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慧慧 王慶文
摘 要:文章以“雙一流”高校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教師黨支部為樣本,通過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上60個教師黨支部工作展示進行內容分析,輔以重點個案研究,探索“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學科”協同育人模式。針對教師黨支部建設面臨的挑戰,高校教師黨支部要圍繞“黨建+學科”,立足組織設置和隊伍建設這兩個重要保障,通過思政育人、教學育人、科研育人,將學科和黨建貫穿于育人全過程,以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工作;學科建設;協同育人;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1;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7-0004-04
高校擔負著為黨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應該提高站位,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出發,自覺加強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黨支部是黨最基本的單位,是黨的基層堡壘。近年來,很多高校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對標看齊,爭創先進,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有影響力的黨建工作示范點。教育部辦公廳于2018年12月份公布首批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名單,其中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559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教師黨支部60余個。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探索教師黨支部“黨建+學科”協同育人模式,對于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要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學科建設是高校建設與發展的重點工作,是教學、科研等工作的重要支撐,而一流黨建能為一流學科建設指引方向。一流學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這項工程落實到每一項具體事務上都需要一個個強有力的團隊,需要依靠全體師生的智慧和力量,強基固本,提高隊伍的戰斗力和執行力,營造更加濃厚的干事創業氛圍,深化內涵建設,激活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一流學科建設需要一流黨建聚集人才,凝心聚力。可以說,一流黨建引領一流學科發展,而通過引領學科發展,高校黨建工作也不斷取得成效,兩者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學科建設是與全體師生密切相關的工作,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的工作。高校將學科特色融入基層黨建工作,可以最廣泛地調動師生參與積極性,增強基層黨支部黨建工作的深入性和有效性,加強思想引領,促使師生積極參與,能夠真正做到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面臨的挑戰
1.支部組織生活質量不高
部分教師黨支部存在重教學、科研等業務工作,輕黨建工作的情況,認為高校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和科研,在政治理論學習、思想政治工作上不夠認真深入,沒有真正把立德樹人的理念落實到全員育人的行動之中。事務性工作較多,分配在黨建工作方面的精力相對較少,支部組織生活會往往開成了教學工作研討會等。長此以往,支部的先進性和引領性難以得到發揮和凸顯,支部黨員對黨的政策理念認識也無法做到與時俱進,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受到削弱。
2.支部黨員力量發揮薄弱
近年來,高校通過實施“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充分發揮了教師黨支部書記的“頭雁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比如個人精力與業務要求難以協調,“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多為學術事務繁忙的教授學者,黨務工作本身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因此存在支部書記難以兼顧的情況。也有支部存在支部書記及少數黨員作用突出,其他黨員作用不明顯的情況。部分黨員教師在重大事件上亮身份意識較弱,往往更多地專注于自身的教學科研工作,較少主動服務師生群眾,較少參與校院公共事務。
3.發展高知群體黨員遇到困難
高知群體是高校教學科研等工作的核心力量,高校黨建工作歷來把發展高知群體黨員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但在實踐過程中,這方面工作成為高校黨建工作的一個難點。究其原因,是少數高知群體對黨的認知不足,往往只注重業務提升,忽視思想進步,認為教學成果、科研成果突出是唯一的目標,并且認為發展黨員程序復雜,對入黨存在畏難情緒。高知群體黨員發展比較困難,特別是青年海歸群體黨員發展比較困難,造成高校教師黨支部后備力量不足,支部的戰斗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影響了支部的建設和發展。
4.支部活動形式比較單一
隨著新技術和新手段的不斷發展,黨支部活動也需要結合時代特點推陳出新,激發活力。但部分高校黨支部活動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創新和活力,也有黨支部因為人員結構比較復雜,難以綜合考慮每個群體的需求和特點創新黨支部活動形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黨員參加支部活動的積極性,影響支部組織生活的質量。在新形勢下,黨支部活動出現了許多新形式,但一些黨支部未能與時俱進,沒有采用新穎的活動形式。這種情況若持續下去,就可能削弱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二、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學科”協同育人模式構建思路
分析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上60個教師黨支部工作展示內容并輔以重點個案研究可以發現,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注重聚焦學科發展目標,著力發揮和強化育人載體功能,全面融入教學科研等業務工作,注重發揮支部書記帶頭作用。因此,要立足于教師黨支部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探索與優化教師黨支部工作機制,構建教師黨支部“黨建+學科”協同育人模式。具體而言,高校教師黨支部要圍繞“黨建+學科”,立足組織設置和隊伍建設這兩個重要保障,通過思政育人、教學育人、科研育人,將學科和黨建貫穿于育人全過程,以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圍繞“黨建+學科”
