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根據新課改要求進行小學體育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的發展。而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小學體育教學,就需要先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和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這樣才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體育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運動能力、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文章從興趣教學、挑戰任務、合作教學和體驗活動四方面入手,闡述了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學習興趣
作者簡介:施莉(1995—),女,江蘇省鎮江市揚中市聯合中心小學。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都需要學生通力配合才能完成,而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引導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練習效果,也會影響到學生興趣的濃厚程度。以學生自身興趣為基礎的訓練才是有意義的,也是學生愿意參與、能夠從中有所收獲的。所以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激發學生的體育練習動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
一、影響學生體育課堂學習興趣形成的主要因素
在長期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反思教學實踐發現,影響學生體驗興趣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兩個:教師因素以及教學內容因素。
(一)教師因素
教師在課堂上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需要完成什么練習完全由教師決定,所以影響學生體育興趣培養的因素中,教師是非常主要的因素。體育教師需要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選擇具有創新性的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練習,而如果教師的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速度,就無法滿足學生個人體育練習和成長的需求。教師個人的業務水平不高,課堂上選擇的教學方法缺乏新意,責任心不強,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時沒有足夠的親和力,這些都是影響學生體育練習興趣激發的原因。此外,部分其他學科的任課教師認為,體育課程對學生的發展沒有任何幫助,不支持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這也嚴重地打擊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二)教學內容因素
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只是讓學生進行某些體育技巧的練習,并沒能真正把開展體育教學作為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所以學生仍然比較注重其他文化課程的學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而部分教師為了應付教學,選擇的教學內容也是相對老套的,很多學生反映,在課堂上無法學到新的體育內容,只能按照教師陳舊老套的教學模式開展練習?;顒尤狈ψ杂?、缺乏活力,課堂過于嚴肅,學生玩得不盡興,學也學不好,所以很多學生無法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在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教師在進行小學階段的體育課堂教學時,需要先了解學生的興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的興趣。接著,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能力設計挑戰任務,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勝負欲,使學生積極地進行挑戰,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之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開展合作教學,并運用公平的評價方式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這樣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能夠使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價值。最后,教師可以開展體驗活動,并讓學生獨自完成任務,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
(一)根據興趣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好奇心非常強,教師可以分析學生的興趣,并根據學生的興趣設計教學策略,這樣就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從而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1]。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單腳起跳、雙腳落地”時,可以先向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動物頭套,并向學生提問:“同學們認識這些動物嗎?”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介紹這些動物,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和回答問題。接著,教師可以問:“同學們想要帶上這些頭套嗎?”在學生回答后,教師說:“學一學你喜歡的動物的行走方式吧?!边@樣既能讓學生學習相應動物的行走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鍛煉學生的跳躍能力。如果多名學生爭搶同一個頭套,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輪流模仿該動物的行走方式,選出模仿最像的學生,并給予其頭套。之后,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單腳起跳與雙腳落地的動作。在學生對這兩個動作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可以提問:“從這兩個動作中,你能看到哪些動物的身影?”這樣就能使學生對動作進行探究,并激發學生練習動作的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容易被游戲所吸引,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教師可以提出“同學們玩過‘跳房子’的游戲嗎?我們一起來玩吧”的提議,并與學生共同在操場上繪制房子。在繪制好房子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講解跳房子的規則,讓學生根據游戲規則進行游戲。在結束游戲后,教師可以表揚學生成功掌握單腳起跳與雙腳落地這兩個動作。這一教學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有效鍛煉學生的跳躍能力,并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設計挑戰任務,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心理
