洗清冤情”,對粗心大意的學生要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事,如果處理不當,長時間積累的矛盾多了,就會影響學生之間的團結,阻礙優良班級風氣的形成。另一方面,班主任在布置任務的時候,也要“明鏡高懸”,堅持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則。班級里的事,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需要“稱一稱”,“平均”布置,否則,在學生看來,就是班主任偏袒某些學生,布置的任務輕;或是班主任在“懲罰”某些學生,布置的任務重。班級管理工作十分瑣碎,如果班主任沒有一雙“火眼金睛”和“明鏡高懸”的心胸,以及處理事務的技巧,是沒有辦法管理好一個班級的。
總之,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及時總結,方能適應隨時隨地變化的班級事務,提升班級管理 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