(1)聚焦學科特色,打造黨建工作品牌。“雙一流”高校教師黨支部應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學科發展目標,將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相融合,以學科專業特色助力支部特色黨建,提升基層黨建整體水平,打造亮點品牌,讓學科發展和黨建工作同頻共振、同向同行、同步發展。學科特色融入支部文化或者工作理念有利于支部品牌化、特色化,也有利于增強支部發展的向心力和原動力,促使支部黨員教師對支部的認可度和融入度得到提升。
(2)黨建反哺學科,推動學科改革發展。要以黨內生活為契機,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和學科體系優化。比如,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期間,可以通過開展調查研究,召開學科發展座談會,優化學科體系,不斷檢視問題,推動學科改革發展。此外,在學科評估、本科教學評估工作中黨建工作也起著重要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情況逐漸成為各類評估的重要指標,另一方面黨建工作能夠凝聚師生合力,鼓舞和激勵廣大師生積極擔當作為,集中力量辦大事。
2.立足兩個重要保障
(1)組織設置。1)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教育部黨組明確要求,教師黨支部一般按照教學、科研機構設置,也可以結合實際,依托課題項目組、學科團隊、科研創新團隊等設置。基層黨建工作意義重大,難度也較大,其中一個難點就是存在“黨建歸黨建、業務歸業務”的“兩張皮”現象。教學、科研是高校教師的中心工作,高校把教書育人等業務工作融入黨建工作,將黨組織建在教學團隊中、建在科研團隊中,實現黨建工作與教學、科研等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整體融洽,能夠構建黨務工作與教學科研相互促進的新格局。黨支部與教學、科研機構的融合,能夠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解決支部渙散軟弱的問題,提升支部組織生活質量,增強支委影響力。支部建在學科上,基層學術組織建設與黨支部建設互相結合,能夠推動支部活起來,學科強起來。但是,有時也存在時間精力分配不足的問題。因此,要不斷配合學校體制機制創新和改革,進一步探索院系教師黨支部設置的結構模式,理順隸屬關系,形成有效的黨建方法,推動黨支部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走向深入。2)探索基層黨組織共建。要探索師生黨支部共建模式,倡導教師黨支部結對所在學科學生黨支部,教師黨員結對學生黨員,圍繞黨建促進教學,促進學生成長成才,開展師生交流研討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要注重發揮教師黨員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動性,增強互動性,促使師生黨支部在交流互動中走向共贏,落實立德樹人,實現育人目標。要探索不同學科黨支部共建,將黨建工作與學科交叉建設有機融合,立足實際推動不同學科黨支部共建結對,開展共建活動,加強教師交流溝通,強化跨學科團隊建設,形成不同學科強強聯合、互相支撐、互相學習的良好局面。
(2)隊伍建設。1)抓好領頭羊,健全相應機制。選優配強“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是筑牢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的重要工作。要繼續落實教師黨支部“雙帶頭人”培養工程,聚焦黨務與業務雙促進相融合的工作模式,強化制度保障,將教師黨支部建設作為高校黨建重點工作,將教師黨支部書記的黨務工作計入工作量,讓其享受相應的津貼待遇。黨支部書記參與院系工作規劃、干部人事等重要事項討論決策,院系黨委領導定期與支部書記談心談話,加強指導。同時,還要加強教師黨支部書記思想政治培訓和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其思想認識,幫助教師黨支部書記正確處理學科負責人和支部負責人的關系。2)發展好黨員,壯大后備力量。要積極發展高知群體黨員,探索“支委一對一定點對接”黨員發展思路,強化黨員與非黨員的聯系互動,邀請非黨員教師參加支部特色實踐活動,不斷增進非黨員教師對黨的認識與了解。要主動解決非黨員教師在教學科研、職稱晉升、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困難,關心他們所需所盼,引導非黨員教師向黨組織積極靠攏,厚植師資成長的沃土。3)建立“傳幫帶”機制,促進黨員成長。要構建老中青“傳幫帶”黨建工作模式,按照老中青年齡結構組建包含資深教師、知名學者、青年教師的工作團隊,并定期邀請退休優秀教師為所在院系教師開展教學、科研等業務培訓,強化黨員的引領帶頭作用。要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充分發揮黨支部團結帶領師生的凝心聚力作用,凝聚人才,激活資源,為各項事業的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3.貫穿三個基本點
(1)思政育人。1)建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高校教師黨支部可以成立課程思政教學研討小組,深度挖掘所負責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課程育人功能。比如可以選擇一門到兩門課程,由支部專人負責提出專業課課程思政落實方案。同時,要促進支部主題黨日活動與課程思政相結合,把具有學科特色的主題黨日活動與師生專業課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活動、創新創業教育、志愿服務等結合,增強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的實效性。2)培育課程思政名師。高校教師黨支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堡壘,應不斷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建設意識和能力,切實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教學科研全過程,落實到黨建工作之中。要讓每位教師負責一門專業課程,聯合共建結對支部成立課程思政名師工作坊。工作坊積極開展課程思政集體備課活動,指導教師優化課程思政案例設計,定期組織教師上示范課,并加強先進案例宣傳,推出課程思政名師。3)推出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要根據各類專業課程的特色構建合理的課程思政體系,將課程思政內容和目標充分落實到專業課的課程目標、教學大綱、教學評價之中,貫穿于課堂授課、實驗教學等各個環節,推出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2)教學育人。1)壯大教學骨干隊伍。要根據實際情況,打造體現教師黨支部“育人平臺”功能的具有良好反響的骨干教師隊伍。要密切聯系各教學科研團隊,積極了解團隊的現狀和問題,并幫助解決教師的實際困難,提升教學團隊的水平和質量。要在教師黨支部開展“黨員教學能手”等評選工作,鼓勵黨員教師分享教學技能,傳授教學經驗。要通過制定青年教師定期聽課制度、實踐培訓制度、交流座談制度,壯大青年教師后備力量。2)推出黨員優秀示范課。要著力于創建精品課程,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建成一批質量過硬、成效顯著、深受好評的精品和核心課程。要為支部黨員教師搭建教學培訓和展示平臺,通過開展黨員示范課活動,展示優秀黨員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風格,推廣先進的課堂教學理念,帶動專業教師成長,不斷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服務全校師生。3)設立教學示范基地。要積極整合黨支部人才、平臺等方面的資源,通過支部搭臺的方式,建設教學示范基地,并借鑒紅色實踐教學的成功經驗,重點搭建師生實踐教學基地,發揮人才培養過程中“第二課堂”的育人功效。要鼓勵青年教師黨員積極響應實踐育人的理念,充分利用寒暑假社會實踐契機,組織學生深入基層調研實踐,建設一批卓有成效的試點實踐基地,把黨支部的領導力和組織力轉化為推進教學工作的強大動力。