學生的學習心態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而學生的學習狀態會影響教學的效率。因此,讓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學習心態十分重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和身體素質并不強,往往會在學習中遇到挫折,如果學生無法以積極的心態應對挫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2]。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計挑戰任務,使學生直面挫折,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開展“跳繩”教學時,可以先為學生設計挑戰任務:1.掌握正確的跳繩動作;2.不間斷地跳20下;3.在一分鐘內跳60下;4.使用雙人跳繩,連續跳10下。在設計好任務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示范正確的跳繩動作,并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同時向學生提出所設計的挑戰任務。在學生對挑戰任務進行思考和討論后,教師可以提出“你認為自己可以完成哪一項挑戰任務”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從最輕松的任務開始挑戰。在學生完成第一項挑戰任務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互相觀察對方的跳繩動作,并選出跳繩標兵,這樣就能增強學生運動的自信心,讓學生產生競爭意識。在學生完成第二項挑戰任務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講述運動技巧。第三個挑戰任務對于運動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難以快速挑戰成功,會讓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表情和行為,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教師可以引導第三個任務挑戰成功的學生講述成功的秘訣,并鼓勵未挑戰成功的學生根據秘訣進行練習。在這些學生成功挑戰第三個任務后,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展示挑戰過程,這樣能增強學生體育運動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進行后續的練習與學習。在學生挑戰第四個任務時,教師需要觀察運動能力不強的學生的挑戰過程與練習過程,在發現學生遇到困難時鼓勵學生以合作的方式解決困難。當然,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指導。在學生完成所有挑戰任務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表揚,并鼓勵學生完成后續的挑戰。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講述應對挫折與困難的方法。這一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開展合作教學,提升學生學習動力
教師的教學態度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氛圍,而課堂教學的氛圍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以公平的教學態度進行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可以開展合作教學,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3]。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立定跳遠”時,可以先向學生教授立定跳遠的動作,再帶領學生開展個人訓練和小組訓練,幫助學生在訓練中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個人訓練與小組訓練的不同。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問:“在了解動作后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練習好嗎?”這樣就能使學生積極認真地學習動作。教師可以選定進行立定跳遠訓練的位置,并按照立定跳遠的遠近畫上相應的格子,同時在格子內寫上獎勵及懲罰內容。當然,懲罰內容需要符合學生的運動能力,而獎勵的物品需要符合學生的興趣。在開始訓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隊,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練習。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小組練習,并給予每個小組該小組的兩個獎勵和兩個懲罰,這樣能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在第二次小組訓練時積極地訓練。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評,并對學生的點評給予肯定,同時可以引導學生評選出小組內訓練最認真、最快掌握動作、動作最標準的學生。在學生評價后,教師可以用激勵性的話語對學生進行點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這一教學方式既能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又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四)開展體驗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需要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開展體驗活動,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這樣就能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自信心,促使學生堅持進行體育鍛煉[4]。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訓練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多樣的方式進行訓練活動,使學生體驗成功,讓學生形成積極陽光的學習心態。
例如,教師在進行“跳高”教學時,可以先向學生提出教學的目標:“1.掌握跳高的動作技巧;2.熟練完成1.2米的跳高任務;3.挑戰1.3米的高度;4.挑戰1.4米的高度。”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出“你會將你的目標設置為什么?如何才能達成你的目標?”的問題,使學生認真地學習動作技巧,并自主練習動作技巧。在教授學生跳高的動作技巧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由練習,并指導學生進行練習,以確保學生的安全,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跳高動作。接著,教師可以采用有趣的練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訓練的趣味性。之后,教師可以提出“你認為你達成你的目標了嗎”的問題,并鼓勵學生展示訓練成果。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目標和展示訓練成果后,教師可以表揚和鼓勵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自主訓練的信心。最后,教師可以設計打擂臺的訓練活動,并向學生講述打擂臺的規則,同時可以提問學生:“你認為你能夠在打擂臺活動中獲得第幾名。”這樣能激發學生訓練的興趣。教師可以繼續提出“當你并未達成你的目標時,你會怎樣做?”的問題,以鍛煉學生的抗壓能力。在結束打擂臺活動后,教師可以引導達成目標的學生講述訓練過程和感受。這一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發展。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并自主練習體育動作,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水平、運動能力、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根據上述策略開展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偉.如何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5(08):261.
[2]楊楠.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 2020(06):136.
[3]宋方成.淺析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文學少年, 2019(14):237.
[4]劉旺.淺析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20(0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