(3)科研育人。1)凝聚科研隊伍。要在支部現有學科平臺基礎上,整合科研資源、人力資源,搭建包含學科帶頭人、知名學者、骨干教師、優秀大學生等在內的高水平科研隊伍。要鼓勵黨員帶頭創新攻關,帶領師生瞄準學科發展的重點難點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凝練若干具有引領性、全局性、關鍵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實現重點突破。要組織黨員或業務骨干碰硬釘子,啃硬骨頭,將解決科研問題落到實處。2)發揮先鋒作用。要充分發揮支部黨員的榜樣引領作用,在不斷提升黨員業務水平的同時,以學術研討班和科研能力輔導等方式提升教師的科研業務水平,著力把科研帶頭人培養成黨建帶頭人。要倡導廣大黨員教師對標典范、立足前沿、精耕學術,帶動師生不斷攀登科研新高峰,解決科研難題。3)打造服務品牌。要通過校企、校地黨支部共建結對合作,完善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為一體的協同創新機制,提升知識轉化效率,增加知識價值,把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將科技成果應用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打造黨支部科研服務品牌。
三、結語
總之,高校教師黨支部要充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將黨建工作與學科建設深度融合,推動黨建工作與學科建設緊密結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師黨支部黨建工作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目標,全面提升黨支部組織力,推進支部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參考文獻:
[1]劉偉,趙憬.新時代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機制新探索——基于對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的調研[J].黨政干部學刊,2020(01).
[2]趙雪.“雙一流”背景下高校黨建與學科建設的協同共進——以河南大學為例[J].河南教育,2019(12).
[3]劉季平.黨建與學科建設相結合推進高校教育發展[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06).
[4]羅永忠.新時代高校教師黨支部規范化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1).
[5]付德波,朱向峰,陸颋浩.以“三會一課”為抓手加強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8(01).
[6]史坤坤.新時代高校黨支部建設的多維路徑[J].高教論壇,2018(08).
[7]藺偉,王雪.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加強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原則和路徑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01).
[8]中共江蘇省委高校工委組織處.從實際出發加強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對高校教師黨支部現狀調查的分析、思考[J].江蘇高教,1991(04).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 Construction + Disciplin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of
College Teachers' Party Branch
Shi Huihui, Wang Qingwen
(School of Media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ample of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model Party building branch" cultivation and establishment units of "double first-clas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ork display of 60 teachers' Party branches on the n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network, supplemented by key case studies, explore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of "Party construction + discipline" of college teachers' Party bran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n view of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Party branches, college teachers' Party branches should focus on "Party construction + discipline", based on the two important guarantees of organization setting and team construction, and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run discipline and Party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and all aspects of education, so as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Key words: Party branch of college teachers; Party build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